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电影中的俄罗斯文学(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28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本文系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俄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成果;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俄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JG2012010338)及《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创新黑龙江省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编号:JGZ201201150)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俄语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海报 最近时尚界兴起了一股“复古风潮”,人们以穿复古衣物,戴复古饰物,留复古发型为荣,而时尚界的复古风潮其实也间接影响到了文化界,像最近《大话西游》就是在时隔20年后重新进入影院,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这引发了大众对于经典影片的缅怀,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就是世界影史上一部经典力作。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苏联当代电影创作中重要的作品之一。电影的编剧瓦连金·切尔内赫是19世纪70年代崭露头角的青年剧作家,被认为是当代苏联电影编剧行业中的后起之秀。剧本发表于1977年(《电影艺术》1977年第9期),而影片于1980年上映即被评为1980年苏联最佳影片。据称,仅两个月莫斯科的两个放映点,观影人数就达187万多人次,从莫斯科到外省各大城市,该片始终保持着极高的上座率。为此《电影艺术》编辑部还专门举办了一场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研讨会,探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在会后发表了题为《观众为何如此激动》的报道(1980年第9期)。而影片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限于国内,在国外上映亦广受好评,并于1981年斩获世界电影界最高荣誉——美国奥斯卡金像奖。
  俗话说得好,经典的是永恒的,永恒的是难忘的。而一部电影之所以会如此经典,
  让人如此难忘,必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通过电影所传达出的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念、社会状况、民族文化与性格、社会问题等等足以让其称霸影坛,经久不衰。
  一、俄罗斯人的价值取向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19世纪70年代颠覆传统的苏联电影作品,影片摆脱了以往电影的条条框框,既不是描写战争,也不是教导人们如何垦荒,当然更不是歌颂宇航员的丰功伟绩,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莫斯科的普通居民,纪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影评人常常以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奋斗历程作为青年人的励志典范。虽然影片中所表现的时代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影片中汲取到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迥异的爱情观
  事实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通过剧中人物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和其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来引导观众对爱情观进行探索,影片展示了几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这其中既有导演想要弘扬的——要对自己的爱人坦诚相待,才会最终获得幸福;也有导演想要贬斥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不能迷失自己,盲目攀比、浮夸最终只能害人害己,这对当代人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外国电影评论李雅君,于瑶娆:从电影中透视俄罗斯的社会与文化 1.功利的爱情观
