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作业(现代汉语语法句式)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64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从90年代开始,句法学理论发展到最简方案阶段,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学者运用该理论解释语言现象。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简介,并且以例子简要谈谈其在研究汉语句法中的应用。

关键词:最简方案;汉语句法


生成句法理论经历了很多发展阶段,从90年代开始进入最简方案阶段。我们知道,生成语法研究的是普遍语法,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及完美性。有了这种概括性和完美性,儿童就能够在接触了并不充分的语料后轻而易举地获得母语,这是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的初衷。
生成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的一门学科,而结构是以语类作为依托的,在最简方案中语类与以前略有不同,不再有名词词组,取而代之的是限定词词组DP,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词组,比如补语连词词组CP,形容词词组AP,动词词组VP,屈折变化词组IP,时态词组TP等等,组成了最简方案里的语类,并且也指出有些语言也有自己独有的功能语类。这些词组都可以用X-阶标理论表示它们的结构。词组和词组之间基本的结构关系就是中心语、指示语和补语之间的连接关系,最简方案将其简化为合并(merger)。合并与移位(move)是最简方案的两个重要的句法操作手段,移位反映了语类的语法特征必须受核查,也就产生了特征核查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个语类中的词语都有中心语特征,也就是该语类的类别特征,比如动词的时态特征就是中心语特征,而这种类型的特征是可以被解读的,不需要核查,而相反的也存在无法解读的特征需要被核查,因而产生了移位。
在最简方案中,另外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假设或理论是VP嵌套理论,对于解决双宾结构的划分及复杂动词结构非常有效,而且最简方案力求将VP嵌套结构运用于所有的动词类型,证明了语法机制在结构表达方式上的简洁性,为经济原则提供更多的实证。
以上是对最简方案的简单介绍,目的是解释语言中的句法现象。下面以汉语句法作为例子。
首先是对中文中一些词的分类,比如自己,并非简单的等同于英语中的反身代词。首先,以作者的观察,比如说英文中的“himself”翻译为中文是“他自己”,所以说“自己”充其量是等同于“self”(这只是作者片面的假设)也即并不是等同于反身代词;其次,根据程工(1999)所描述,汉语中的“自己”不是纯粹的反身代词,而是由一个反身代词和一个泛指代词构成的复合词。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来看,“自”明显符合反身代词的特征,而“己”却是一个性质相当不同的泛指代词。所以“自己”这个词同时具有反身代词和泛指代词的特征。无论有多少种观点,“自己”都可以被看做限定词词组DP。
其次是处理汉语中诸如“这个事情我知道”这种句子时,特征核查理论就派上很大的作用。我们来分析这个句子,[DP这个事情][VP [D我][V知道]],而本来的深层结构应该为:[VP [D我] [V知道][DP这个事情]],既然在VP的补足语位置上,DP“这个事情”满足了所有的条件,即格满足了,也有题元角色,那为什么DP“这个事情”要移动到句子的前面呢?但在这里我们假设DP“这个事情”具有很强的Topic特征,于是要通过中心语-指示语对应进行特征核查,于是有了这样的结构 [TP[DP这个事情][VP[D我][V知道][t]]],也即DP“这个事情”通过移位到TP的指示语位置,从而消除了Topic这种强特征。我们知道,汉语中很多强调句都是把要强调的部分放到句子的前面,我们都可以用上述方法分析这一类的句子。
还有是处理汉语中的复杂动词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句子:
○1我去工作。
○2他来吃饭。
细心的读者肯定发现这些句子都有一些共同点,即都是两个动词连续一起。这应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很容易就很可以想到用VP嵌套理论进行研究,虽然VP嵌套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一些副词位置的发现,也就是说有的副词可以在一个句子中的一个动词前面出现,却不能出现在另外一个动词的前面。但是我们发现,有这个理论解释汉语中的动词连用的现象是再好不发过了。于是以上句子就可以处理为以下结构:
○1[vP[D我][v去][VP[V工作]]]
○2[vP[DP他][v来][VP[V吃饭]]]
以上只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在学习句法学当中积累到的一些汉语中的特殊现象,其实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在汉语中有很多词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却不能给以确定的分类,如 “们”,“的”等等,同时由这些词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对于“的”字结构,司富珍(2004)将“的”分析为特殊的功能性成分De,拥有自己的最大投射DeP,以“的”前成分为DeP的标志语,如“我的书”的结构应如下:[DeP[D我][De的][DP书]],而在下面这个句子中,“我们喜欢鲁迅写的书”,“的”应处理为CP的中心语C,所以该句子的结构应该是:[IP[DP我们][VP[V喜欢][CP[IP[VP[DP鲁迅][V写]][C的][DP书]]]],也就是说这里“的”就相当于英文中“that”,引导一个定语从句。并且有很多新的语言现象也层出不穷,如2010年大热的“给力”以及“被结婚”“被捐款”等等,都可以用最简方案理论给予解释。
以上是作者运用最简方案理论对汉语句法做的一个浅显的说明和分析。很多问题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这是作者还有其他语言研究者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Haegeman, Liliane.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Oxford: Blackwell,1994.
Radford, Andrew.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程工. 汉语“自己”一词的性质. 当代语言学,1999,(2)。
顾刚. 学习“最简方案”的新教材—《句法》评介. 当代语言学,1999,(4)。
郭锐. 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 当代语言学,2000,(1)。
邵平和. “被时代”的“被”字新用法解读. 淄博师专学报,2010,(3)。
司富珍. 汉语的标记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杨永忠. “的”和“的”字结构再分析. 外国语,2010,(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