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IM主要是指肌肉注射。具体操作是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主要适用于不适合或不能使用静脉输液,要求疗效比皮下注射更快的患者。一般肌内注射主要在肌肉比较丰富,相对远离大血管、神经等重要部位进行,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等。虽然常规的肌肉注射没有风险,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射部位:例如慢性病毒感染、肺结核等患者。病程较长者可能需要长期肌肉注射。为避免皮肤硬结,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若注射部位已出现硬结,可用红外线、微波等物理疗法缓解;
2.无菌棉签按压:肌肉注射后,为缓解注射部位出血,患者可用无菌棉签按压2-3分钟;
3.避免空腹注射:肌内注射时,由于空腹注射可能诱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患者需要在注射前适量进食;
4.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部红肿、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反应。此时考虑到肌肉注射时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缓解不适,必要时进行氧疗。
另外,不建议2岁以下的婴儿进行臀大肌肌内注射。这主要是因为存在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也可能对婴儿的肌肉发育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在婴儿能够独立行走之前,由于臀肌发育不良,可以选择注射臀中肌和臀小肌。
更多相关的信息请通过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进行了解!。 返回学习心得体会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