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线索,研究幼儿教育过程和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就应当以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为依据,从而全面反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浅析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后几经变革,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中,除了我们所坚持的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教育与发展、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四个关系之外,当前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也很快。
在当前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普及与提高”关系尤其突出。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的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研究者对此作出更好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要求所有社会成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心理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便涉及到心理学乃至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与自身研究水平的提高。
一、幼儿园、学校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依然沿用陈旧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纪律性的培养而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更不能保证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心理学强调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这种观点与传统的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单一维度的评判标准有所不同,在阶段性发展的评估体系中不仅考虑考试成绩,还有其他如言语、创造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以一个更加全面和长远的视角来评估学生发展的情况。
在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发展心理学家作为幼儿园的教学督导,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做专业的指导。而我们国家的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在考取从业资格的时候才短期学习一下教育心理学,在从业之后并没有真正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更缺少专业的督导。教师职业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经验和实践理论的积累上,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能只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直接获得,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然而,如果缺少了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素养的提升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同样将难以为继。要成为一个具有高水平实践性知识的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绝非仅靠零散的教学经验的堆砌,而是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整合,从一个只懂教学的传统型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了解学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型教师。教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教育的目标首先是一个发展良好、健康的个体,其次才是成绩的优异,能力的突出。
二、家长方面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应试教育下,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以考试分数为导向,过分强调成绩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很多家长评价孩子发展好坏的唯一标准即是考试成绩的高低,长期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可以让家长从生命毕生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实现对孩子的培养。
三、发展心理学任重道远
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中,各类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新课改中,课程改革者涉及并运用心理学的概念;在“振兴教育、教师为本”的前提下,要为教师教育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为培养与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必须进行创造性教育和创造性学习;在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要纠正他们的情绪、适应、学习、思想道德和智力问题;独生子女是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应该把他们中间存在的消极性格变为积极性格……所有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向全社会不断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使发展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体育运动、人员选拔等诸领域,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要求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对人的心理现象以及社会、自然关系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也必须要满足社会对这门学科的需求,生态化的方向将更好地让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走向实践。为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作者:任重
第2篇: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责任重大。“幼儿心理学”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应通过潜心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能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幼儿心理状态,筛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构建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教育措施。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幼儿心理学》教材全书内容调整为四部分: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教学中以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幼儿心理理论知识,包括幼儿生理机制等生理心理学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等发展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幼儿方法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明确幼儿知、情、意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特点。以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的教学,探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智力早期开发、0~3岁亲子教育等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新理论、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为教学重点,着力研讨幼儿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心理问题破解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学法
长期以来,“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习惯于教师口头讲述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机械接收,影响了学科理论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有效指导。现代教育理念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学实践性的特殊关注,要求我们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包括:①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验参与相结合。“幼儿心理学”的许多内容概念性、理论性强,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学生可能只是识记了一些心理学条文,而对其实质模棱两可。对此我们应将实验引入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深化对原理的理解。②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讲授“幼儿心理学”新知识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学习提纲,将学生编排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内在的认知。③更多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效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难点。④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知识和原理,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要使学生早日进入角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比如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心理问题模拟、去幼儿园见习后写相关心理观察报告等方式,表现学科知识对职业岗位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受挫教育意义
受挫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在家庭和社会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素质也很脆弱,受挫能力不高。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即将升入小学,面对全新的一个学习生活天地,我为孩子们脆弱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倍感堪忧。
我们教育学生要清楚地知道,幼儿学前班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生活中或在幼儿园学习中,都避免不了遇到挫折。幼儿受挫能力的教育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了使幼儿心理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和生活上去面对挫折;二是在遇到挫折时学会用积极心态去应付,尽快走出逆境。通过这两方面培养目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有效的培养方法,对幼儿进行抗挫折磨练进行模拟分析。科学的提高幼儿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方法的知识,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最佳时期。由于幼儿的抗挫能力高低,是直接影响幼儿成长主要因素之一。
四、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艺术工程。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心理学”学习中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以个性的张扬促进自己潜能的释放,进而推动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王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