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融媒时代期刊编辑三大能力探讨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 592人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期刊的编辑应当何去何从?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出版的根本立足点仍然是保证内容的优质供给。目前,“内容为王”已成为出版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1]。传统期刊的优势在于内容生产的专业能力以及长期积累形成的公信力。因而,融媒时代的期刊编辑一方面应该继承和发扬编辑传统,努力锤炼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包括选题策划能力、编辑加工能力,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利用互联网增强传统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融媒时代如何提高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编辑加工能力和融合媒体发展能力。

  一、选题策划:传播主流文化,紧扣时事热点,坚持多样包容

  选题是期刊的基础和灵魂。选题策划是期刊出版活动的起点,是每期杂志的工作统领和风格、特点的体现[2]。每本期刊都有不同的选题定位,然而也存在共性:一是寻找自身期刊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切入点,以达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目标和要求;二是热点话题与传统话题相结合、严肃话题与轻松话题相调配,以多样性、包容化的内容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这两个共性出发,编辑在选题策划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复杂。作为期刊编辑,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将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找到期刊与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契合点,才能掌握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为我们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作出贡献。笔者所在的《英语文摘》是以摘译外电外刊精华为期刊定位的新闻英语杂志,面对外国媒体的各种思潮,编辑们更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在选题策划时坚持将时事热点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相结合。例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之下,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成为一段时期的“常态”,然而中国始终坚信,全球化无法逆转,不会终结,其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作为关注世界新闻的英语刊物,编辑部在策划选题时始终坚持弘扬全球化发展理念,从不同的视角阐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性。如期刊曾策划刊登了《紧张局势凸显全球贸易重要性》(2020年2期)、《新冠疫情的暴发远不是让各国变得更加孤立,而是让全球化出现改观》(2020年5期)、《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2020年9期)等文章,指出政治格局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全球化贸易不仅没有“退潮”“脱钩”,反而朝着更加紧密、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成为缓和国家之间紧张局势的稳定因素。这一系列文章与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相呼应的,以基于事实的分析为读者讲好世界发展趋势的故事,进而印证着中国对外政策的正确性。

  (二)紧扣社会热点,结合期刊定位,将热点问题做出新意、做出深度

  与报纸相比,期刊的时效性不那么强,因此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能满足于事件发生的信息传播,应追本溯源,探讨事件发生背后的缘由及产生的后果。在做选题策划时,应避免人云亦云,要善于找到新的角度,深入分析所在领域的热点问题。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是每一个期刊都必做的话题,它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对经济和社会具有变革性影响、必定会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在策划刊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选题时,《英语文摘》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新趋势:商业世界产生了哪些变化,城市政策有什么新动向,人们的社交习惯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在分析新趋势时,既有宏观方面的分析,也有微观层面的透视。如《新冠肺炎下世界经济的对症良药》(2020年5期)、《企业生存指南:新冠病毒危机将改变商业世界》(2020年7期),有利于读者把握新冠疫情下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让读者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有深度的认识;再如《新冠疫情下虚拟旅游风口已来?》(2021年3期)、《适合骑行的“慢行街道”正改变着城市》(2021年2期),从小角度切入,以一个行业的突然崛起、以一个新兴政策的推行,让读者从微观且有新意的层面读出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英语文摘》作为一本介绍世界全球风云变幻的杂志,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的宏观和微观热点话题等均有反映,杂志内容能够做到有深度、有新意、内容理性全面,能让读者有所收获。

  (三)从读者需求出发,策划一些常说常新的传统选题,将热点话题与传统话题相结合

  我们期刊的用户是谁?他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困惑在哪里?他们的思考和困惑就是编辑洞察读者需求、策划选题的最好遵循点。笔者曾经为英语学习类期刊策划过“我怎样学英语”的选题系列,邀请不同年代的英语老师介绍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老师们从自己擅长的语法、翻译、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谈自己的经历与研究体会,一方面能让读者窥见不同年代的老师在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材料上的不同,大多带着时代的教育烙印;另一方面老师们写出来的学习经验和研究英语方法对读者很有启发作用,而且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也能激励读者。这一系列做了几年,文章除了在杂志上刊发,还分享到公众号中,并结集成电子书《英语学霸炼成记》,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认可。

