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小编香香为大家带来以下文章:
北宋仁宗时,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文与可,他喜爱花鸟鱼虫的写生画,尤其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很受人们的赞赏,故有“墨竹大师”之称。
文与可作画十分认真,一丝不苟。他在房前,屋后都种满了竹子。一年四季,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烈日当空,他每天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的枝叶,了解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形态变化。
文与可任洋州太守时,别人都觉得哪里是穷乡僻壤,但文与可却十分惬意,因为那里满山满谷都是竹林。通过长期对竹子的细心观察,文与可不仅对竹子的生长特性了如指掌,而且在胸中形成、积累了各种各样竹子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在他动笔勾画竹子之前,怎样构图、着墨,便不必反复琢磨,总能一挥而就,画出各式各样的竹子。据说,他画竹子时常常振笔直挥,可同时握两支不同深浅的墨笔,同时画两颗竹子。
北宋别一位才子苏轼与文与可不仅是亲家,情同手足,而且同为竹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既是自述,也是在评点自己那位亲家。据说,苏轼画竹,若追根溯源的话,也是受文与可的“传染,”并且还是由文与可教授的技法。
苏轼被贬以后,也经常画墨竹画。他曾经写到文与可画竹的经验:“画前要先仔细观察竹子,在胸中形成竹子的形态,认清想要画的东西,这样一动笔便能奋笔疾书,心手合一,很快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如果不立刻捕捉住,稍一疏忽,这些东西就会消失。”
释义:
画竹子之前心里先有竹子的整体形象。比喻在办事情之前,早就有了一定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