  年轻的技工卡捷琳娜爱上了摄影师鲁道尔夫并怀孕,可悲的是当鲁道尔夫获知卡捷琳娜并非是教授的女儿,而只是一个技术工人时,无情地抛弃了已经怀有身孕的她,鲁道尔夫甚至还忿忿道:“一个女人欺骗过我一次,我就一辈子不会相信她了。在这件事上我永远不会原谅你。”(Женщине, которая обманула один раз, нет веры на всю жизнь. Я тебе этого никогда не прошу.)在花园的一角留给卡捷琳娜的,不是鲁道尔夫对她的关怀与不舍,而是他匆匆离去的背影,这与16年后卡捷琳娜离他而去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他们交往的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个时期像鲁道尔夫之辈对爱情充满了浓厚的功利性,卡捷琳娜最让他倾倒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她拥有一个“教授父亲”,而他的母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卡捷琳娜青睐有加,在他们没有获知真相时,对卡捷琳娜的首次拜访大献殷勤,甚至表现得有些卑微,而反观他们知晓真相后的反应,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这其实反映了经过战争与革命洗礼的俄罗斯,在国家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求富心理,普通大众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跻身上流社会。16年后,昔日恋人无意邂逅,时光改变的不仅仅是恋人们的容貌,而他们的社会地位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卡捷琳娜已不再是让人嗤之以鼻的技术工人,她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厂长,身份不同了,自然境遇不同,因此,鲁道尔夫再次对卡捷琳娜展开攻势,捧送鲜花想要重修旧好、破镜重圆,但是遭到了卡捷琳娜的拒绝。所以说这种以物质为标准的、虚假庸俗的恋爱,失败是必然的,以金钱与利益为目的的爱情是不会拥有美好未来的。
  2.坦诚的爱情观
  卡捷琳娜在电气车上偶遇电焊工果沙,谈吐不俗、幽默风趣的他给卡捷琳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沙,性格耿直,言谈举止自然坦荡,毫无虚伪客套和矫揉造作之嫌。当果沙推测卡捷琳娜没有结婚时,直率地说到:“我也没结婚”(Я сам не женат)。在下车后,他非常殷勤地为卡捷琳娜打出租车送她回家,坦诚地表示:“我有5卢布,可以送我喜欢的女人。”(Могу я отвезти понравившуюся мне женщину! У меня есть пять рублей.)当亚历山德拉(卡捷琳娜的女儿)询问果沙:“您是和妈妈在一起工作吗?”(Вы с мамой вместе работаете?)果沙幽默地回答:“不是,但是我们将一起生活”(Нет, но жить будем вместе)。果沙邀请卡捷琳娜母女郊游野餐,并悉心照顾她们,还假借生日之名,让朋友说了许多溢美之词,卡捷琳娜已被果沙深深吸引,她仿佛看到了多年来所期待的爱情,两人的感情在短时间内前进了一大步。而果沙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使卡捷琳娜担心两人地位的悬殊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因此,她一直处于矛盾的心情之中,迟迟不敢说明真情,再一次隐瞒了自己的身份。而事实证明卡捷琳娜错了,果沙对卡捷琳娜的职业身份毫不在意,他爱她只是因为她是合乎自己心意的“一个女人”。这样的爱情值得我们欣赏,这样的幸福值得我们憧憬,不坚定的爱情可以呼叫转移,但真挚的幸福一旦来临,必定势不可挡。
 3.物化的爱情观
  性情奔放、大胆泼辣的柳德米拉爱慕虚荣,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幻想着生活中的奇遇,总想不劳而获,一步登天。就连扮演柳德米拉的女演员伊琳娜都表达了对此角色的反感,她说:“她的行为和性格我都非常不喜欢,我一辈子也不想像她一样。”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剧照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柳德米拉的恋爱观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对苏联的巨大冲击,人们勤劳朴实的观念逐渐被物欲化,对金钱、名利的追求胜过了一切……
  缺乏物质享受的婚姻注定会让柳德米拉感到厌倦,她又开始寻找新的猎物、新的权贵,而对物质的盲目追求注定不会得到幸福。柳德米拉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时刻提醒人们过度虚荣必将成为金钱的奴隶,与幸福愈来愈远。
  4.恬淡的爱情观
  冬妮娅善良、胆怯,她希望拥有一种安分的普通生活,因此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她与科利亚在共事中相知相爱,并携手走入婚姻殿堂。安宁温暖的小家庭让她倍感幸福与甜蜜,就连事业有成的卡捷琳娜都羡慕她。(Знаешь, я ведь не завистливая, но тебе завидую. Счастливая ты.)她的形象体现了传统俄罗斯妇女在习惯支配下保守、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谁说平平淡淡就不是真呢?
