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论易学对道教思维模式的影响(典型的道家思维方式)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34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以周易为首的易学对道教的影响决不仅仅止于其在细枝末节上的渗透,最为重要的是:易学从根本上决定了道教关于宇宙论、生命观、炼养术等重要内容的思维模式。本文从"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易分阴阳,顺天而行"、"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三个方面粗略地勾勒出易学对道教思维模式的影响,并且指出:在道教的发展成熟过程中,易学由于决定了其重要内容的思维模式,因而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易学 道教 影响思维模式


道教自其产生始就以杂而多端著称。在道教的发展成熟过程中,受到过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以周易为首的易学对道教教理教义的方方面面多有影响。笔者认为:易学对道教的影响决不仅仅止于其在细枝末节上的渗透,更为重要的是,易学从根本上决定了道教关于宇宙论、生命观以及炼养术等重要内容的思维模式。而易学对道教的这一影响,才是最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粗线条地勾勒出易学在思维模式上对道教影响的大致轮廓,从而揭示出易学在道教成仙理路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一、法天象地、天人合一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对天地日月、鸟兽虫鱼、四季寒暑等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先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无不是对自然的模拟和再现。而这种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亲和力在《周易》里得到了最大的汇聚和发挥。《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这种观物取象的思维模式是八卦之所以成立的根本依据。wWw.lunwen.net.cn《周易.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又《周易.说卦》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quot;在《周易》里,天、地、人是它所要阐发的主要内容,天、地、人都遵循同一法则,而人道是取法于天道和地道的,换言之,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是易学的基本思维模式。
在道教中,这种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贯穿始终。魏晋神仙道教的著名宗师葛洪说:"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邪?夫金丹之为物,烧之逾久,变化逾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青铜之外傅也。"⑴葛洪的"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的成仙理路可谓丹鼎派的典型思维模式。他认为,在自然万物中,唯有黄金能入火不消,埋地不朽,如果能够服用它们,那么人身就能得到黄金这种不消不朽的特质,人自然也就能肉身不坏,长生不死了。对于这种成仙理路我们暂且不作任何价值判断,在此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理路正是易学中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继承和发挥。
不但外丹如此,在内丹中,也贯穿着这种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可谓内丹修炼的本质和基石。在内丹家看来,天地是一个大的鼎炉,天地以日月为坎离,而人身是一个小鼎炉,人身以神炁为坎离。而所谓内丹修炼的过程就是效法天地阴阳的和合,以神炁为阴阳,炼尽阴质,达到纯阳之体。正如《钟吕传道集》所说:
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一升一降,太极相生。相生相成,周而复始。不失于道,而得长久。修持之士,若与取法于天地,自可长生而不死。若比日月之度,往来交合,止于月受日魂,以阳变阴,阴尽阳纯,月华莹净,消除暗魂,如日之光辉,照耀于上下。当此时,如人之修炼,以气成神,脱质升仙,炼就纯阳之体也。
