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旗袍花样年华(花样年华中的旗袍)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19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 旗袍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其独特的个性和神韵与现代时装审美观念相通。在时装国际化的时代,旗袍虽然已难以重现其鼎盛时期的服饰垄断局面,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已经使旗袍的美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关键词] 旗袍 民族服饰 演变
  
  当旗袍遇到王家卫,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恍惚之间移了魂,旗袍的“花样年华”在另一个时空再度绽放成妩媚的烟火。而《色·戒》中,汤唯赋予旗袍的雅致内敛给了女人又一个怀想的借口。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一共换了23件旗袍,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在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包裹下,时而矜持忧郁、时而雍容大度,每一件旗袍都代表着女主角的心情,张曼玉不停的换着旗袍,却换不掉的女人柔美成熟的气息。
  汤唯在《色·戒》里前前后后共换了27件旗袍,让人看得叹为观止。比较而言,王家卫《花样年华》里的旗袍符合他颓废浪漫的格调,而李安在《色·戒》中不是故意玩气氛,是要透过旗袍的款式与质地,点出女主角所面对的环境改变。《色·戒》强调人性,汤唯的旗袍很适合她扮演的角色,让人有更上一层的感觉。
  从《花样年华》到《色·戒》引发了旗袍在沉睡了近40年后的新的热潮。在各种场合,只要有中国人在,你就不难看到被称为“chinesedress”的旗袍的影子。当东方女性身着旗袍时,其端庄典雅、温婉柔媚的独特气质就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其独特魅力来自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一、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袍服,一般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紧窄合体,利于骑射和其他剧烈活动
  
  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式样,比如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将袍服视为其典型服饰。今天我们见到的所谓“旗袍”,不仅仅是满族服装的传统款式,而是多个民族服饰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的袍服,至清代满族承袭了这种服装。满族入主中原后实行八旗制度,凡编入旗籍者都被称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统称为“旗袍”,有朝袍、龙袍、蟒袍和常服袍等之分。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有后世的旗袍有血缘关系。
  
  二、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
  
  由于“男从女不从”的缘故,清初汉族妇女的服饰依然保持汉服原貌。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不难看出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女子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的服饰风格日渐交融,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旗女平时着袍,初期宽大,后窄如直筒,袍长及于足面。不用领时加围巾,后来领口式样渐多。面料多为绸缎,袍面锈满花纹,领、袖、襟、裾等处均有镶滚,其后又发展出了“十八镶”的装饰手法,配上俏丽风雅的绸冠和别致的花盆鞋,造就一种端庄沉稳的古典风格。
  
  三、近代中国文化思想领域上呈现着剧烈的变化,“西风东渐”对传统民族服饰的改进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辨发、易服色,把封建王朝的冠服制度——摧毁,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颁布了《制服条例》,其中规定了主要礼服和公服。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男子开始穿着西服、中山装;女子服装也开始渐受西式服装的影响,根据流行时尚进行改良。旗袍的演变,首先突破了中国妇女着装严整的传统观念,抛弃繁琐的装饰和形制,逐渐重视曲线对女性特征的衬托,由昔日的宽大渐趋于瘦长合身。中国女子穿旗袍可以增加形体修长感,配上中高跟鞋,提升人体重心,立显亭亭玉立之态。这一时期中式女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到30年代才慢慢消失。
  
  四、20世纪3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旗袍成为当时中国妇女最时髦的服装,改造和创新更加频繁。先是祟尚高领,后来又流行低领至无领。袖子时而长过手腕,时而又短及露肘,两边开衩开得比较高,腰身进一步合体以显示女性的曲线。当时一般旗袍开襟都用暗扣,外表用花扣装饰,多采用传统吉祥图案。30年代末出现的改良旗袍采用了胸省和腰省,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甚至衬以垫肩,更加凸显女性曲线之美。改良旗袍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结构,从此旗袍彻底脱离了旗女传下的旧有形制,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国服”了。
  
  五、20世纪48年代是旗袍黄金时代的延续。款式上逐渐去掉袖子,不仅腰身的线条曲柔奇美,而且衣领和袖子等均有变化
  
  如夏季无袖,简洁流畅:秋季紧袖,适当缩短袍长,轻便得体。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一种代表这个时代重要价值的基本服式。一种杰出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既符合时尚又尊重民族特性,它象征着中国妇女积极而进步的生活方式。
  

  六、进入50年代,中国人民积极地投入战后重建运动中。妇女与男子一样走上社会,献身祖国建设
  
  新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更乐于接受新颖的东西。因此从50年代后期开始,广大的劳动妇女渐渐地以上衣下裤的装束替换了旗袍,但在一些重大喜庆日子和外事活动时还常能看到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旗袍的出现。
  到了60、70年代,旗袍几乎在人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旗袍被斥之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敢于将它穿出门的人是微乎其微了。
  
  七、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旗袍已从生活常服上升为礼服,变得越来越繁复绚丽
  
  在款式方面,除了保持传统的流畅线条外,也加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在工艺上采用收肩、饰花、穿珠片、刺绣等手法,加强肌理效果:在结构上,采用琵琶襟、如意襟、低襟、高领、低领、无领等,设计新巧,富有韵味:另外生产技术的创新、工艺流程的改进、新材料的使用,都为旗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获得时装界广泛的关注,成为国际服装舞台上的奇葩。
  虽然今天的旗袍远不如20世纪30、40年代流行之广、影响之深,但它毕竟回来了,并且作为中国的一种象征走向世界,这在传统文化迅速流逝的今天显得是那么难能可贵!延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旗袍几经演变却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风情,其顽强的生命力绝非其他传统服装可比。毫无疑问,旗袍的流传还将继续,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它会再度创造美丽的奇迹。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看法(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看法)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