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哲学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道德的作用,注重内心的修养,修身养性。中国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哲学。中国哲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培养人的高尚品格,为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奠定雄厚的基础。中国哲学既是人世的,又是出世的。所以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西方,对道德的追寻绵绵不绝。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世界存在着一个先验的绝对不变的善本体,它是一种绝对的本质。这个善贯穿在一切具体的德行之中,各种德行都是由于具有这个普遍的善本身,才成其为德行。这个善是道德的本源和本质。因此,道德就是人们应当去追求的一种完善状态即善本身。幸福论伦理学的著名代表、古罗马时代的伊壁鸠鲁则认为,道德就是达到幸福和快乐的手段。他明确宣称,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源都在于肚子的快乐,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中世纪的基督则认为,道德就是上帝的命令和训诫,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人们只有听从上帝的命令,遵守道德,才能最后得救,死后升入天堂。
而在古老的中国,道德则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周易·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君子一般指道德高尚之人,德才兼备之人,往往与小人相对。这两句话是用乾坤二卦的全阳全阴之气来描述君子之品行。天之德刚健,周而复始,永不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而坤之德是“顺承”,“厚载”,以助天之生物也。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君子的品格是多方面的,既有刚强坚韧,又有博大精深。“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意思是说,《易经》正是圣人用来修养心性,提高道德和光大扩展自己事业的,圣人的智慧是崇高的,它的礼节是卑谦的,要崇高就要仿效天象,要谦卑就要取法地理。崇高谦卑也是君子的重要品格之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从天子到老百姓,都应该把修养自身品德作为最根本的。而只有修身养性到一定程度,才能有一番政治作为。
《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人的道理,首先在于使人明白天赋予人的美德,进而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革旧更新,最后使自己和他人都达到完美的境界。《康诰》曰:“克明德。”即能够有光明崇高的美德。《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能够彰明伟大的德性,这些都是说道德要从自己身上显明出来。《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意为顾念上天赋予的美德。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这几篇中,都讲德性,这是君子大人所以成其者的原因。上天既赋予了人美德,那么君子圣人就要发扬彰大这种德性,使自己能充分利用上天禀赋之气,修成有德之身,浩然之体,真正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意为天下万物共同生长并且互不侵害,道路一起行走而不相背离,小德如小河流浸润万物,大德敦厚其化,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意为君子治学修身,像切割磨光骨器,像雕琢美玉一样精益求精;其德容表里之盛,让人叹为观止。《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志真诚,襟怀坦荡,爱憎分明,这是君子大气的表现,而慎独是维护这一大气的必要条件。独处之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悖德之事,这才是德性光辉之所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有德之人,心胸宽广,体貌安详。德性对人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浸润作用,内在的涵养外化为坦然舒泰,则与众不同矣。
《中庸》日:“天命之率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上天阴阳五行的道理,修成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这样才符合天命。“苟不至德,至德不凝焉。”如果不具备最好的德行,就不会达到最伟大的处世法则。道的境界是至高无上的,而修德是通往道的唯一途径,也是成就伟业之基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是对君子特点的一个全面概括,既重德行又勤学好问,既宽广博大又精致入微,既伟大高明又通达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温习旧知识而有新的体会和见解,为人朴实宽厚又崇尚礼仪。修德至此境界,夫复何求?
再看《论语》,对于儒家思想来说,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德作了详尽的论述。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非常注重仁德,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仁德。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孔子心目中君子的形象:有文采而不虚浮,朴实而不粗野,一举一动皆符合礼仪而又不矫饰。子日:“饭疏食,饮水,屈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并不追求荣华富贵,而只求心灵的充实,精神的升华,这是德性的选择之一。物质上虽然很匮乏,但精神上却很富有,后世称之为孔颜乐处。在中国哲学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道德理想高于名利财富,有德之人受到的认可要远远高于有财之人,钱财乃身外之物,而道德可以伴随人一生,是一种永恒的财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作的一番对比,君子襟怀坦荡,而小人却局促忧愁,个中原因就在于君子有极高的道德修养,有容乃大,无惧无忧,所以生活的很坦然;而小人整日耽于蝇头小利,忙忙碌碌,所以心灵疲惫不堪。“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孔子看来,仁德比性命重要,舍弃仁德苟且偷生,就如同行尸走肉。仁德是立人立世之本,一个没有德性的人,很难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更不用说有政治作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权者要以德服人,自身品德端正,行事磊落,下属自然服从你的领导;反之,则会人心尽失。而在今天,领导者的道德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庄子》日:“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意思是从前有十个太阳一起照射,万物都受到阳光的照耀,何况道德的光辉要超过太阳啊。这是舜对尧的评价:有德之人,如太阳一样照射万物,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从而能够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以德治国,非君子不能为之,而有德之人,治理国家也很容易。老子日: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几句话是讲德之作用于身、家、乡、邦、天下的形式。阐述了道德修养的作用,修身,齐家,睦邻,治国,平天下,都需要德性。又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无所求,到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去而不会厌烦,这就是道的精髓所在。
孟子云:“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崇尚德性,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若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仁义,得意时,也不弃道。古代的人,得意,恩惠遍及百姓,不得志,修养自身显现于世。穷困时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持守节操,得志时才能恩济天下。这是我们都非常推崇的几句话,君子士人即使穷困潦倒,也不会放弃德性的追求,而有机会出仕的话则会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有德之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孤独落魄,亦不会忘乎所以。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即使六经注我,这些也远远不够。中国哲学之精神,也非此篇所能述之。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对德性和修养孜孜不倦的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思考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