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选取大理市上关镇、周城和下关三地近两年内家里办过喜事的三十户人家作实地调查,试图反映大理白族婚俗的沿袭与变化程度。大理市洱海上游的上关镇和白族村——周城白族婚俗沿袭的比较多,而洱海下游的下关变化较大。大理市白族婚俗在婚姻制度、嫁娶类型和婚礼程式上有一定沿袭,在订婚、结婚、交彩礼和回门四个方面有较大变化。
关键词:大理市;白族婚俗;沿袭;变化
“婚俗,或者可以称为婚姻习俗或婚姻习惯,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被某一特定地区的人们反复使用、遵循的关于婚姻家庭的非正式的规则。”[1]婚俗从宏观上反应了时代精神,微观上展示出经济、民族心理、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诸多因素发展演变的轨迹。本文以大理市上关镇、周城和下关城区考察大理白族婚俗的沿袭与变化。
一、大理市白族传统婚俗
(一)白族的婚姻制度
白族婚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白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也经历了从血缘婚、普那路亚婚(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婚(专偶婚)的发展过程。”一夫一妻婚是大理市白族普遍实行的婚姻制度,和汉族一夫一妻婚基本一致,只是白族婚俗的程式不同。在婚礼程式上,三地沿袭和保留的程度均不同,沿袭和变化的因素将在第二部分论述。
(二)白族婚俗嫁娶类型
“白族传统的婚姻共有三种形式:男娶女嫁、招赘婚和卷帐回门”[2],历史上还有抢婚和转房婚。现行的主要为男娶女嫁和招赘婚两种。
1.男娶女嫁 大理市白族婚俗嫁娶类型中最为普遍的形式。和汉族相似,男女双方或自由恋爱或媒人提亲,完婚后居住在男方家,但提亲、结婚和回门等程式民族特色鲜明。
2、招赘婚 招赘婚也是大多数地区实行的嫁娶类型。白族招赘婚大多是留长女在家,入赘的都是次子;其次是家里儿子太小,把长女留在家招婿,儿子成年后长女可以跟着丈夫回婆家,也可继续留在娘家;还有一种是寡妇留在婆家,为方便抚养子女,公婆为其招婿。新的“不招不嫁”则介于男娶女嫁和招赘婚两种类型间,从而使嫁娶类型有所变化。
3、卷帐回门 由于女方家兄弟姐妹年幼,无人赡养父母,“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帐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3]这种嫁娶类型现已消亡。
(三)婚礼程式
大理市白族婚礼筹办为期三天。第一天是“贺喜日”,当晚新娘分发糖果给亲朋好友,酒水里放红糖,表示婚姻香甜美满。新郎家请老人缝制新被褥,缝入桂圆、花生和大枣等,祝福早生贵子。在家中燃火盆,表示红红火火。晚上请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和新郎“压喜床”。
第二天是“正喜日”,童男童女在女方大门口手拿一炷香接新郎。女方家给敬迎亲队伍上白族“三道茶”。新娘梳洗用水要由嫂子或姐姐准备。新郎新娘拜别父母和亲戚长辈,长辈在盘子里放上给新人的“私房钱”。新娘出嫁要“哭嫁”,“人们把‘哭’作为评价一个姑娘才华是否出众,是否知礼规,懂贤德的标准;如果哭得不好或不会哭就会被视为‘没良心’,没教养。”[4]出门后新人要绕村子一圈,“不走回头路”,婚姻才能长久。新郎家在洞房门楣挂镜子等物品辟邪,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扶新娘新郎进洞房。“因白族语言中‘辣’与‘亲热’谐音,故伴郎伴娘们在新房内将辣椒面撒入火盆,辣味四溢,呛得新娘大咳不已。”[5]21第三天早上新娘早起打扫婆家,请客人吃“鱼饭”,新人要在日落前“回门”。
二、白族婚俗沿袭与变化调查
大理市上关镇位于洱海北岸,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8%,历史文化久远,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洱海中游的周城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是对外开放的白族民俗旅游村,白族婚俗保存较完整。洱海下游的下关镇是大理州州府所在地,经济、文化较发达,民族间文化交流广。为了了解大理市白族婚俗的沿袭与变化,本文对三地近两年内办过喜事的三十户人家作实地调查,从订婚、交彩礼、结婚和回门四个方面分析白族婚俗沿袭与变化的程度。
(一)订婚 又叫“押八字”或者“送水礼”。“‘自由恋爱、父母乐意、媒人牵线’已成了云南大理白族青年们的‘婚姻三部曲’。”[6]传统婚俗订婚前先由媒人提亲,女方招赘也要托媒人去男方家提亲。订婚要看生辰八字,之后,送公鸡、酒、糖、茶等礼物,招赘婚也如此。因礼物轻,又叫“送水礼”。
近50%的人实行提亲习俗,26%的不提亲,23%的知道白族传统的提亲习俗,但已不实行;婚前26%的关注算生辰八字,58%的已经不提倡这一习俗,14%的了解这一习俗,但已不实行。上关镇与下关相距较远,订婚、提亲和看生辰八字的习俗一直被保留,有变化的是现今订婚几乎都在结婚前一天举行;下关镇订婚方面变化大,尤其是城中的白族实行汉族仪式,婚前不看生辰八字;周城人选择白族订婚仪式,按白族传统方式提亲。
(二)交彩礼 订婚后男方家向女方家交彩礼,招赘婚女方家向男方家交彩礼。传统彩礼主要是现金,尾数带六字,并伴送猪肉、首饰、衣物等,招赘只送钱、衣物和猪肉。女方家根据男方家彩礼的多少决定嫁妆——箱子、柜子、新娘衣物、被子、茶具等的数量。
交彩礼习俗既有沿袭又有变化。上关镇和周城87%的居民沿用传统交彩礼习俗,依旧是猪肉、首饰、衣物和现金,58%的保留着尾数是“六”的习惯。周城嫁妆变化很大,箱子、柜子茶具和被子等都由男方负责,招赘婚则由女方负责,彩礼钱打到新娘信用卡上,出现电脑等新嫁妆。下关镇有些新人中的一方不是同族人,或因接受汉文化,直接订婚尔后结婚,不交彩礼;现在也有用信用卡替代现金彩礼,衣物和首饰由新人购买。下关镇白族基本汉化。
