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

2022-11-24  本文已影响 19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在儿童母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与母语习得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语言习得是在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前提下,多数情况下又是在脱离目的语社会的环境中进行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分别从横断面和纵深面对克里奥语(克里奥语是已成为某一群体的本族语的混合语,用于该群体部分或全部的日常交际,一般克里奥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量要比混合语复杂得多)、输入与输出、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普通语法等一一进行研究,并提出各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都是针对语言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动机效果因素或教学法的(吴潜龙2000:290),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心理语言学的作用,特别是没有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1998:197)。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而语言学是关于大脑的科学,以此类推,对语言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心理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神经、认知科学的出现,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入手。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简单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在说明有关理论问题的同时,结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着重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并讨论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启发作用。

  

  2认知科学对语言习得的诠释

  

  认知科学是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对思维推理和智能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涉及到的方面有知识在大脑里的体现、语言及形象的理角解以及推理、学习、解决问题和计划的心理过程(ds2000:56)。当代语言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揭示语言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Lakoff和Johnson(1999:267)将认知科学分为两大派: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一代认知科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代认知科学是基于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和先验哲学,接受了其中许多主要观点,如客观主义、形式主义、符号主义、认知主义、二元论、非隐喻性推理等。他们认为范畴、特征、关系等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经验、神经系统、主观因素无关。他们还将感知与观念分开,认为人类的推理能力独立于感知能力和身体能力,主张推理是一种自治的能九同时还认为语言是自治的,语法也是自治的,它们都与身体经验无关(王寅2002:85)。第二代认知科学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体验哲学为基础,对第一代认知科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概念、范畴、心智来自身体经验,具有体验性;认知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推理、语言、句法都不是自治的,意义与我们在世界上所发挥的有意义的功能相关,是通过身体和想象力获得的。语言的习得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与第二代认知科学一致。

  

  认知科学的语言习得观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掌握语言的习得机制,其代表人物y还将语言习得过程简化为以下公式:

  

  该公式表明,人生来就有一种天赋的语言习得机制,其中存在语言的共核。这是一种潜在的、暗藏的高度抽象化的规则系统。语言共核指导假设建立机制,对语言材料进行各种假设和反复的组合,再通过评价程序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选择合乎规范的语法规则,生成从未接触过的无穷无尽的新句子来理解和表达思想(肖辉等2003:)

  

  Chomsky的天赋假说是对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和哲学的经验主义的一种反动(胡壮麟2002:339),并且使得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Chomsky的天赋假说夸大了“天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人类学习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肖辉等依据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的物质基础是人脑,是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作用的结果。大脑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赋素质。但如果只有健全的大脑和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活动,而缺乏后天的艰苦努力,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是很难习得的。人脑生理机制是学习语言的物质前提,它使得语言习得成为可能。后天的学习才规定着习得语言的现实性,并起着界定性的作用。

  

  3心理语言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交叉性学科。从心理过程与语言活动的对应关系方面,研究人类语言机制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从感知、认知、联想、记忆和情绪与动机等方面,对语言现象、语言活动、语言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人们是如何学习和运用语言、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蔡富有郭龙生2001:299)。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研究的是3个不尽相同的问题:(1)人们如何运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如何弄懂他们所听到或读到的信息?(2)人们如何生产出他人作为接受者所能理解的信息?(3)语言在思维中如何表现?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怎样习得的?研究语言产生和理解属于一个领域叫做“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习得的是另一个领域,叫做“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习得,这既包括母语习得也包括第二语言习得。它的研究方法既包括观察法(尤其是使用纵向素材分析法)又包括实验法。其目的就是在学习者知识初始状态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技能的习得做出解释,并对输入的本质以及学习者的归纳能力作出说明。

  

  虽然Chomsky的某些理论思想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内人士的质疑,但是在发展心理语言学中,Chomdcy的学说对于语言习得的研究始终有着极大的影响。语言习得机制、普通语法和评价程序等概念被广泛用来解释语言习得,尤其是强调以认知为基础来解释语言习得(桂诗春1988:44)。Chomdcy自己把语言学看成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思想,其中包括语言习得理论都是建立在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4二语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

  

  4.1语言认知过程

  

  心理语言学中运用认知理论对人的语言运用和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这种分析方法也可以延伸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分析中来。但是,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最大区别是,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基础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角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蒋祖康1999132)。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后,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此时,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都会对注意产生影响。Skehan(1998:201)认为,一种形式越是频繁出现,越可能受到注意。学习者通过对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一种语际语®,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大脑所进行的活动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分析、迁移②和语际语的形成等(如图2所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对于进一步揭示外语学习过程的一般现象和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4.2语言理解过程

  

  语言理解指的是语言使用者理解并解释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过程。在理解的一个层次上,一个语言使用者首先识别某一句子中的各个词,然后把词的意义恰当地结合起来。理解是一个使用人类信息处理系统的认知过程。有关人类记忆力和信息处理的广泛确认的事实之一就是,仅有数量有限的信息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被注意到。这种信息在“有效记忆”中是可以被立即提取的。不在有效记忆中的信息,当需要时,必须进行检索,但检索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消耗有限的处理资源。真正的语言理解还应利用在知觉中形成的语言表象进行不同层次的处理才能获得,如识别语言信息的组成单位(语音、信号、符号等),从记忆中恢复词的词汇表征,并与继续展开的上下文结合,还有句子理解层级和话语理解等等。在句子层级上进行处理的语言理解,受到结构、功能、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这个解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句法和语义处理发现句子深层结构,从字符或声音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在话语层级上进行处理的语言理解应注意话语的建构要前后连贯。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话语有着丰富的局部结构。理解者只有注意到话语的宏观结构,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对话语的理解,从而把相关信息保存在有效记忆中来使用他们的资源。

