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浅论19世纪法国绘画风格(19世纪西方绘画)

2022-11-23  本文已影响 58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内容摘要 :19世纪时,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并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且导致各派兴起的繁荣局面。

  关 键 词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
  
  一、新古典主义
  
  法国是一个崇尚古典主义的国家。庞贝城的出土激起了人们对古典艺术的狂热崇拜。随着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运用古典主义绘画技法、宣扬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历史上的罗马为借鉴,大卫的美术作品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
  大卫(法国)(david,1748—1825),他最初的老师是罗可可画家布歇,后来在皇家美术院教授维恩的门下学习,毕业时因其创作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在那里他爱上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作品。他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才是近代画家的学校,是近代美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1784年他创作了《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在建立共和制的历史时期,曾与毗邻伊特鲁里亚的吉利茨亚人发生战争,但是双方的人民却有着亲密的通婚关系。为了避免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双方统领达成协议,各选出三名勇士来进行格斗,以胜败来判定罗马城与阿尔贝城的最高统治权属谁。格斗以罗马的荷拉斯三兄弟战胜而告终。它的主题思想是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这件作品的成功加速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提前到来。
  安格尔(法国)(ingres,1780—1867)。安格尔是出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物,作为达维特的学生,安格尔丝毫没有继承老师那种对政治极度关怀的热情,他从不问政治,一生只在肖像画上做贡献。青年时期,安格尔有段时间在罗马留学,狂热地崇拜古典风格的绘画,并仿效意大利16世纪传统,画了许多裸女。《瓦尔平松的浴女》是他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许多裸女形象之一。画面华丽庄严,曲线与形体犹如音乐中的节奏与韵律,人体因其形体极为准确,色彩柔和,深度的空间透视,加之坚实的素描功力而被视为古典绘画的经典之作。
  
  二、浪漫主义
  
  1814年是波旁王朝复辟的年代,苦闷的知识分子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
  籍里柯(gericault,1781—1824)。《梅杜萨之筏》是画家籍里柯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这是一场真实的海难。画家把它绘制成为油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场真实的海难。这件作品被视为浪慢主义的伟大宣言。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是法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自由引导着人民》描绘的是法国“七月革命”中一次有名的街垒战。1830年7月22日,巴黎的市民、手工业者、学生为了粉碎查理十四恢复波旁王朝的统治而举行武装起义,与保皇军队展开了白刃战。画家目击这一悲壮激烈的巷战景象,决心画一幅大画,来纪念革命群众为争取自由斗争的壮举。《自由引导人民》成为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品。
  
  三、现实主义
  
  宗教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已显得无能为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使人们对进步充满深刻的信念,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库尔贝(法国)(courbet,1819—1877)。“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其作品《画室》和《石工》成为其现实主义的代表。
  米勒(法国)(millet,1814—1875)。敦厚朴实的农民性格在米勒身上是天生的。由于家乡临海,土地贫瘠,不付出辛勤的劳动就难以温饱,这些对他后来的绘画生涯有着决定性意义。米勒在《拾穗者》和《扶锄者》中用充满感情的构思,塑造了令人深省的形象。“不是绘画,而是宣言”,他的艺术作品的深刻社会意义恰恰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四、印象主义
  
  19世纪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在科学进步、光学理论得以实践的时代背景下,画家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直觉,表现外光的变化,以创新的姿态进入了法国画坛。
  1.印象主义:莫奈(法国)(monet,1840—1926)。《日出·印象》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早晨的印象。《日出·印象》展出后,受到社会的公开攻击。那位以“印象”来讽刺这幅画的《喧噪》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本来是以此指责莫奈“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并说此次画展无以名字,只有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展”,印象主义因此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光辉符号。
  2.新印象主义: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大碗岛的星期天》应用建筑学原理进行色彩分割,形成了点彩派。
  3.后印象主义:塞尚(法国)(paul cesanne,1839—1906)。探索先知的19世纪画家是塞尚。他的观念扎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的传统之中,却属于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表现物体要用圆柱体、球体、锥体——深度比平面更重要。”《苹果与桔子》成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静物,他常常认真地寻求每一只苹果的体面结构,去表现质感与空间。为求物体的具体性、稳定性,静止的对象在他眼里都成了无休止的结构综合体。
  高更(法国)(paul gauguin,1848—1903),1891年定居太平洋中部的法属殖民地塔希提岛上,他放弃巴黎优越的生活,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体验宁静与淳朴、人性返璞归真的生存方式。《塔希提妇女》描绘的是这个岛上劳动妇女生活的一个场景。高更采用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显露单线稚拙的结构形式。画中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的趣味。土著人在强烈的阳光照晒下,棕赭色皮肤和鲜艳的裙子构成色彩反差鲜明的对比。浓郁的自然景物,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
  凡·高(荷兰)(vincent van gogh,1853—1890)。他的油画《星月夜》,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彗星,这些色彩是黄、绿色的漩涡,在天空中旋转,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在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空。他对色彩的解放成为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
  [1]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外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桂北旅游区的特色(桂林旅游设计思路)上一篇: 谈一谈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民间艺术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