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德育论文

中学班主任管理融入德育的实践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271人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品行,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势在必行。班主任面临的教学任务与班级管理工作繁重,除了做好日常班主任工作外,还要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行道德品质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优化管理策略,以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为准则,将德育融入日常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外,还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行,提高个人修养。本文立足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工作,对如何有效融入德育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德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德育为首。为此,中学班主任应摒弃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德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应在实践管理与教育引导过程中,持续向学生渗透德育,使德育可以有效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让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遵守道德准则,以个人的高修养同化身边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一、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学科教学模式,还是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和管理对象,尊重学生个人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再是以往只注重个人专业技能。因为高素质人才更容易进行高效沟通与合作互助,对于团体效益增幅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中学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注重融入德育,尊重学生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让学生在自己擅长领域进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与沟通。为此,班主任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学生体验与参与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与身边人进行高效沟通和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科学发展

  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施德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并不是理论知识的传输与应用,而是心理性格、个人素养、道德品质的内化与外化。为此,需要中学班主任顺从科学发展观念,从中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出发,在日常学习和班级生活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用个人人格魅力赢取其他同学的认同与尊敬。同时,也要结合当今社会大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有目的地与社会接轨,对一些社会事件或共同话题展开个人表述,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行,鼓励学生学习时代楷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3.个体差异

  德育不是集体教育,虽然教育的终极理念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但在实际中,中学生的个人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对于德育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时,要考虑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差别性的教育,不能采用一刀切或是同一目标,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青春期的高中生更加反感。

  二、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的有效措施

  1.制定德育目标,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应以德育为首实施管理与教育。想要在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实施和渗透德育思想,制定德育目标必不可少,这也是进行德育的前提条件。为此,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德育目标:第一,以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为背景。我国倡导和谐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决定忠诚,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高中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提高高中生德育品行,需要以时代背景和国情为主导,制定德育目标要向学生传递和谐发展思想,热爱祖国、团结同胞,为祖国未来贡献力量。所以德育要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爱国精神、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以及为祖国和同胞谋福的思想。第二,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无数优秀文化与思想,不仅是古人倡导的尊老爱幼、平易近人、诚实守信,也有现代社会倡导的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合作互助。这些具体的表现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所以要求中学班主任制定德育目标时,要将其融入其中,这样才能不忘本心,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德育的育人价值。第三,以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德育。德育的主题对象是学生,是学生就会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制定德育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做到以人为本,既要照顾学生个体发展,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另外,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德育目标,才能实现班级学生整体德育素养的发展,个别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也可以针对个人实际情境,帮助其分析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纠正错误,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或不良品行,并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也能体现教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达成“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

  2.日常管理中融入德育,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作为德育的引导者,中学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无论在课堂、课间还是课外,每一个环节,乃至学生每一个动作言语,都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人素养。比如,课堂上,学生提问之前是否会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起身发言;在课间遇到教师,是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并使用尊称;课外是否爱护公共设施或是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等,都是一个中学生个人素养的直接体现。为此,班主任要将德育渗透并融入日常管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和道德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律的同时,也可以影响他人,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顺利实施德育。除此之外,中学班主任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规范自身行为,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班级氛围。比如,自己的学习用品妥善保管,书本摆放整齐;注重个人卫生,爱护和保护班级环境;对班级座椅等公共设备要懂得爱护,放学离开班级时将座椅放到书桌下。虽然这些看似是小学生的生活行为,但是对于中学生道德行为意识的养成仍有促进作用。班主任教师要给予重视,不能忽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细节,要让学生下意识地做出正确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做好自管、自律,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3.树立榜样标兵,营造良好的班风

  中学生不仅自尊心强,同样也有不服输、不愿落后于他人的心理。所以中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时,需要利用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实现特定目标,为学生树立榜样标兵,这样学生才有明确的目标,进行追赶和超越。比如,班主任可以将近期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作为学习略差学生的追赶目标,并让进步明显的学生分享其学习心得,这样实现共同进步;又如,班主任可以将热爱运动的学生作为班级学生的效仿对象,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运动意识;再如,班主任可以将运动会、学校演讲比赛等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学生视为榜样,让学生们向他们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榜样标兵,可以为学生明确学习和追赶的目标,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下,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4.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育活动是引导学生实践学习、验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中学班主任进行德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增加感受,并收获实践成果,以实现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时获得更多感受,这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完成德育教学。比如清明节时,中学班主任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并对英烈进行追悼,让学生撰写追悼稿,让中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再如,到附近养老院去看望和照顾老人,与他们谈心。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感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德育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其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得晶《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的思考》,《学周刊》2021年第4期。

  [2]王引新《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的价值讨论》,《文存阅刊》2021年第5期。

  [3]黄丽《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的方法探究》,《科学咨询》2021年第4期。

  作者:刘香兰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

返回德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实证研究上一篇: 小学德育教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