  二、编辑加工:秉承四大精神,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刊物质量

  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立足之本,无论出版环境如何变化,编辑的角色如何转变,编辑应具备对稿件提出意见、正确修改和把关质量的能力,即要具备过硬的编辑加工能力。编辑加工能力仍然是编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编辑的工作重心,也是编辑的看家本领。唯有沉下心来做好编辑加工,才能保证期刊的内容质量,才能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应秉承四大精神——质疑精神、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和学习精神,提高编辑加工的质量。

  (一)编辑应具有质疑精神,这是做好编辑加工工作最重要的思维能力

  编辑作为作者稿件的第一阅读人,应有严格的把关意识,要以质疑的态度来判断文章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否正确,文章的观点是否合理,知识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严密,语言是否符合表达规范。只有对编辑加工的内容持质疑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加细致地推敲,才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依据的是哪些事实?文章前后有何联系,逻辑是否正确?作者的说法与客观事实是否相符?面对每一篇稿件,我们都要在脑子里问这些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发现稿件的问题与错误,并予以纠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对优秀作者或译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人都可能犯错,优秀的作者或译者也不例外,也许他们对难点的处理非常恰当,但在一些简单问题上可能会由于一时疏忽出现错误。因此,稿件无论出自谁手,都应该一视同仁,以同样的质疑精神严格把关,杜绝问题。

  (二)期刊编辑应秉承工匠精神,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编辑的头脑中始终要绷紧一个信念,那就是“打磨好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以读者的心态来审读稿件,不能走马观花般地阅读稿件,而应该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细读稿件,仔细推敲文章中的每一个字,判断文章和句子的观点、逻辑与结构有无问题,仔细推敲用词的恰当与否。要以精雕细刻的态度来打磨文章,使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更加严谨,文字更加精炼,从而提升文章的层次和水平。笔者在编辑加工英译汉类稿件时体会至深。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且英语的篇章叙事结构、句子结构与汉语有很大差异,英语词汇也经常具有一词多义的情况,有些生僻含义编辑并不能了如指掌,而且我们通常不具备母语者那样的英语思维,文化差异也会带来误解。此时唯有字斟句酌,使劲抠字眼,编辑才能发现疑问之处,进而查阅资料予以订正或完善。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还要仔细查阅英语背后所透露的事实和背景,做到消灭事实性差错和知识性差错的问题。而在译文的打磨方面,编辑也有大有可为之处。编辑除了要具备较扎实的文字功底之外,脑子中也要始终有追求“信、达、雅”标准的意识,要始终牢记译文要写得地道,反复咀嚼原文和译文,从而为译文增色。

  (三)期刊编辑应具有合作精神,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

  期刊编辑工作高效而紧凑,“单打独斗”是无法保证刊物质量的。每一位编辑都有自己的知识局限性,重复面对稿件也会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因此工作中肯定会有疏漏之处。编辑千万不要认为,稿件自己看过数遍,肯定没有问题。每个人知识结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岗位性质不同,发现的问题就会不同。因此,期刊编辑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应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确保出版流程正常有序进行。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当具有合作精神,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核实、虚心接受,发现稿件的问题,也要有理有据地提出意见。期刊编辑部成员只有各尽其责,相互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期刊的质量。

