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艺术与风格有哪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解)

2022-11-24  本文已影响 22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教学艺术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也是一个人尽皆知而又知之不深的命题。近年来,教学艺术得到了教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教学理论的研究热点。与之关联的教学风格问题,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成为教学研究领域的一匹黑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若要树立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学生的欢迎和称赞,则必须具有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的教学艺术及风格。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艺术的创造

  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1]。教学艺术的功能包括教育中的陶冶、转化、谐悦等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陆续在全国各大高校开设,然而,这门课程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却在不同的高校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评价各异。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枯燥无味,纯属说教;也有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独具魅力,每次上课就感觉身心愉悦。我想,差异的根源在于课程的教学艺术。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艺术何在呢?我们要通过哪些努力使这门课程具有独特的魅力呢?

  1.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努力实现师生思维共振。

  “思维共振”指的是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师生思维共振的条件:一是要深入分析教材。同一章节的内容要融会贯通,深入领会教材的真谛,理清教材的思路和线索。二是要契合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学生的心理困惑在哪里,或者最近学生群体正在干什么,是考证?还是英语过级?这些生活、学习事件对他们有哪些心理影响?心理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习惯和特点,还应对其态度和心理准备了如指掌。三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艺术思路。心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构思时,应努力向师生思维共振的方向努力,恰到好处地将学生、教材、教学三者的思路紧密结合,在关键时机触动学生,碰撞产生心灵的火花。而比较容易做到这点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讨论。我曾经在一堂讲授“挫折与压力应对”的视频教学课中,在播放了有关女研究生自杀的视频后,展开了课堂讨论。为了做到教学思路与学生思路合拍,在备课阶段,我反复研看视频,这个视频就是教材,把视频的思路把握清楚后,我罗列了一些与教学思路十分契合的讨论点,于课堂播放视频后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这堂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参与度大大超过了原本的预想。讨论持续了两节课,可以说师生的思维共振十分合拍。不仅如此,学生之间的思维共振也很好。作为有一百多人的大课堂,课堂上以往有学生上课睡觉、听音乐的现象,这两节课却没有一个人的思维在教学之外。因此,我认为,思维共振不是只存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有可能产生或者说应该产生。比如,有的时候心理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若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方向、生活阅历相近,讨论就会尤为投机,思维尤为活跃,精神兴奋而生机勃勃。学生在情感上相互震荡、认识上相互完善,这样便能够互相启迪、激发思维,从而开展创造性学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讨论、辩论、座谈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努力做到师生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指的是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情感共鸣的产生,条件在于心理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和经验相近,感情相近是产生共鸣的最重要前提。高明的教学艺术在于巧妙地将心理教师的情感、教材中的情感和学生的感情统一起来。教师一方面应该在教材中充分领悟和挖掘情感元素,另一方面应该在课堂中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二者的结合,必须以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原则。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无节制地闲聊,闲聊内容虽与教学内容相关,但明显存在个人情感宣泄。如有的心理教师会在课堂中大谈自己的丈夫或是孩子,还有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大谈自己的成功史或者恋爱史。事实上,这种闲聊并不能有效地引起师生共鸣,因为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上,他们反而越走越远了。心理老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要做到情感共鸣,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在讲授一般知识时,情感共鸣可能不能很好地运用,但在具体的案例讲授中,在把知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时,就应当充分做到情感共鸣了。这就要求心理教师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备课阶段充分领会教材或者案例中蕴含的情感色彩,在课堂中使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渲染,如此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顺利实现师生的情感共鸣。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风格的树立

  教学风格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表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标志着教师在教学艺术上的成熟,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起到了直接影响。

