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花木兰动画片百度百科(花木兰出自于哪个动画片)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 39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引言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塑造了木兰这么一位女英雄形象。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战后,立下奇功的她却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千百年来,这个勤劳,孝顺,勇敢的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1998年,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根据《木兰辞》,拍出了其第36部动画片《木兰》,创造了票房佳绩,一举夺得“全美电影票房榜”冠军,但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所创作的木兰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是一个追求自由,探索自我价值,富有强烈女权主义意识的人,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木兰,因此激发不起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本文将对《木兰辞》中的木兰和动画片中的木兰进行对比,并简要的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通过本文能加强人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两位木兰形象上的对比—传统与自由的对撞

  中国,这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深受儒家,道家及佛教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体系。在这个传统中,男女的社会分工明显不同,“男耕女织”是这种社会鲜明的特色。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要守本分,要遵守“三从四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一开头,就为我们勾画出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在男耕女织的年代,她掌握着社会要求女子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她又是一位懂得打扮自己的美丽女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回到家,她就脱下战袍,穿上了旧时女装,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

  而美国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这一发展阶段。美国最早的移民就来自欧洲大陆,他们就是为了摆脱欧洲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而来的。最求自由是美国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动画片中的木兰不明礼教,无视这个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以及女子所应具备的美德。她本身就是一个假小子,从不注重打扮,当被家人安排去相亲时,根本不知如何化妆,因此在动画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顶着两片猴屁股式的腮红的“丑女子”。媒人叫她泡个茶,她也弄得手忙脚乱。她甚至记不住女德的内容,在相亲中,为了应对,她还把这些抄在手臂上。相亲回来,她跳到花园的桥上去,甚至爬到墙头偷看使官得招募等等。在中国人眼中,这绝不会是《木兰辞》中那个木兰的所作所为,而在美国人眼中,这样的木兰却颇为符合他们的胃口。因此,两者在形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位温柔贤淑,勤劳能干,孝敬父母,一位性格外向,大大咧咧。而这正是中美两个社会不同观念的体现。

  二.二者从军动机的对比—忠孝与个人主义的对抗

  《木兰辞》中有这样的描述,“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当初从军,是因为她实在不忍心让年事已高的父亲披上盔甲上战场。她的这一举动实属无奈之举,同时也是对家庭做出的牺牲,也体现了中国千百年以来所推崇的“百善孝为先”的美德。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伦理规范的体现,即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

  而美国是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在美国人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孝”的概念。父母把子女养到成年,子女就搬出去独自居住。父母年老之后,并不依靠子女的照顾,而是选择养老院。因此,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而是作为个体来被对待的。动画片中的木兰,相亲屡屡受挫,觉得让家族丢尽了颜面。而她身上又寄托着家庭的希望,她希望能够从军立功,荣归故里,为家族争光。因此她从军的动机是想摆脱当时遭人嘲笑的境地,通过上战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在影片中,导演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写木兰是如何勤奋刻苦地训练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军队里最优秀的士兵。影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在战场上,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她十分的沮散。木须龙劝她说,毕竟是为了父亲才沦落到这种地步的。木兰却回答说,“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父亲来的,或许我只是想证明我能行。所以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从木兰的回答,我们看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潜意识,就是要在相亲失败后,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完全体现了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观。在影片中,木兰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打败了敌军,救出了被劫持的皇帝,她的个人作用被无限地夸大了,而这也正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男扮女装—社会认同VS女性英雄主义

  不论是在《木兰辞》中,还是在动画片中,木兰都是女扮男装上了战场,但这两者的含义却大不相同。《论语》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这是中国古代对男性的身份定位。男性是社会的主导,就应该厮杀与战场,保家卫国。而女性,是家庭的贤内助,她的作用被固定在家庭之中。而女性要想走出家庭,与男性共事的话,就必须对自己进行一番伪装。也就是说,女性只有在男性的外化身份下,才能实现与男性的平等,实现自己的抱负。中国长期处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的统治之下,在当时已有了最初的女权主义的意识,要求男女平等。而且,当时南北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社会是允许女性有理想有抱负的,但必须在男性的外衣之下,女扮男装是当时社会所认可的。

  在现代文明中,女性在众多领域都已超越了男性。动画片中,木兰的女扮男装是导演对新时期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展现。木兰在军队中时最优秀的士兵,她击败匈奴兵,力挽狂澜,救出被劫持的皇帝,得到全国人民的膜拜,得到皇帝的拥抱。她明显优于 影片中任何一位男性,影片强烈彰显了女性英雄主义情结。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交流日渐增多。由于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因此希望人们能够多渠道的了解西方的文化,找出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提高我们的文化敏感度,从而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M] . 福建:福建人们教育出版社,2005

  [2]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教育出版社,1999

  [3] 高莉.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文化差异[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3)

  [4] 刘剑. 从跨文化视野看迪斯尼《木兰》[J]. 南昌高专学报2009(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中国的绘画精神是什么(中国精神的画作)上一篇: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美学复兴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认知)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