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德育论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研究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378人 

  摘要: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地高等院校、初高中等教育机构都开展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抓手。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耦合发展,成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基本内容。深入认识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态势,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耦合价值及问题,为二者的耦合发展奠定基础,提供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耦合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任务。通过充分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确定发展目标,并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整合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价值观问题,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工作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及理论渊源层面上获得提升奠定基础。

  1后疫情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态势

  疫情时代下的线上教育模式是对我国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的检阅,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初高中等教育机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必然的、重要的、关键的教学模式。而在后疫情时代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逐步的恢复和延伸,需要高职教师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降低疫情时期对高职专业教育的影响。在整体层面上,后疫情时期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处于“教学恢复”与“教育延伸”的关键时期,需要将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教育范式,使现有的教学方法、内容、体系及模式更适应后疫情时代下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后疫情时期,教职工应总结并归纳疫情时期的教育经验,使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成熟、更规范。后疫情时代并不代表疫情的彻底结束,而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疫情风险依旧存在,高职教职员工与管理人员依旧需要始终做好疫情防范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疾病预防及心理健康等层面的工作。

  2后疫情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耦合价值

  首先,培养疫情防控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耦合发展能够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疫情防控观,使疫情防控从学校防控渗透到学生防控,从宏观防控渗透为微观自觉防控。此外,通过价值引领与信仰坚守,解决学生在疫情时期或疫情后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提高教育实效性。认同、接受、践行、内化是德育实效性提升的基本特征。伪圣化、抽象化、功利化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伪圣化主要指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抽象化指德育不具体、不现实;功利化指高职院校将学生作为手段和工具。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耦合起来,能够帮助教师将德育工作变得更具体、通俗、现实,使德育工作与真实的学生生活相融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提高实效性,单从教育理论、方法、目标、载体等层面出发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模式中渗透德育培养的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健康、道德健康的支持下充分提升教育质量。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耦合问题

  3.1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现代教育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德育工作的耦合发展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基础,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然而这种较为固定的教育价值却带来了惯性化的影响,导致德育工作过于排斥外部力量,使教育教学过程僵化刻板。相较于高职思政教育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却显得发展缓慢,在资金投入、重视程度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高职院校可通过配置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软件设施,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1]。

  3.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队伍融合不顺

  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机制较为完善,师资队伍的技能要求与知识要求已标准合理,拥有较高的学科认同度与工作责任心。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将工作重心停留在德育层面,难以深入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功能,导致在耦合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较强的交流动机。此外,由于专业知识背景不同,缺乏系统化的心理学培训,多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进而影响工作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得到持续和稳定发展,部分教师只有心理咨询、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难以符合德育工作在方法与理念上的要求。尤其是在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德育交叉能力还不足以完全应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胜任力。因此,德育队伍与心理健康队伍的耦合发展存在主动力和胜任力等问题。

  3.3缺失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交流平台

  虽然我国学者针对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耦合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理论,并使相关理论研究切实融入实践工作中,然而对教育实践的研究还较少,尤其在交流平台方面的研究力度较为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交流平台,会影响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质量,不利于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进行融合与发展。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构建沟通交流平台,帮助高职德育教师和心理教师更好地形成育人合力[2]。

  4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耦合策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发展,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树立疫情防控观,落实国家对后疫情时期的工作部署,提高学生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特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4.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机制的耦合

  要想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工作机制上的耦合质量,高职院校必须解决德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工作机制。首先,改变德育工作较为固定的工作机制,使其更好地接受和应用外部教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从线上线下融合的角度出发,将现代信息科技融入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打破教师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召开德育工作会议,明确后疫情时代下德育工作的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校园因素、家庭因素、学生心理因素等),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认识;帮助德育教师认识到“只有学生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切实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其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将中国本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提高高职院校在资金投入、理论研究及设施建设上的重视程度。

  4.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队伍的融合

  在工作机制耦合的基础上,可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认识,明确其在后疫情时代的作用,更好地提升融合交流质量。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培养教师的德育工作方法与理念,使其更好地符合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价值。在工作队伍融合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以线上线下融合为抓手,将两支师资队伍融合起来,使其拥有共同的方法体系和目标体系。在目标体系构建中,需要德育教师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教师则应根据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态势,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后续德育工作奠定基础。在方法体系下,德育教师应将以立德树人为主体的隐性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支持下,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程度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4.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平台

  线上线下教育平台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协同发展、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防范心理疾病能力的抓手;同时,也是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体系及方法的重要媒介。在平台架构中,高职院校首先应构建德育教师与心理教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资源共享、方法互鉴的网络社交平台,使教育问题、教育难点及疑点得到有效反馈。其次,提高数据信息分析能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沟通平台,不仅能更好地交流教育问题、方法及理念,还能帮助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了解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及道德水平,提升沟通交流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平台的实践研究力度,集中精力探索出基于线上线下的平台建设渠道[3]。

  5结束语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耦合发展,能为高职院校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使高职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出现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注重二者的工作机制、工作队伍及沟通平台的融合,切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耦合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齐桂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67-71.

  [2]应丽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4):96-98.

  [3]马建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30年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段媛媛 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返回德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返回列表上一篇: 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运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