  1.学校应解放思想,鼓励民主教学,倡导各异的教学风格。

  (1)提倡民主教学,支持心理教师的教学风格。

  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在狠抓教学质量,建立各自的教学督导团队和教学评估体系。但是,这种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却往往有失科学,以千篇一律的教学要求来评价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我认为,一个学校不应该尊崇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学校的生机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们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上。从教学质量的现实来看,拥有较高社会声誉、教学质量得到学生好评的学校,多半是因为该校教师的教学风格独特、新颖;而社会声誉不高、教学质量长期抓不上去的学校,其致命的弱点便是该校相当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和变革,整个教学处于一种无特色状态,刻板而不生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实现它的教学目标,其课堂的教学风格是十分重要的。若教师能够让学生热爱这种教学风格,喜欢上心理课,能够在心理课堂上感觉愉悦和收获,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依靠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并不是专业课程,更多的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其中,“视频教学分析”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感性和理性的交融认识。然而,有的高校一味地将公共课与专业课混为一谈,且认为公共课若是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偷懒。部分高校的一些领导甚至认为相比专业课,公共课教师教学的课酬来得更容易。这样,有的学校便明文禁止教师在课堂播放教学视频,或者规定只能放几分钟视频,扼杀了教师建立教学风格的积极性。事实上,即便是上课播放视频,教师也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经过了详尽周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的。因此,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应由教学效果认定,而不能简单地主观臆断。   (2)独具慧眼、因势利导,发现和培养心理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苗头。

  每个高校都要求院领导参与听课,但领导的时间总是有限,听课的次数和涉及的课程不可能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应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频繁听课和评课,用心观察和了解每名心理教师的教学特点,如若发现点滴优点,应给予反馈和肯定,鼓励并及时给予培养。哲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位心理教师的教学都是无法复制、独一无二的,要想心理教师高度热情地自觉投身教学工作、促使其热爱教学,支持和尊重其劳动、认可其教学个性才是最佳途径。绝不能因为“独特”,而一味持否定观点。应当鼓励心理教师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上课姿态,甚至是穿着打扮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就是个性。

  (3)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形成注重教学风格的教学导向。

  一般说来,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起促进或抑制作用,一门课程的评价体系对整门课程的发展方向起导向作用。教师总会依据评价体系来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教学设计,以期与评价体系中积极的一面靠近,从而赢得较高的教学评价。如果评价科学,则可以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创造力;反之,则可能会伤害那些一直在用心上课的教师,使其质疑和反感评价体系,甚至对自己的教学自暴自弃,或者放弃自己原本较科学的教学风格。由此,将“教学风格独特”指标增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体系中,将促进心理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主动追求和积极创造,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2.心理教师要自觉地追求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1)心理教师要乐教,将教学当做艺术事业。

  有些教师仅仅将教学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自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例行事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也有很多教师也能够将这份教学工作看成是自己不懈追求的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充满激情。若教师们都能将“教学”提高到“事业”的高度,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将课堂教学当做是艺术品一般来雕琢,那么教学的层次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便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智慧的追求。

  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这种艺术事业时,心理教师若是能够在自己巧妙的教学设计中、精湛的课堂组织中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并且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好评,这种愉悦的心境就能够促进心理教师进一步追求教学艺术事业,深入钻研而乐此不疲。也只有这样,心理教师才会发自内心深处地渴望自己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2)锻炼教学基本功,遵循教学基本规律。

  艺术建立在科学之上,脱离了科学,艺术也就没有了生命,心理教师对教学艺术风格的追求必须建立在科学教学的前提下,关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及专业素养。而所谓的教学科学性,指的是各个教学环节在遵循教学的规律及总原则的同时,准确契合其对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必有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成就事业。成功人士,必有其扎实的功底。比如说,一个画家,必定先是对线条、色彩极为了解,才可能有美感和艺术感;一个歌唱家,必定先是对五线谱、发声规则十分熟练,才有可能余音袅袅、娓娓动听;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定先是充分掌握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才有可能引人入胜、精彩绝伦。这就要求心理教师打好自己的教学功底,熟练运用教学技巧是树立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前提条件。

  (3)定向发展,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

  教学风格的确立,很多时候在于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寻找,很多时候在于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心理教师在尊重客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试验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优势特长,认真思索、不断总结,胆大心细地在周而复始的不懈努力中去除思维定势,从而研判出适合自身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来,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锻炼和提高,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心理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实现科学、务实,先决条件是教学经验一定要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入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评价导向上鼓励、从客观条件上支持教师打造教学风格、创立教学艺术,从而放射出艺术魅力,在大学生公共课程领域独树一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插画艺术研究(心理学插画图片)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