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小学生礼仪作文,春节习俗的作文

2024-08-31  本文已影响 80人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述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作文、演讲稿、范文写作学习等相关文章。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尽管现在也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不管年味浓也好淡也罢,这个节日还是要最热认真的对待。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春节礼仪的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春节礼仪的作文篇1

是谁带来了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让我们大饱口福?是谁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春晚”让我们手舞足蹈?又是谁带来了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让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是你,热热闹闹的春节。

新年是从腊八粥的香味中开始的。早晨,我一起床就被一股诱人的香气勾住了脚步,咦?什么味道这么香?哦!今天是腊八节,奶奶在煮腊八粥呀!走进厨房,就看见了腊八粥正冒着热气,嫩嫩的山羊角,白白的豆腐,各色的豆子,红红的腊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在锅中翻滚着,呻吟着……难道它们在开农业展览会吗?腊八粥的香味勾住了我的心,它们偏偏钻进我的鼻子里,钻进我的心里,让我是口水直流啊,我怎能挡住它们的诱惑呢?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粥,狼吐虎咽,大口大口地吃着,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这腊八粥可真是人间美味呀!我一边吃,一边念叨着:“过了腊八就是年啊。”

除夕真热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一个个鞭炮像一只只小精灵,在空中打着旋儿,跳着舞儿,唱着歌儿,在地上撒着欢儿,跳着舞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是在弹奏一曲新年的交响曲啊,这鞭炮声把欢声送进了我们的耳朵,更把欢乐送进我的心里呀!在鞭炮声中大家忙得是不可开交,时而贴着对联,时而挂着灯笼,时而烧着年菜,时而……短信是新年的使者呀!一条条短信像一只只小精灵飞进人们的手机里,更飞进人们的心里。读着一条条祝福的短信,年的温馨拥抱了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赞叹:“短信真是开心果呀!”我情不自禁地为它点赞,送上五星级的好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看“春晚”,“春晚”上那动听的歌声,精彩的舞蹈,妙趣横生的小品,真是美轮美奂,看得我如痴如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笑声应和鞭炮声,汇成新年的脚步声。

大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街上空荡荡的,店铺都关门了,地上全是红红的鞭炮纸。“闺女爱花,小子要炮。”我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了,我拿着一只“双响炮”,用打火机一点,飞快地扔了出去,“啪啪”的声音传得很远,我的笑声像银铃一般回荡在大街上。人们穿上新衣,带着灿烂的笑容,兴高采烈到亲戚家去拜年,一进门就与锡格子茶撞了个满怀,各色的糕点闪亮登场,红红的红包递过来,个个是胸口挂钥匙——开心,人人乐得合不拢嘴,情不自禁发出一声赞叹:过年真好呀!

过年像一只天使,让我当了一回土豪,收获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真想时间凝聚在这一刻。

春节礼仪的作文篇2

【一样的相思,不一样的春节】

小时候,春节团圆,在我眼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直到去外省求学、工作,才对春节团圆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2001年,我在江西上大学,第一次经历了春运。在挤满旅客的绿皮火车厢里,我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有的旅客用蛇皮袋装着行李,几乎快把蛇皮袋撑破;没买到相邻座位的小情侣四处央求他人换座;四五个结伴回家的好友拿出酒、花生,在小桌板上摆起了“宴席”。

一位抱小孩的大姐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同志,能不能让我坐在你边上休息一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抱不动了。”我立马把座位让给了大姐。在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她留在老家,这次要在上海转车,去北方的婆家过年。“回一趟家这么累,为啥还要回去?”我不禁问。“春节咋能不回家呢?回家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甜的。”大姐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啊,春节回家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路程即使艰辛坎坷,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心。

2016年,我到贵州遵义参加扶贫工作。春节前夕,扶贫工作队集中休假返沪,我购买了回上海的机票,只需2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到相距1600多公里远的上海。刚到机场,我就被一位中年男人叫住了,他身后还跟着老人和七八岁的小男孩。“你好,同志,你是要回上海吗?我母亲和侄儿要去上海,可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进安检以后怎么走,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带他们进去?”我同意了他的请求。

候机的时候,老太太告诉我,自己和孙子是去上海过年。我很诧异:“别人都是年轻人回老家过年,你们怎么反过来呢?”“我儿子在上海工作十多年了,这几年自己做了一点小生意,春节的时候订单多,忙得走不开,索性我带着孙子去上海过年。”老人笑着回答。

老人还告诉我,多亏交通发达,以前去上海要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放假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儿子都不回家过年,现在有了飞机,春节团圆就更方便了。是啊,国家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升级到了高铁、飞机,也改变了人们过春节的形式。

2020年的春节,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仅没有回家过年,还放弃了春节假期,坚守在生产防疫物资的一线岗位上。在拜年的电话里,他对我说:“等抗疫胜利了,还是得回家看看,不回家过年,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是啊,不回家过年,缺的是团圆。

中国人的春节,是跨越艰难险阻后的团圆,是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是守护万家灯火背后的奉献,一样的相思,不一样的春节。

春节礼仪的作文篇3

【故乡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宝宝前几天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开心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人们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准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外婆相关。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我们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外婆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外婆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外婆还会带我们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开心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我们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外婆外公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外婆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寓意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谁吃到了,就带给谁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我们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小孩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一初二满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如今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有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购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过年等新潮的方式也开始取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其实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过年礼节的虔诚。原来,过年留在我们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过年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春节礼仪的作文篇4

当天空飘下第一朵晶莹的雪花,当地上凝出第一块洁白的冰镜,当窗内描上第一幅梦幻的雾花,我们才发现:新年踏着初冬的裙摆近了。

回望过去的一年,往事如烟云般在眼角滑过。这一年,有辛酸、有甘甜、有泪水、有欢笑,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但一切又恍如隔世,过去的终究过去,留下只有曾经华美又平淡的回忆,曾经浓烈又寂寥的情感,或许在逝去的一年,你收获了成功,品尝了失败,享受了快乐,咂摸了苦难,但在这一年最后的两三点星火消逝后。你应仰起头,看向前方——那里,新的暧阳破开天幕,放出万丈光芒。

新的一年,当是立志求学的一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我们便要在学业上再创新高,方能无愧于父母、老师和自己。新的一年,我们便要在理想道路上高歌猛进,在成功道路上策马扬鞭。

亲爱的同学们:青年当报效祖国,荀利国家生以死,岂因褔祸趋之。我们要忧心国事,以天下兴亡为责,以祖国兴衰为任。以满腔热情报效祖国。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浧繁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中华无双;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思我华夏,光熖绳绳;感我神州,严威赫赫;赞我中华,大国泱泱,便腾起一只云中神龙,雄居东方。

新的一年。我期待祖国兴旺,人民安康,我期待我们的母校会变得更好,变成一个书香四溢,处处充满阳光和爱的神圣殿堂!

春节礼仪的作文篇5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LunWen.Net.Cn提供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计划、作文、演讲稿等实用范文大全 返回作文素材列表

展开剩余(
春节的小学生作文汇总8篇,春节的作文三年级上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