  三个女人,三种爱情经历,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卡捷琳娜的两次恋爱,都有谎言的存在,一次是为了虚荣,一次是害怕失去;一次遭人抛弃,一次终获谅解,这启示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影片通过对他们感情纠葛的描写,展示了那个时代一部分人的生活:因为金钱、权利而去追求爱的,最终不会赢得爱;而不掺杂物欲的爱情才会最终幸福。导演通过人物的不同命运,嘲讽了柳德米拉、鲁道尔夫之辈错误的爱情观,肯定了卡捷琳娜、果沙等的人生追求,讴歌了卡捷琳娜和果沙所具有的诚实乐观、顽强进取、自尊自重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暗示着庸俗市侩、轻浮浅薄最终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并告诫人们无论生活给了你怎样的境遇,都不要出卖自己的爱情。
  (二)不同的幸福观
  柳德米拉痴迷于演员的华丽服饰、记者的闪光灯、影迷的狂热与尖叫,她感叹道:“这就是生活!”因此她对冬妮娅的平淡生活嗤之以鼻,认为,“那不叫生活,因为事先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了。先攒钱买个电视机,然后买全套的家具,再买电冰箱、洗衣机。所以这一切,就像国家计划一样,早在20年前都安排妥了。”她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总是希望天上能够掉下馅饼来,为此她常买彩票,虽然只中过两次3卢布,但是,仍旧锲而不舍。她不明白,要是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一个尉官,跟他在边境线上,在原始森林里,在沙漠地带混上20年才行。因为,没有“共苦”哪来得“同甘”?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你自己去创造。
  卡捷琳娜在柳德米拉的怂恿下冒充了教授的女儿和女大学生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借此来吸引对方。当卡捷琳娜已怀有身孕后,柳德米拉仍建议她继续隐瞒实情,先结婚再说出真相。卡捷琳娜不想一错再错。她认为,幸福的家庭不应当从欺骗开始。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而且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看法也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幸福的轨迹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终归不会摆脱人性的法则,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努力追求幸福但不要盲目,不要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话语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影片里果沙有句台词:幸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受人们的尊重。影片中果沙给亚历山德拉(叶卡捷琳娜女儿)讲述了一位皇帝舍弃皇位却去种菜的故事,更加表明了果沙对于幸福的定义——幸福不在于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而是你是否正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从来不等同于金钱,不等同于名利,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后,捡起地上掉落的金鬃毛说:“噢!原来我见过它啊……”
  二、俄罗斯的社会状况
  在社会主义社会,财产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经济制度是以工人为主导的集体所有制,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电视台对劳动英雄的报道,歌颂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我们还可以从影片中得知,当时苏联把工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重工业产业,技术工人在那个时期是非常受重视的。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问题。
  (一)名字的时代特征
  当卡捷琳娜初识鲁道尔夫时,正是西方名字在苏联盛行的时候,人们喜欢用西方名字来美化自己,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鲁道尔夫这个名字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西方名字之一,这说明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有感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特别是战后苏联曾一度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并与其进行了长时间的军备竞赛,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因此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所谓的和平演变,这其中就包括文化渗透,他们想借此来腐化人们的思想,达到摧毁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而事实证明,在战后经济遭受极度破坏的苏联,西方的和平演变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短暂的成功,但社会主义的存在是历史的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形态,并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经过长期的发展,人们也会逐步认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愿望。而战后苏联的经济也通过一代代领导人的努力而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恢复,苏联的大国地位也得到了奠定,此时的人们纷纷重回本土,继续沿用属于自己的名字,因此昔日的鲁道尔夫(Рудольф)变成了今天的罗吉奥恩(Рудион),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代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说明了苏维埃政权正在逐步强大,深入人心,无形中增强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发展的信心。
  (二)国民教育的特点
  苏联人民在取得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后,面临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以及教育事业的任务。战后恢复时期的教育制度是战前教育制度的延续。二战后,苏联高等教育担负起培养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人才的任务。苏联在19世纪50年代采用了所谓“适应式专家培养法”,主要培养能适应某一专业或生产部门所急需的“现成”的科技人员。影片中卡捷琳娜报考化学专业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她带着孩子仍旧在学习,可以体现出苏联继续教育体系的开放性。
 苏联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完全实现了普及10年制义务教育。因此,即使是出身农村的姑娘也完成了10年制的学业。柳德米拉在向卡捷琳娜传授如何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时说道,“讲话的重音方面你是没有问题的,怎么说你也是十年制的毕业生。”(У тебя с этим нормально, всё-таки десятилетка.)
