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道德论文

传统媒体融合报道中新闻伦理道德的失序

2022-12-29  本文已影响 14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智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通过融合转型来拓宽新的媒介形态与业务领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新闻伦理道德的行为,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传统媒体融合报道中出现的违背新闻伦理道德的行为,以期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报道;新闻伦理道德;失序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2-0028-03


  “补救性的媒介并不比最初的媒介本身更能‘无噪音’地解决问题。相反,他们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带来的‘噪音’比带走的要多——通过提供一个陷阱而不是绝对的进步。”保罗·莱文森认为,当新兴媒介出现弥补了既有媒介的某一问题的同时,或许也会带着“陷阱”,造成新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技术革新丰富了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随即也转型发展,利用各个渠道生成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既要符合新闻职业道德,又要蕴含传播渠道风格,这两者之间“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当新闻工作者内心的“度”把握不好,亦或者内心的那秤杆偏向一头时,则会导致新闻伦理道德的失序,影响公共舆论的导向,降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一、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下的新闻报道


  技术创新给传媒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声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智媒体时代,面对严峻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只有深入融合转型,形成更多形态的媒体产品,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传统媒体纷纷通过探索全媒体采编系统拓宽媒介形态、生产多种内容产品。如今传统媒体通过融媒体采编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产品形态的生成,实现多类型的新闻产品。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台是传统媒体改革转型,实现多种媒介形态传播的渠道,通过“两微一端”平台传播二次生成的内容产品,能够提供多形态的新闻媒介产品。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矩阵能够实现多渠道的传播,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与粘性。传统媒体深化融合,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成多种形态的内容产品,拓宽了自己的业务领域,利用新兴技术不断深化融合,形成多形态的新闻产品矩阵,以此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然而在融合报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违背新闻伦理道德的现象。


  二、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新闻伦理道德的失序新闻伦理是在长期的新闻活动中形成的对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新闻伦理更强调新闻工作者和媒介机构在新闻道德诸因素(道德诫命)发生冲突时的理性抉择原则”。在新闻原则性问题上做出选择时,常常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职业道德水平。


  技术创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媒介形态的多样性,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新闻的实时传播,传统的“先把关,再传播”,逐渐变成“先传播,再把关”的新闻生产机制,因此造成了很多虚假新闻、反转新闻的出现。一些媒体为了与其他媒体争时效、抢新闻、博关注,一些记者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追求商业利益而枉顾新闻道德,造成了新闻传播中新闻伦理的失序。


  (一)过分夸张的“非新闻体叙事”


  传统媒体在全媒体转型发展中,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开辟了“两微一端”的新闻传播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有着各自的平台优势,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一些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存在过分夸张新闻事实,以“非理性”的叙事思维进行新闻报道的现象。


  首先,一些传统媒体在进行二次新闻生产时,在“两微”平台中出现了很多的“标题党”,用夸张的方式搞噱头,博取受众眼球。例如,《提醒!22岁小伙和女友相聚后双双住院,竟是因为……》,报道内容是两人因为亲吻传染了疾病;《可怕!南宁一出租屋传出恶臭!房东进门一看傻眼了》,报道内容是租户离开前留下一堆垃圾在出租屋内;《崩溃!5岁男孩哭着要随妈姓!只因他爸的姓是这个》,报道内容是一个5岁孩子因为随父亲姓“苟”,闹着改姓……很多本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夸张的新闻被“标题党”给猎奇化。一些传统媒体通过这种带有夸张性的标题、震惊的语气来增加猎奇性,吸引用户的关注,新闻伦理道德以新闻的真实性作为重要基本原则,新闻标题的过分夸张和猎奇,一方面,为了点击流量违背了新闻伦理;另一方面,过度消费受众的好奇心,使媒体的公信力降低。


  除此之外,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夸张的“非新闻体”叙事。例如,《32岁英语老师得怪病,三年只做饭不吃饭!女儿做了一件事,让医生都点赞……》的新闻,该新闻是关于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的主题报道,用了一名叫田静患者的经历作为主要内容。文章开头就奠定了一种温情的基调,开始了温情叙事的过程:“庭庭一开始总是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吃饭?’”“饭菜上桌时,庭庭都用渴望的眼神看着田静,希望妈妈也能吃一口。”“甚至新年、圣诞节、生日,她许下的愿望都是:妈妈和我们一起吃顿饭。”文中多次运用了这种“非新闻体”的感性叙事方式,给用户呈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偏不倚”,在新闻产品的创作中,当记者过分带有情感性的叙事,就偏离了新闻写作,这种“非新闻体叙事”无形中影响了用户阅读报道的态度,甚至影响用户舆论的形成。