不但丹道修炼的基本理路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丹道的具体修炼过程中,也打上了这种思维模式的深深烙印。正如俞琰所说?quot;丹法以天为鼎,以地为炉,以月为药之用,而采取必按月之盈亏。以日为火之候,而动静必视日之出没。自始至末,无一不与天地合。"⑵这表明,在道教的丹道修炼过程中,其鼎炉、药物、火候等关键要素多是借易学的模拟天道而阐发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周易参同契》:"《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作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为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在这里,魏伯阳将铅炉比作偃月,将金比作"白虎",将水比作"青龙","流珠"比作汞。"上弦兑数八"指每月初八日,月生一半之明,以纳甲言之,以兑卦用事。"下弦艮亦八",指每月二十三日,月生一半之魄。以纳甲言之,是艮卦用事。由于兑卦的阴爻与艮卦的阳爻交换而成乾卦,艮卦的阴爻与兑卦的阳爻相交而成坤卦,于是便合两弦而成乾坤两体。于是乾坤两鼎器成立,药物火候尽在其中。"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指的是月有上下二弦,上弦金半斤,共一百九十二铢,下弦水半斤,也是一百九十二铢,共计三百八十四铢。而易共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其中阴爻一百九十二爻,阳爻一百九十二爻,共计三百六十四爻,与上弦下弦三百六十四铢暗合。由此可见,丹道的修炼过程,其鼎炉、药物、火候等关键要素无不与易学的模拟天地自然的变化运行有关。《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尊?quot;万古丹经王",其炼丹之道为后世奉为圭臬,当然其借易学的法天象地、天人合一阐发炼丹之道,也就成为后世丹道的不二法门了。
道教这种法天相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显然受到了易学的影响。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道教的大思维模式。因为由这种基本的思维模式出发而引发的小的思维模式,无不是与之相关并同样受到易学影响的。

二、易分阴阳, 顺天而行
在《周易》中,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⑶阐发了其宇宙生成的模式。《周易.系辞》的作者认为在万物产生之前有一个根源太极存在,这时天地未开,混沌未分。然后太极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再产生四季,四季再产生天、风、火、山、泽、水、雷、地八种自然事物,最后由这八种自然事物相互变化而产生了世界万物。而《周易》这种依次递生的宇宙生成模式自始至终都渗透在道教的宇宙模式之中。
早期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及《周易参同契》就是根据《周易》的这种卦象数理思维对宇宙万物的产生进行初步的描述的,这对后代的道教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南朝上清派宗师陶弘景说?quot;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⑷在这里,陶弘景虽然在太极之前加上了元炁和道,但是宇宙万物这种依次递生的模式与周易显然一脉相承。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乾坤易之门户章第一》中说:"太易、太初之前,虽含虚至妙,则未见兆萌。太始、太素、、太极之际,因有混成,乃混沌也,中有真一之精为天地之始,为万物之母。一气既形,二仪斯析,然后有乾坤焉,有阴阳焉,有三才五行焉,有万物众名焉。"彭晓关于宇宙万物生成的次序依次为:虚--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真一之精)--太极--二仪(乾坤、阴阳)--三才、五行--万物。除了又添加了诸如虚、太初、太始等含混不清的概念以外,彭晓的宇宙生成模式仍然是周易宇宙模式的继续和发挥。全真道的李道纯说:"道本至虚,至虚无体,穷于无穷,始于无始,虚极化神,神变生气,气聚有形,一分为二,二则有感,感则有配,阴阳互交,乾坤定位,动静不已。四象相系,健顺推荡,八卦兹系,运五行而有常,定四时而成岁。冲和化醇,资始资生,在天则旋万象,在地则常养群情。形形相授,物物相孕,化化生生,奚有穷尽!"⑸在李道纯看来,宇宙万物由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配合五行的运行规律变化而生,而八卦由四象健顺推荡而成,四象又由乾坤阴阳感配互交而成,乾坤阴阳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quot;神"与"气"聚变的结果。神与气源于道,道体本虚,因虚空到了极点,才有了神气的聚变和阴阳的变化。在这里,李道纯的宇宙演化论显然受到了《周易》乾坤学说的影响。
道教的这种宇宙生成论都认定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然后这个根源产生了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如阴阳,乾坤等,再由这对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互相作用,从而渐次递进地产生天地万物。这种模式与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大模式不无关系。比如在这种宇宙生成论中起着关键作用的阴阳和合产生宇宙万物的模式,即是由男女交合的自然现象联想而来。另外,道教的宇宙生成论?quot;气"的引入也密切相关,对于这一问题,前人多有阐发,在此不再赘述。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道教这种宇宙发生论的模式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大思维模式,甚至可以说是由法天象地、天人合一这一基本模式引发而来--当然,它们都受到了易学的影响。