  卡捷琳娜对自己16岁的女儿谈恋爱视为理所当然,这说明俄罗斯男女恋爱得到家长认可的年龄远比我国小得多。当亚历山德拉询问卡捷琳娜,晚上是否可以邀请女孩子们到自己家做客时,卡捷琳娜回答:“男孩子也可以邀请。”(-Вечером я могу пригласить девочек? –И мальчиков тоже.)在亚历山德拉交友出现矛盾时,卡捷琳娜让她自己解决。可见,与我国相比,俄罗斯人教育子女更具开放性和宽松性,俄罗斯人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男女比例的社会问题
  影片中,当卡捷琳娜去单身俱乐部时,看到一种现象:女士不可以自由登记,而男士却可以,尽管女士看上去各方面的条件要好得多。仔细分析其实不难理解,男女比例失调是俄罗斯社会存在的极大问题。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的牺牲人数为两千万人,其中主要是男子,男子在前线浴血奋战,女子在后方进行生产支援。而战后男少女多的现象是战争必然会出现的后遗症,那个时期在俄罗斯单身母亲比比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俄罗斯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男人更“珍贵”。
  (四)社会主义的科技进步
  影片中多次出现人们的代步工具即私家小汽车,当时汽车品牌主要是伏尔加(Волга)、日古力(Жигуль)和莫斯科人(Москвич)。影片中还出现了当时人们主要的娱乐工具之一——列格牌电视机。由此说明当时的苏联在电气生产方面具有先进性,而且也已经吹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号角。既有汽车代步,又有电视娱乐,而且人们通过电视或者广播都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所以说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很幸福的。
  三、俄罗斯的民族文化
  (一)酒文化
  众所周知,酒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饭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这是俄罗斯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这与俄罗斯冬季漫长的严寒气候是分不开的。据说,俄罗斯人没有选择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与其有禁酒规定有很大的关系。伏特加是俄罗斯和俄罗斯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俄罗斯的代名词,而伏特加酒也已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冬妮娅的婚礼上,人们尽情地畅饮;在庆祝小亚历山德拉的出生宴会上,大家同样举杯祝贺;柳德米拉的男友,著名的冰球运动员古林几次被劝酒不喝,后来却因为盛情难却而沾上酒瘾,最后竟然变成了酒鬼,致使专业荒废;当果沙得知真相后,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并独自借酒浇愁,此时伏特加不仅仅是酒,更是他可以诉苦的伙伴;科里亚找到果沙时,首先一饮而尽,然后再步入正题,酒在这里起到了沟通心灵的作用。时至今日,伏特加酒被俄罗斯人称为“国酒”,而酒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俄罗斯人对它的偏好愈益浓烈。
  (二)饮食文化
  影片中处处反映了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卡捷琳娜第一次到鲁道尔夫家做客时,因为不知道吃鱼用何种餐具,为了避免尴尬,只好谎称自己已经吃过了。果沙与卡捷琳娜萍水相逢,初次登门做客,反客为主,以其熟练的手法,很快地做了一顿晚餐,“招待”卡捷琳娜母女,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饮食与中国饮食的不同:俄罗斯以熟食和冷食为主,没有中国的煎炒烹炸。果沙带卡捷琳娜母女去野餐的场面更让观众难以忘怀,俄罗斯著名的大肉串(шашлык)让人垂涎欲滴。当然,无酒不成席,而丰富多彩的祝酒词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有那么多的美好祝愿!”
  (三)民族性格
  在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必然会触及到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俄罗斯民族是一个非常好走极端的民族。你可以对他入迷、可以对他失望,因为他总是给人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引起人们对自己的强烈的爱与恨。俄罗斯人往往会因为“极端”和“激情”而丧失理性。……在卡捷琳娜和果沙的人生轨迹里,无不在展示着当代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他们不流于世俗,不畏权势,不奴颜婢骨,自尊自爱,并且还尊重他人,他们始终维护着自己人格的完整。他们既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同时又是“大写”的人。俄罗斯人面对困难会迎难而上,这体现在卡捷琳娜后来见到那个摄影师鲁道尔夫的时候说的,如果没有那次灼烧,她可能还会很平凡,没有任何作为。
  俄罗斯电影作为宣传本国文化的媒介,有助于世界了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色,传递当时俄罗斯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内涵,并且有助于提升俄罗斯文化的软实力。透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可以让我们从一种角度读懂俄罗斯和俄罗斯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我国电视媒体绩效评估的特性及趋向研究(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上一篇: 试析我国电视电影艺术特色研究方法(近年来中国影视创作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