  (二)新闻来源模糊不清、把关不严


  作為一种不需要强力执行而依靠自身道德意识起规制作用的道德规范,新闻工作者的伦理意识一旦弱化,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自我约束性降低,会出现很多违背新闻伦理道德的现象。由于新媒体基本实现了新闻的实时呈现,为了“不落人后”,保持自身新闻的时效性,一些传统媒体在“两微一端”上非常容易出现转载新闻不标注新闻来源、不核实新闻真实的情况。


  不标注新闻来源是对其他媒体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改头换面”重新将新闻包装,便以自己媒体的名义推出,侵犯了其他媒体的权益,是自身伦理意识弱的体现。2019年4月一条关于举报河池官员涉嫌违纪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某媒体首先联系视频发布者进行核实。4月15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了《河池一官员打牌赌博,还让女副乡长按摩?纪委已介入调查》的新闻,这条新闻发出后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随后,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纷纷转载了这条新闻。4月16日,某网站社会频道也转载了此条新闻,全篇内容与此媒体4月15日发的内容基本一致,然而新闻成了“某网北京4月16日电”,全文没有提到新闻来源,作为某报社的官方网站,某网站在新闻来源的标注上也出现过“改头换面”的新闻,新闻伦理意识弱化造成了网络上新闻媒体间的“借用”行为,转载却不标注新闻来源的现象在网络平台上随处可见。


  除此之外,对新闻源的把关不严,造成了虚假新闻、反转新闻的出现。传统媒体在“两微一端”的互联网平台上与自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在网络端上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争取时效性,一些传统媒体对新闻源的把关力度低,忽视对新闻事实的核实。2019年5月20日,多家媒体发出了标题为《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的新闻,随后新华社马上澄清,该新闻是2018年5月20日新华社的旧闻,是一条虚假新闻,然而这么多发布新闻的新闻媒体,竟然没有进行核实,传播不实新闻,一些传统媒体在扩展业务形态时,对新闻真实的把关不严,因此出现了这一幕幕新闻“闹剧”,造成网络上虚假新闻、反转新闻的蔓延,长此以往,传统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都会被折损。


  (三)带有“审判性”“偏向性”的语言使用新闻媒体在报道事件时要保证其客观性立场,带有偏向性、指责性的语言使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媒介审判的行为。所谓媒介审判,指媒介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用道德规范来“审判”法律问题,影响司法审判。特别是在一些法律案件中,媒介审判煽动公众情绪,新闻报道带有偏向性,使公正的天平向一边倾倒。在一些案件中,案件尚未定论,一些媒体便站出来发出偏向性的声音,煽动公众情绪。2018年的刘某某案,事件未出结果,但一些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都出现误导性的词语,例如,美国警方决定不起诉刘某某后,某传统媒体发布了一条题为“刘某某律师发声明:一切都是自愿的,女方多次索要钱财”的微博,称女方在几次通话和短信沟通中反复索要钱财。且不说案情仍未有确切定论,在新闻报道中作为媒体采用当事人的辩护律师的语言本有具有偏向,并且在这条新闻中,完全是站在男方立场上,语言对女方完全不利。尽管案情并不明朗,但是传统媒体若违背了客观性原则,就失去了其权威性与公信力,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中出现审判性的语言,让媒体舆论监督的责任弱化,损害公众利益。


  三、传统媒体在转型中的新闻伦理的维序


  (一)促进媒介环境的有序发展


  媒体行业要形成新闻伦理约束的媒体环境。首先,健全法律法规以形成良好的新闻行业伦理规范,重视法律法规的渗透教育,例如,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媒介风气,使成形的法律法规与无形的道德规范共同作用,促进媒介环境的有序发展。其次,形成行业间的互相监督。在网络环境中,传统媒体应对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引以为戒。最后,媒体内也要相互监督,对违背新闻伦理的行为要勇于承认错误,担起责任,传统媒体在网络环境下更要维持自身的公信力,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


  (二)掌握好衡量新闻职业道德的称杆


  追求新闻真实不是要等到事件的真相公布后再进行新闻报道,而是要在新闻报道中不断对新闻来源进行核实,特别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更要重视对新闻来源的核实,在新闻发布前,通过各种渠道对新闻进行核实。而对暂时无法呈现出事实真相的新闻进行传播时,不偏颇任何一方,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跟风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不发表煽动公众情绪的语言或意见。传统媒体要以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来规范自身,做好新闻的把关工作,以新闻职业道德作为“称杆”,来规范各个传播渠道中的传播行为。


  (三)重视新闻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


  传统媒体在吸收壮大媒体队伍时,要注重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理论方面的培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行动指南,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用理论知识促进新闻工作者新闻伦理意识的提高。其次,注重新闻工作者反思意识的培养。培养反思意识是让新闻工作者学会“吾日三省吾身”,懂得反省自身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更好地确认改进方向和前进方向。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更不应该像部分自媒体一样忽视新闻伦理,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是正视自我的体现,也是新闻伦理意识提高的体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道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道德与法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上一篇: 企业对内经营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企业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