三、 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道教关于宇宙生成、万物演化的探讨并不具有纯哲学的终极目的,而只是为其飞升成仙作理论依据。在道教学者看来,既然宇宙发生、万物演进的过程是太极--阴阳--万物,在这个宇宙生成的过程中,人和万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如果想要肉身不死,只要逆着这一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而行,达到复返先天之元即可。如果说对于宇宙生成、万物演进的探讨是为了明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那么丹道的修炼则在于通过逆转的方式,返本归根。正如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中所说:"夫欲求长生,须求吾未生以前此身缘何而得,然后可以论养性延命之道。"然后他又接着说:"五行顺则生人,逆为丹田。"
道教的这种逆用丹田的修炼模式源于"数往者顺,知来者逆"⑹的易学"逆数"原理,与易学的先天、后天八卦图式密切相关。在宋以前,《周易》是有卦无图的。易图的出现,始于北宋道士陈抟。他以八卦体系阐发丹道,并配以易图。陈抟将易图传授给穆修,后经邵雍和朱熹而风行天下。这说明:丹道的修炼模式与易学、易图的象数原理不无关系。
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方位图"。根据《周易.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而排列。先天八卦图式以乾坤定南北,其先天卦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阄濉⒖擦 ⅳ奁摺⒗ぐ恕f媸 簦 际 酢f渑帕杏兴衬嬷 帧s梢坏剿氖悄媸闭敕较蛟硕 郧 欤 谀戏剑 承蛭 ⒍摇⒗搿⒄鹚呢浴s晌逯涟耍 撬呈闭敕较蛟诵校 岳の 兀 诒狈剑 承蛭 恪⒖病ⅳ蕖⒗ぁm 保 送剂搅较喽裕 辞 肜ぁ⒄鹩胭恪⒖灿肜搿ⅳ抻攵遥 鞴钩梢跹舳粤⑼骋惶濉?
后天八卦图式又称"文王八卦方位图",根据《周易.说卦》中的"帝出乎震,齐出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前,劳乎坎,成言乎艮"排列。后天八卦图式与先天八卦图式不同,它是以离坎定南北,震兑定东西。其后天卦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后天八卦以乾坤为父母,震、坎、艮、、离、兑为六子卦。
先天八卦图,即代表了俞琰所说人"未 郧按松碓岛味 ?quot;的状态。所以它在内丹中被认为是人体生命的先天有序化状态,是生命处于生长和旺盛的图式。后天八卦图的本质是按顺时针方向顺行来表达万物于四时之中生养收藏的五行生克规律。也就是说,后天卦图是用卦象来描述万物与生命由生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quot;顺行"过程。内丹家认为,人在母体中为胎儿时处于先天八卦图式所象征的先天有序化状态,一旦出生脱离母体以后,体内阴阳关系便发生变化,先天乾卦中的阳爻与坤卦中的阴爻易位,由乾坤南北相对的先天八卦图式变为坎离南北相对的后天八卦图式,先天的有序遭到破坏而变为后天之无序,人便因此慢慢走向衰亡。内丹就是针对这一生命现象,取坎填离,由后天返先天,从无序到有序,逆返至先天八卦图式乾南坤北状态。
由此可见,易学"逆数"说的思维模式在道教的丹道修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内丹家都认为:世界从无到有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的发生过程,炼丹便是从有为始,至无为终,通过逆转丹田,达到复返先天之元,这也就是内丹家们常说的"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由于以上三种思维模式决定了道教成仙的基本理路,因而在道教教理教义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而无论是"易分阴阳"的宇宙发生的"顺生"模式还是"逆则成仙"的丹道炼养"逆成"模式,都打上了易学的深深烙印。在这一顺一逆的作用力的相逆互补当中,易?quot;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大模式始终贯穿和渗透其中。细细研习这三种思维模式的关系,竟与"易分阴阳"的易学模式又有暗合之处:一顺一逆的作用力正如阴阳的互相交感推荡,贯穿始终的天人模式则正好与作为阴阳变化最高准则的易道相合,而这种巧合也许更证明了易学在道教成仙理路中的重要地位。


注释:
(1)《抱朴子内篇.金丹篇》
(2)《周易参同契发挥》
(3)《周易.系辞上》
(4)《真诰卷五.甄命授第一》
(5)《中和集卷一》
(6)《周易.说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生态文明是人类自我拯救的有效途径吗)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