  (四)期刊编辑应具有学习精神

  期刊编辑所做的选题广泛,稿件细节繁杂,而且很多稿件涉及前沿问题和社会上涌现出的新事物,因而编辑需要具备持续跟进学习的精神。编辑的学习体现为平时的内功修炼和编辑加工时的学习。平时的内功修炼应以成为专家为目标,努力钻研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译)者深度对话,才能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作(译)者没注意到的问题,以确保自己做好质量把关,雕琢出精品内容。编辑加工时,我们应该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编辑过程中遇到任何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编辑都应查阅稿件所述事件的背景和事实,设法理清作者的内容逻辑,边干边学,判断稿件内容是否有理有据。编辑加工稿件之前,也可以跳出稿件本身,事先学习稿件所涉及主题的相关资料,边学边思考稿件本身是否客观、理性、全面,这样能够更好地从主题和结构上把握好稿件的方向。

  三、期刊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以创新姿态提升传统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下,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传统媒体应顺势而为,以创新的姿态推动期刊的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全媒体发展格局。除了使期刊内容从纸质化向数字化载体发展之外,即使规模较小的期刊编辑部在人力与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多也能通过入驻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来保持与读者的亲密互动,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传统媒体有内容生产和积累的优势,具有强大的作(译)者队伍,有长久积累而成的公信力。编辑可将自身的优势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良好互动,来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可以从期刊内容整合、呈现形式创新、知识服务延伸三个方面进行。

  (一)编辑应具有内容整合的意识

  为了让期刊内容走进更多读者,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许多期刊都将纸质期刊的内容“二次利用”,搬到线上平台。相对于纸质期刊而言,线上平台无内容篇幅的限制,而且具有即时发布的特点,因而如何巧妙整合纸质期刊的内容以适应线上平台读者阅读的需求,是期刊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编辑以系统化思维重组已生产出来的期刊内容,使平台的内容呈现更加立体化。一方面,编辑可以从最近期刊和往期期刊中选取与当下社会热点相关的文章,以“蹭热点,内容实”的方式提升期刊内容的曝光量;另一方面编辑可以发挥自己的策划能力,围绕某个主题选取多篇期刊文章,在同一日的推文中展示,让读者能够系统地获取某一个主题的内容,而不是分散地获取内容信息。例如,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之际,笔者曾经将往期杂志中最经典的听力、阅读、翻译、写作各题型的辅导文章加以整合,给考生予以复习方向与考试技巧方面的指导,这样的整合能够让读者对某一问题获得全景式的认识,能够进一步凸显出期刊内容的分量,并满足读者获取知识的需要。

  (二)编辑应创新表达与呈现方式,使内容呈现更有温度,更贴近读者

  网络语言相对表达规范的期刊文章而言更加轻松活泼,具有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等特点。在尊重语言规范的前提下,编辑在网络平台发布内容时可以适当地遵从网络语言的特点,使表达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编辑可以在导读和标题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现在媒体善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取标题——不直接点明新闻内容,而是告知“发生了一件大事”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忍不住点开看具体内容。例如,公众号“版话儿”取的标题“这次,总编辑会客厅搬进了演播室”、公众号“新华社”的标题“中国给印度捐赠的物资上,印着这八个字”都是捕获流量的诱惑性标题。除了标题等,平台的内容也可以以更加形象化、创新性的呈现方式来进行传播。移动阅读的读者通常是碎片化阅读,以泛读为主。编辑可以创新图文样式,在排版文章时配上关键图片、音频或视频,通过加粗、变色等突出文章重点,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编辑应拓宽思路,做好知识服务延伸

  全媒体时代讲究的是对内容的立体呈现,不仅要通过文章展示期刊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录制音频和视频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无论是大众类期刊还是行业期刊,都可以让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以声音或视频的形式来推介自己文章的要旨或观点,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内容服务,同时也能为期刊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期刊甚至可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利用期刊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链接读者的渠道等,积极研发新的选题策划和产品,通过录制课程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创新性的知识服务,延长期刊的内容生产链,在创新中闯出一条新路。

  四、结语

  在新的媒介环境之下,编辑唯有沉下心来,扎实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与素养,以创新的姿态迎接融合媒体的发展,才能确保期刊内容的高质量供给,才能在未来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作者:廖粮粮 单位: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计算机专业仿真与模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上一篇: 中职计算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