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述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作文、演讲稿、范文写作学习等相关文章。
教育心得是个人在教育领域的经验总结和反思,包括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心得需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和成功案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希望你喜欢。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1
摘要:当今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能否进步发展,一个社会能否稳定健康的制约因素。而当今大学的育人理念不仅受制于当今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也更多的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作为国家新一代的青年,国家明日发展的希望,为了自己青春羽翼的逐渐丰满,我们在大学里激扬自己人生中这段最青春的日子。而大学所给我们的应该是教会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更高层次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拥有中国独特的文化素质。那么我们要如何定义文化素质教育?这样的教育发展现实意义何在?我们又要如何为大学生人才培养找准前进的方向?现在以一种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回头审视文化素质教育尤为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实意义;方向;途径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在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的教育。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日益影响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以往大学教育存在的专业口径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评价体系偏颇、文化陶冶淡化等问题。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方面的任务一个比一个多,各方面的负担一个比一个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辐射等。学生过分重视花哨的校园活动,而忽视了对自己内在的培养,忽视了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自己对于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二)大学教授要忙着搞职称,忙着搞研究,看似一个比一个忙,其实是把大学的本质和根本使命给忘却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引导和传授作用却在职称、研究的压迫下消失殆尽。他们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志在必行,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们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却使得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并随之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因此各国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精英,所以高等教育助大学生精神成人是高等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追求真理。大学要培养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要培养道德健全的人适应时代的需要显得尤为必要。杨叔子曾表示:中国要办好大学,依赖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基础知识的全面扎实,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主阵地和生力军,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即在文化素质教育中重视引导学生求新、求变,让学生在其中自己解决问题,给其创造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及途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我们要通过优化社会大环境、创建浓郁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等手段,使大学生感受、理解、热爱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设置要由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逐步向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转变。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美英等国高校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如哈佛大学的“共同基础课”五类课程中,文学与艺术和外国文化是其中的两类;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古典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民族的发展高度,学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考试结果与授予学位挂钩。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
(四)政府、社会、高校联手参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推动良好人文氛围的形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
作为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
现代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从全社会来讲,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氛围,在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严肃地负起推进提升人文素养的责任。
所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应该“转识成智、化性为德,以业为志、由技入道”。从根本上讲,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重在回归大学之道,弘扬大学之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谓大学;万物并育,化成天下,是谓大爱!)。让大学生真正的在大学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只有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与改进才能逐渐实现真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构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资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构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对小学生重点舒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资料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
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班主任是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更要严格要求广大班主任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到达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潜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带给必要条件。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到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素质,那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先不说大的,就说我看到的吧。一天早上,我进了校门,走到了门口那个走廊上。突然头上传来“刷”的一声,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两个装满垃圾的袋子掉了下来,掉在了我右后方不到两米远的地上,旁边一个清洁阿姨拿了起来,并抬头打了个招呼。我向上一看,原来也是个清洁阿姨,她们为了省力,直接从三楼把垃圾扔了下来。这种做法太没素质了,如果一个不巧,砸在了同学身上怎么办,万一砸出个什么,你们怎么负责?你们的素质都去哪儿了?
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本是国家对人民的体己,可带来的却是人们的争先恐后,野蛮出行,甚至不惜占用应急车道;因为堵塞,就在路上随地大小便,垃圾满天飞,车上收音机里虽一遍遍地提醒着“要讲素质”,但结果是环卫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一遍遍地打扫。
相信有的同学去过德国或日本,它们那里过马路只要亮起红灯,纵使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也不会有一个人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基本的素质。如果把这种情况换到中国,红灯即使亮了,也还是会有许多人存着侥幸心理过马路,而那些司机也不会让人,这就造成了一场场交通事故。设想一下,如果每个人文明一小步,我们的素质就会提升一大步,那该避免多少场纠纷,多少场事故啊!
