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勒的作品传入到我国之后,立即在文学界掀起了一股后现代的写作潮流。很多的作家也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海勒的写作风格类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海勒的后现写作作与中国先锋作家的后现写作作,在哲学层面上是有着较大的不同的。本文就针对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海勒; 先锋作家; 哲学; 对比
引言
平行研究突破了影响研究只讨论渊源、影响、原因、结果的樊篱,将比较文学从只强调“事实联系”的狭窄领域引导到超越事实,甚至跨越学科的广阔世界,从一个角度看,这应该是其一大功绩,然而从另一角度看,这又未尝不是其一大弊病。当今比较文学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向比较文化的方向发展,比较学者动辄跨文化,甚至跨文明,更遑论跨学科,他们关心的已经不再是文学问题,而是漫无边际的文化问题,比较文学因此丧失了其文学研究的本质特征。造成这样的后果,我想,平行研究标举“跨学科”研究是不能辞其咎的。然而,对平行研究这种双刃剑的性质,在20年前我撰写《比较文学概论》时是缺乏认识的。后来,我逐渐悟出了其中的问题,在一些文章中,明确主张将比较文学限定在文学本体的范围内,反对比较文学的泛文化化。
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有这深层次的哲学根源的,约瑟夫·海勒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哲学的体现。海勒的作品传到中国之后,引发了一场文学界的风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后现代文学作品都是以海勒的作品为标杆。许多的先锋作家在对海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开始模仿他的写作方式以及写作风格,然而有一种东西是很难模仿的,那就是写作者本身的哲学出发点。诚然,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的哲学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并没有很快的反映到先锋作家的写作中去,这就造成我国的先锋作家的作品与海勒的作品,形似而神不似。当然,海勒和中国先锋作家本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以及现实环境的差异,也是导致他们在哲学层面上存有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承继
海勒作品的哲学出发点是存在主义,在他看来,世界本身就是荒谬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一种痛苦,而在这个过程中,要么是抗争,要么就是死亡。海勒的作品,总是试图去描绘这个荒诞离奇的世界,去揭露肮脏、暴力、黑暗、血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的哲学是一种反现实的哲学。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学上的一种体现。具体到海勒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揭露的是一个荒诞的战争背景下的世界,他的所有描写,基本上都是瞄准了人类以及人类建构的制度的软肋,而他关注的主题,也始终是死亡。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的先锋作家在一定的程度上承继了海勒的哲学,余华的《活着》描写的是主人公一生的苦难,而死亡一直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旨,人活着要么是挣扎着苦难,要么是死亡,与海勒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内涵一脉相承。吴玄的《玄白》《西地》等中篇小说,也是对人的存在哲学的探索,试图寻求人类生存方式的强力规约。格非的《迷舟》、北村的《者说》、洪峰的《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也都在形式以及哲学思维上部分的继承了海勒的文学写作形式以及文学写作的哲学基础。
2偏离
不可否认,中国的先锋作家,在面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浪潮的时候,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他们试图从学习西方的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语言、思维、哲学等一切的内容,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发展。但是,可惜的是,先锋文学一直是处于一种极度的精神焦虑之中,急于摆脱海勒等人的影子,盲目的去寻求突破和创新。无论是写作的形式还是写作的哲学基础,都在寻求一种新的高度和突破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作品都开始偏离了海勒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并不是说海勒给中国先锋作家带来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一种唯一的选择或者标杆,但是,先锋作家在这种心态之下,直接将自己的写作哲学推向了过度的解构之后的精神虚无。余华的《河边的错误》、孙甘露的《请女人猜迷》、马原的《拉萨河女神》以及《冈底斯的诱惑》等都在试图树立自己的哲学高度。然而,遗憾的是在“意义装置”被消解后,叙述的不确定指向变成了纯技巧的操作,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背离之后,转而寻求的却是对中国的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哲学的挑战,否定一切哲学的立场,而自身却没有任何的立场。
3发展
先锋文学在很多时候都被称之为实验文学,这一方面说明了它的不成熟,但是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它的勇于进取和创新精神。先锋作家对海勒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发展。莫言的《红高粱》同样是对人生、现实的某种程度的理解,追求的是对人的存在感的一种感悟。在整部作品中,莫言同样通过苦难——抗争——希望——死亡的轮回告诉读者,生存是一种或苦难的挣扎,或者死亡的荒谬。但是,与海勒和其他先锋作家不同的是,莫言在《红高粱》中讴歌了人的原始生命力、活跃的意志以及永恒的自由精神。他表现出了人存在的另一面,那就是活脱脱的生命精神。余华的《活着》讲述了福贵在苦难中的挣扎,同样也表现出了生命的韧性。苏童的《河岸》则讲述了生命在磨砺的过程中成长的精神。这些都映射出一个共同而又鲜明的特征,中国的先锋作家在经历了迷茫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哲学定位——生命的精神。这无疑是对海勒的存在主义的一种新的解读或者发展。
4结语
海勒的作品对中国先锋作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海勒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然后在这个世界中,苦苦的寻求自我。这个寻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先锋作家新的哲学的形成,存在、生命、理性、非理性……,然后是化茧成蝶。
参考文献:
[1]黄敏,热娜?买买提. 从不确定性解读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2]苗园园.黑色历史的幽默再现——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新西部,2011,(02).
[3]张彦哲,徐秀芝.先锋派文本解读的哲学视界[J].鉴赏文谭,2005,(06).
[4]莫言. 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演讲[J ] . 当代作家评论,2001 , (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