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生态哲学思想探微(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42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生态哲学思想探微

 郭店楚简自出土以来已经有十八年了,自1998年被整理出版至今也近十三年了。在这期间,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可以说是恒河沙数,其中对《太一生水》篇的研究与争论尤为活跃。目前对该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作者时代和学派属性;对太一、神明等重要哲学概念的诠释;水在宇宙生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宇宙生成图式的描绘;该文本与《老子》的关系;该文本性质是宗教神话论还是自然哲学论。[1]虽然学界对以上六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笔者认为,对其研究还有很多新角度等待我们去发掘,如从生态哲学角度去探讨《太一生水》既有利于扩展对其研究的角度和领域,也有利于建立中国生态哲学理论体系,对我们如何改变当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有指导性意义。
  一、 崇水尚土:《太一生水》生态哲学思想的总原则
  《太一生水》[2]是目前被发现的制作时代最早的关于宇宙生成的文献,它描述了从太一生水、成天成地、成神明成阴阳……的过程。如: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太一”化生出“水”,水反过来辅助太一而产生了天,天反过来辅助太一又产生了地。显然,“太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的本源。我国古代对“太一”进行描述的还有成玄英《庄子·天下》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广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疆为之名,谓之太一”;《淮南子·诠言》:“洞天福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这些描述基本都强调了“太一”的无限性、广大性和化生万物的本源性。《太一生水》与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强调“太一”本源性地位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它化生万物时需要其他条件来辅助。换言之,《太一生水》中的“太一”虽然是天地万物之源,但它化生天地却要依靠一定条件——“水”。因为“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水”虽然是由“太一”化生出来的,但是没有“水”辅助的“太一”是不能化生“天”的,那么也不会有“地”。
  《太一生水》进一步讲: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作为本源的“太一”虽然它自身存在是独立无待的,但它的运行并不是无条件的。“水”一方面由“太一”所化生(“太一生水”),一方面又是“太一”的寄舍(“太一藏于水”)。“太一”需要“水”作为寄舍,在水之中发挥它自身的作用,成为自然之母、万物之经。如果“水”遭到破坏,则会影响“太一”化生万物的功能,“天”与“地”的形成将受到阻碍,太一“以己为万物之母”也落为一句空话。
  “水”是“太一”直接化生出来的元素,处于天地万物生成的第一个环节,同时,“水”又是“太一”的寄舍。所以天地的产生,本源是“太一”,基础是“水”。因此,“水”是《太一生水》生态哲学思想的基础,这也与现代生态学理论——水是生命之源一脉相承。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都重视“水”,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通行本《老子》第八章)、“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庄子·缮性》)、“夫大水者,君子比德焉”(《大戴礼记·劝学》)、“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材”(《管子·水地》)等。这说明《太一生水》重“水”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整个中华水文化的大背景中孕育出来的。
  水是太一直接化生之物,接论文联盟http://着水辅助太一产生了“天”,天辅助太一又产生了“地”。“天”与“地”在太一间接产生之物中处于首要地位。那么天地到底是什么呢?《太一生水》云:
  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
  地就是土,天就是气。而气之天又是由水与太一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说明水、气、天具有相通性。天与地在宇宙生成过程中都处于首要地位(“天地名字并立”),也就说明《太一生水》十分重视“水”(“气”)与“土”,也就是水土并重。简言之,“崇水尚土”为《太一生水》生态哲学思想的总原则。
  二、《太一生水》的生态哲学整体论
  《太一生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自然生成路线。如: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热。凔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太一生水,然后成天成地,天地成神明,神明成阴阳……直到成岁而止。但这并不是《太一生水》自然生成论的终止,它还从逆向追问了自然生成,如: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凔热之所生也。凔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如果说《太一生水》正向阐述“太一”化生自然万物是为了说明太一是自然万物的本源,那么正逆向结合起来描述自然万物的生成过程则是为了突出整个自然造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各元素的生成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个元素被前一个元素生成后,它的任务是要生成下一个元素,但生成下一个元素的条件是“反辅”于生成自己的上一个元素。《太一生水》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统一的生态整体图式,其中任何一个元素遭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个自然生态的生成与运行。作为万物本源的“太一”也会受到损害,因为“太一藏于水,行于时”。那么,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水、天地、神明、阴阳、四时……都无法生成。更不用谈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了。
  由此可见,《太一生水》强调整个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其中一个要素受到破坏,其他要素紧接着会受到影响。就拿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水资源来说,人类肆意排放污水,污染了江河及海洋,受污染的江河海洋中的水蒸发变为雨,雨降下来又污染土地,种植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也受到污染,受污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的氧气又有问题……这就说明一旦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个要素被污染,整个生态环境都会受到影响,而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态环境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息息相关,人类破坏自然,其实就是在破坏自己的家园。
  三、重视生态的“君子”人格
  《太一生水》正向描述了太一化生万物的过程,又从逆向溯源了万物的本源为太一。它接着讲到: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
  “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这是李零先生补缺的。李先生认为“知此之谓”下一字为褒义词,“不知者谓”下一字为贬义词。[3]也就说,“太一”寄舍在“水”里,又流行于四时之中。它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运作以成为天地万物的本源。这是天地都不能掩埋,阴阳所不能促成的规律。懂得、遵守这种规律的君子才算是“真”(褒义的)君子,违背这种规律的则不算是“伪”(贬义的)君子。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太一生水》中描述的真正的君子是要重视生态、顺应自然规律的,这与先秦儒家(主要是孔子)所要求君子人格有很大的不同。孔子讲: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4]
  ……
  由以上描述可知,儒家(孔子时)对“君子”的要求主要是在仁者爱人、济世安民等社会道德层面,还未触及到对自然生态保护的层面。而《孟子》讲: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孟子》要求君子“上下与天地同流”是否与《太一生水》的“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有渊源关系,笔者不敢妄断,但至少我们可见出,《孟子》中的君子与《太一生水》中的君子一样具有亲近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四、《太一生水》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危机的时代,有经济的危机,政治的危机,文化的危机等,但最严重的还是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机。生态环境的破坏肇始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并迅速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一方面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而这种破坏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在这背景下,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等学科应运而生,这些学科重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倡导人要爱护自然、贴近自然、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太一生水》就体现了我国先民们对自然生态的认识,阐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透露出了人要爱护生态环境中的每一个元素。简言之,《太一生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当代意义:
  一是生态学性。《太一生水》研究了自然万物的产生过程,构筑了一幅完整的生态系统图,启示我们自然界中的每一物都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员,其中任何一物被污染都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比如,《太一生水》所强调的“水”被污染了,那么,雨、土地、农作物、人都会受到伤害。
  二是哲学性。《太一生水》的生态学思想其实是从哲学的角度阐释的。其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如太一、阴阳、神明等。从哲学角度阐释生态学我们强字之为生态哲学。生态学研究是具体的,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那么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具体与抽象辩证统一的。
  三是超前性。“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主要有机体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随着世界范围内相继出现粮食与能源短缺、资源退化与枯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问题,生态学才被人们所重视,其研究领域也逐步拓宽。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两千多年钱的《太一生水》中阐述的思想与系统生态学不谋而合,它们都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中的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太一生水》显示了其思想的超前性。
  综上所述,《太一生水》阐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初步总结出了宇宙生成轨迹,亦是我国本民族的生态哲学观体现。虽然,它出自我们中华民族之手,但它却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对解决当今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关系(平等主义的正义观)上一篇: 柏拉图的文艺观点(浅谈柏拉图的文艺观)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