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小编香香为大家带来以下文章:
阅罢《朝花夕拾》,方知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游刃有余,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傲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洞若观火,并非鲁迅的全部。他,有血有肉,有温度,有仁爱。他,肉眼凡胎,食人间烟火。甚至,与你我一样都有灿烂的童年。
彼时他也曾是一个顽童。百草园陪伴了他的春夏秋冬。他也曾与那高大而古老的皂荚树做伴,也曾幻想挖出人形的何首乌而弄坏了围墙,也曾跑遍园子摘来野果,也曾侧耳静听蟋蟀与蝉的歌声。哪怕是伏在菜花上的一只肥胖的黄蜂,哪怕是一片碧绿的菜畦,哪怕是墙角那如珊瑚珠般的覆盆子,都让他深深着迷。这里,是他幼小心灵得以安放之处。难怪在惜别百草园时,他会发出一声声无奈与留恋的叹息。四角的天空内,埋葬着那段无忧无虑的记忆。
彼时他也曾暗骂过私塾老先生。三味书屋内,大匾额高挂堂上,悠悠灯光洒落,桌上赫然一个“早”字,这里曾回荡着多少稚嫩的童音。即便是那样气氛严肃的地方,在他的眼中也同样能找到别样的情趣。“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古板的老人,却是鲁迅十分敬重的寿镜吾先生。那读到极好的文章,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也十分有趣。不知道,在私塾里整日念着“仁远呼哉”的日子是否煎熬,正午习字、傍晚对课的时光又是否枯燥乏味。至少他还可以去花坛折蜡梅花,在地上寻蝉蜕,课上偷偷描绣像。这,算是枯燥学习生活之余的一种解脱吧,抑或是对那封建腐朽思想的一种反抗吧,再或许,是对消逝童年的一种祭奠吧……
彼时他也曾与长辈斗智斗勇。他的女佣长妈妈,目不识丁,姓名未知,对鲁迅的爱却是无私的。她常切切察察地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在睡觉时会摆成“大”字,喜欢许多烦琐的规矩,最爱给鲁迅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看似普通的一句话中,又包含着多少复杂的辛酸。一位没有文化的旧社会家庭妇女,竟能对他无意间透露的小愿望一直念念不忘。从走进书店到成功买书,这期间她又经受了多少白眼,遭受了多少辛酸,很难想象。难怪接到书的那一刻,鲁迅会觉得仿佛遭了一个霹雳,这无私而伟大的爱的力量震撼了他的心;也难怪在他的心灵深处,会一直有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的祈愿。
彼时他也曾彷徨不安。留学日本,身处异国他乡的他眼看着中国留学生的堕落倍感寂寥。本想求得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不想却见得一个个“将头发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学生,仿佛唯有那样才能宣告自己是“清国留学生”。眼见着电影里的中国人将要被日本人枪毙,竟还拍掌欢呼,高喊万岁……正当这充满戏谑与歧视的待遇让他陷入迷茫时,一位日本教师走进了他的生活。“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这便是藤野先生,一位令鲁迅难以忘怀的日本老师。他一丝不苟的作风,对日后的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或许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并不是最优秀的教师,但他是最令他感激的一名教师。也正因为受到了藤野先生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的影响,鲁迅走出迷茫,坚定走向弃医从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