  

  总之,成功的语言理解包含多种组成部分,它要求理解者抽取语言输入的语信,进而能在恰当的语境中揭示语信,并建立话语模型。

  

  4.3语目记忆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所涉及的另一个层面是语言记忆过程。记忆指短期或长期储存信息的心智能量,通常分为两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指将所接受的信息暂时储存的那部分记忆,在这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角解等到语句中的信息或内容被理解了,这些资料就成为永久性记忆或长期记忆,而语句本身则再无用处,可能会逐渐从短期记忆中消失。长期记忆是指将信息较长期地储存下来的那部分记忆系统。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其储存的形式可能异于其原先接受时的形式。例如当某人听到Thecarthedoctorpadcedbythesideoftheroadwasstruckbyapassingbus这句话时,他很有可能会立即准确地把它复述出来,这时他用的是短时记忆。几天后他试图回忆这个句子的时候,就会利用长期记忆中形式不同于原信息的内容,并说出句子Thedoctor'scarwashitbyabus这样的句子。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假如没有发音动作的运动记忆,没有语法规则的逻辑记忆,没有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的形象记忆,也就不可能理解言语的意义,也就不存在对话语语义解释的逻辑记忆。依照信息加工观点,输入、储存、输出是记忆语言材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语言材料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4.4句子的记忆轨迹及实证

  

  句子是最大的语法结构单位。一般来说,句子有两类表征,即逐步逐句表征(表层形式)和命题表征(意义)。人们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建立起深层的命题和命题网络。命题是指一个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义。一个句子可以明示或暗示不止一个命题。例如:

  

  Maria’sfriend,Tony,whoisadentist,likesap¬ples.潜在的命题:end’snameisTony.

kesapples.

  

  人们最初接触一个新句子时,取其意义并建立表征该意义的命题。与此同时,句子的表层形式被保留在工作记忆中。许多专家学者(如y:97,ck:son:179等)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在句子的保持中,意义占主要地位。由此可见,对句子的记忆,如果只重视表层形式,而忽略了命题表征的意义,就不能迅速理解连贯的话语,也不能自由地准确表达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外语学习者只能熟练地背诵课文,却不能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因所在。

  

  胡壮麟(2002:160)认为,记忆表达式在一定条件下不是句法的。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本课题组在本校英语专业一年级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各随机抽出50名学生,进行了3次句子记忆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具体做法是:测试人在高级语音室(耳机的清晰度基本相同)向50名被试播放5篇短小精悍的英语故事,每个故事有一个关键句。在试听完完整故事中的每一句话之后,测试人将测试句显示在屏幕上,并要求被试者判断该句的信息是否在所有方面都和所听故事中的某句话完全相同。测试句是根据关键句派生出来的。当然,被试者事先并不知道哪句话是故事中的关键句。测试句可以马上出现在屏幕上,也可以相隔5至1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出现,可以与关键句完全相同,也可以利用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不会引起语义变化的句法规则与关键句相关,也可以通过主语和宾语的互换与关键句相关……这种互换引起了句子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比如,这项实验中有一段讲述的是贝多芬为盲女弹奏的故事,其关键句是:

  

  A.BeethoventhegreatGermancomposer,playedthemusicfortheblindwoman.

  

  本次实验的测试句为:

  

  B.ThemusicwasplayedfortheblindwomanbyBeethoven,thegreatGermancomposer.

  

  C.ThegreatGermancomposerwhoplayedthemusicfortheblindwomanwasBeethoven.

  

  D.TheblindwomanplacedthemusicforBeethoven,thegreatGermancomposer.

  

  被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被试听完故事后,狈J试人马上给出测试句。乙组被试听完故事后,做两篇阅读理解练习,30分钟后测试人再将刚才听过的故事测试句显示在屏幕上。实验结果表明,99%的甲组被试能识别出句法和语义的任何变化,95%的乙组被试对B或C的反应和对关键句A的反映几乎相同,认为在故事中听到过同样的句子。也就是说,间隔30分钟后,绝大多数的乙组被试已经不能分辨没有引起意义变化的句法变化了。对于D,甲、乙两组被试的反应都很敏锐,无论是马上还是间隔一段时间,仍能几乎是百分之百准确地发现其语义的变化。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胡壮麟的观点:语言材料的句法细节通常不会长时间储存,正常情况下储存在被试记忆中的是句子的意义表达式。

  

  5二语习得过程分析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综上所述,研究和分析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外语教学的性质。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可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可学得的联系去解释。言语只有物理形式,没有心理内容。事实证明,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同于学习滑冰、跳舞等肢体运动的过程,因为这两种认知活动所涉及的大脑部位不同,其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吴潜龙(2000:294)认为,学一种第二语言是要通过意义分析来掌握目的语的结构,然后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内在语言能力。

  

  另外,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靠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母语的作用,而应该积极利用母语对外语教学的正面影响,努力克服其负面影响。

  

  再者,由于语言材料的句法细节不可能或很难长时间储存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句子的意义,不能只记句子的表层形式。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采用复述、简述、改编等表达形式检查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单纯背诵对学习一门外语很有必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或最佳的手段。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外部储存。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在短时记忆中,前面的语料会干扰后面的,而后面的语料也会干扰前面的。因此,外语学习者开发自己的速记系统,可以发挥外部储存的最大作用。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中Note—taking部分正是为了测试学生外部储存技能而编制的。

  

  总之,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特殊认知过程。学习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是通过学习过程习得的。因此,外语教师必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深入研究外语教学,以便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工作场所中的主观幸福感干预机制建设上一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