我们曾被外国人冠为“东亚病夫”,现在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了,奥运健儿的摘金夺银无不体现着我们凭着坚韧和努力,早已摘掉了这顶“帽子”。那么我们的素质更应该水涨船高,这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并一代代地传承。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4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在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的教育。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日益影响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以往大学教育存在的专业口径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评价体系偏颇、文化陶冶淡化等问题。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方面的任务一个比一个多,各方面的负担一个比一个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辐射等。学生过分重视花哨的校园活动,而忽视了对自己内在的培养,忽视了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自己对于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二)大学教授要忙着搞职称,忙着搞研究,看似一个比一个忙,其实是把大学的本质和根本使命给忘却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引导和传授作用却在职称、研究的压迫下消失殆尽。他们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志在必行,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们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却使得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并随之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因此各国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精英,所以高等教育助大学生精神成人是高等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追求真理。大学要培养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要培养道德健全的人适应时代的需要显得尤为必要。杨叔子曾表示:中国要办好大学,依赖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基础知识的全面扎实,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主阵地和生力军,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即在文化素质教育中重视引导学生求新、求变,让学生在其中自己解决问题,给其创造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及途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我们要通过优化社会大环境、创建浓郁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等手段,使大学生感受、理解、热爱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设置要由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逐步向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转变。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美英等国高校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如哈佛大学的“共同基础课”五类课程中,文学与艺术和外国文化是其中的两类;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古典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民族的发展高度,学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考试结果与授予学位挂钩。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
(四)政府、社会、高校联手参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推动良好人文氛围的形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
作为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
现代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从全社会来讲,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氛围,在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严肃地负起推进提升人文素养的责任。
所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应该“转识成智、化性为德,以业为志、由技入道”。从根本上讲,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重在回归大学之道,弘扬大学之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谓大学;万物并育,化成天下,是谓大爱!)。让大学生真正的在大学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只有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与改进才能逐渐实现真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5
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我校组织进行素质教育的参观学习。这次外出参观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虚此行。
视野得到了开阔。该校的整体建设气势辉宏,校园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校园硬件建设、配备投入大,校园文化建设非常具有特色,从形式到内容都很鲜明,整个校园富有生机和活力,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无不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来。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这可能与地方性经济发展情况相关。
该校针对学员的生源的特点,合理的设置课程资源,突出自身的特色,贴近学员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活动的开设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管理规范,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作为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特别是,作为老师的他们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优点及时反复的表扬,把赞美和掌声送给学生,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交流中有位教师说:孩子的学习欲望是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教师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是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是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吸引他们。
学校管理突出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即约束行为与约束动机,他律与自律,强制与情感相结合,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提倡人文关怀,强调情感和自律,通过情感的作,促使人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如在学生管理中,做到“严”与“爱”的和谐统一,爱要领先,注重与学生谈话时的措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浪花,从而懂得爱别人,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打铁还得自身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把工作做好,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6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求达到的“三化”是: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方式互动化。
3、评价内容多样化。
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登记表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为重要补充,以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自己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
通过“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足迹”,打破现行的考试制度,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衡量,温馨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
二、明晰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促进全员的多层发展。
2、激励性原则。评价应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对学生的激励应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内在激励为主。评价应多方开掘学生的内在激励,加速学生内驱力的发展,不断激励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发展的追求。
3、自主性原则。评价应充分调动和及时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对某项考查结果不满时,可按学生的要求让其再自学,在其自认为已获得良好发展时给予再次考查的机会。
4、多样性原则。评价要做到形式多样:等级评价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相结合。要突出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个性化原则。过程评价必须关注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和特长,使评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实施评价的措施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宗旨。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高中地理问题,对解题的反思,单元知识总结,典型的错题记录,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等。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习惯。
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着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方法。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达成教育主体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增强了教育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合力。对推进学校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一点体会
通过对学生九个维度的客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评价不再是仅凭成绩的好坏,而是多方位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强化了过程评价,达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目的,体现评价的动态变化。
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纳入其中,各班建立班级管理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证据,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平常表现资料积累少,造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等缺少充分依据,说服力不强,难以达到公正评价的效果。二是学校部分学生素质相对来说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他们在评价过程中不能认真参与,客观评价,而是马马虎虎。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耐受性较强的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力求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但这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7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x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学生心得精选篇8
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今时代更加严格要求教书育人的教师们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如今的教育备受重视,教育方式也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慢慢转向素质教育。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比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上,我会最接近朋友的语气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做到及时的更正与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将理论运到实践中,行为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一切可以利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看到这群可爱的学生我就知道他们虽然顽皮、难教,却满眼机灵与天真。他们就像一块块璞玉,未经任何的雕琢,作为当代的教育事业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璞玉雕琢的光芒四射,让他们全面发展。
LunWen.Net.Cn提供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计划、作文、演讲稿等实用范文大全 返回教育心得体会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