(三)婚礼 大里市婚俗中媒人是不可或缺的,一般请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人做媒人,有些地方现在则直接请舅舅做媒人。据调查,白族传统结婚前要杀猪献本主,现在只有52%的人传承;86%的沿袭了“压喜床”,没沿袭的主要是下关;新娘出嫁送婆家人一双鞋的习俗变化较大,只有37%的沿袭;婚前照婚纱照的习俗普遍存在,100%的新人都照婚纱照,文化融合较大;老人给新人缝制被子放桂圆等的习俗保留完整;70%的沿袭拜长辈的习俗;白族婚礼“掐新娘”和“哭嫁”的习俗变化大,只有13%的保留“哭嫁”的习俗,接近28%的保留“掐新娘”的风俗,“掐,乃表示亲善祝福之举,被掐者无不心存感激。”[7]“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幸福长,掐掐扭扭闹洞房,表示对新人的祝福。”[8]21上关此风俗基本绝迹,周城保留,下关少见。;结婚婚服习俗的变化最大,只有15%的穿民族婚服,绝大多数新人都穿婚纱,还有少部分人穿旗袍等;接近86%的还实行白族“八大碗”婚宴;只有20%的按新娘生辰八字选择方向穿婚服;78%的沿袭洞房门楣上挂弓箭、镜子等辟邪的习俗,没沿袭的主要是下关;新房中燃放辣椒粉的习俗只有31%的沿袭,主要在周城;78%的沿袭婚礼后绕村子一圈的习俗,即使在汉化严重的下关,也会用车子载着新人绕一圈再回家。
上关镇出现了“不招不嫁婚”,新郎新娘两家各举办一次婚礼。男娶女嫁婚新娘要送新郎家人一双鞋作为见面礼,现在也有人不送,招赘婚则不用送。周城一直沿袭这种传统,即使是外地姑娘嫁过来也要“入乡随俗”。下关城郊白族村庄也沿袭此风俗,而城中的白族则已经有所变化,大部分汉化。
(四)回门 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回娘家,清晨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妇人为新娘梳头。“从这一天起,新娘的发型也有盘辫改为挽髻,叫做‘妆头’,表示从此‘成人’了。”[9]这一习俗变化很大,只有10%的新人改发型。上关第二天新娘自己梳妆打扮,也不用请人梳头挽髻了。周城则要请人梳头,但不改为主妇发型,只是请人梳一下即可,下关也不再请人给新娘梳头,都是新娘自己梳妆打扮。
“回门”在大理市白族婚俗中是个重要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回门”越来越不被看重,只有一半的新人传承了这一习俗,结合三个地方的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原因有:男女双方两家隔得太远,“回门”就被删除;婚俗变化大,致使“回门”越来越不被重视。
三、大理市白族婚俗沿袭与变化的思考
上关镇、周城和下关三个调查地在沿袭方面的差异性明显,越是“落后”的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传统婚俗越是保留得更完整。大理州州府所在地下关的多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较为发达,传统婚俗沿袭的不多,变化较大,有汉化的趋势。周城是大理州最大的白族村,传统婚俗保留得较完整,主要是因为:一是周城是对外开放的旅游地,当地人把大理市白族传统婚俗也放进旅游项目当中,从旅游和自身利益出发,传统婚俗就一定程度的受到保护和传承,这是次要方面;二是当地人自身的保护和沿袭传统婚俗思想,这才是婚俗被传承的关键所在。上关镇白族人口就占总人口的92.8%,在三个调查地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外界文化交流机会相对少,传统婚俗沿袭较多。虽然也有一定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还较小。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又有沿袭,沿袭和变化似乎是一对矛盾,相互制约着,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说,现代化之路虽然说是艰难的,但是是必然的,只是在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应该被沿袭和传承。
婚俗在维护社会伦理关系,保护白族的民族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婚俗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传统社会秩序,婚姻家庭生活是协调和睦的。婚俗是经过社会演变逐渐积淀下来并已经内化为人们心中的“法律”,长期被人们遵守,受人尊重,形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传统权威”。传统婚俗被遗弃,与人们认为民俗是落后和不科学的思想观念有关,与立法忽视民俗也是有联系的,沿袭千年的婚俗未能在严肃论证和立法辩论的前提下被保护,忽视乡土秩序是婚姻法的一大缺憾。婚俗相关法律与婚俗之间并不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暗合,而这些暗合使法律和婚俗走向对接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要把婚俗写成法律形式则难度很大,而且仅有法律来围护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民族人的思想意识也应该做相应的改变,不应该一味的的遗弃。在赶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传统的婚俗也应该做相应的保留,至少要选择性地保留。
参考文献:
[1]高静铮.云南白族婚俗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9,(06).
[2][3]阿土.白族的婚俗[J].贵州民族研究,2010,(02).
[4]罗正友.白族婚俗拾趣[J].今日民族,2003,(11).
[5][8]王峰,张晓琴.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白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杨玉藩.白族敬媒礼俗[J].风景名胜,1996,(07).
[7]郑友消.白族婚俗掐新娘[J].中国民族博览,2001,(01).
[9]张东顺.妙趣横生的白族婚礼[J].陕西审计,2004,(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