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网络技术前景,网络技术的可行性

2024-04-12  本文已影响 534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电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的规模也随之逐渐增大。受到目前网络信号处理信息的速度的限制,出现了带宽限制、严重串话、高功耗等缺点,不能满足网络用户对网络通信质量和速度的要求。因此根据局域网、广域网的基本特性结合网络发展的需求,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接着阐述了常用的网络技术应用,最后展望了在未来网络技术发展前景及日益关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前景;网络协议;安全管理 网络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前社会的发展,决定息社会的了网络已成为信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也构造成了信息社会的基础框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但当今的网络技术虽然有所进步,却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还存在着缺点和漏洞逐步去研究和完善。  1.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  1.1网络的发源  网络技术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联合发展起来的,合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连接介质(如网络线、光纤等)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网络技术发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早期用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而网络技术在中国发展时期主要是90年代初,中国作为第71个国家级网加入Internet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过40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使用。   1.2网络技术的发展  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以下的特点:一、计算机网络从最初的“终端——通信线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模式的简单连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和广域网的不同的网络连接。网络连接的材料也从双绞线、电话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有线通信形式扩展到了可以使用微波、卫星等无线媒体进行连接的无线网络形式,传输速率越来越高,传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播区域也越来越广。二、随着各种多媒体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传统的单一服务的互联网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媒体服务,如网络电视,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建设和共享等。三、网络的应用范围也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而且计算机的处理模式从最初的大型主机的集中运算处理发展到了以个人电脑为主的独立运算。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好。其应用类型已经从最初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了集科学研究、信息处理、生活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  2.网络技术的应用  2.1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  一般在网络设计中,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使用率较高,其中70%的使用以太网,令牌环网的使用率也在25%左右。以太网作为一种基带局域网规范因其自身独特的拓扑机构简单、各站点故障之间独立不相互影响、易于扩充等特点与其他的网络相比更有优势,其在对传输材料的选择上,也是选用线间辐射较小、便于扩充维护管理、输送速率较高、价格低廉的易于其他网络桥接和联通的双绞线。但是以太网对总线的带宽和传输速率有比较高的要求。令牌环网常由于IBM系统中。其协议设计的较为周密;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保密性较好;有很好的实时性,能够实现高速传递和远距离传递;传送信息的方向单一,路由唯一,不会发生信息相撞的现象。但是这种网络成本较高,协议比较复杂,不易扩充,若网络中任一站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失去工作能力。  2.2目前使用的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主要涉及的是通信领域,现在以Internet TCP/IP 协议为基础的网络模式日益成熟。在网络中对各种热点技术的使用、开发、研究,使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使用的网络技术有:一、数字语音多媒体三网合一。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发展中实现了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有机的结合,即为三网合一,这样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方便了网络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率。三网合一是社会进步的需求和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的出现不仅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也促进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科学、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的发展。三网合一可以使人们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好的享受网络的便利,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 二、IPv6协议。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IP协议,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也不断的在完善,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广泛使用的IPv4。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和速率需求的日益增长。IPv4因其显其地址资源不足、路由选择效率不高、路由表膨胀、移动特性支持缺乏,缺少服务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等不足,逐渐被IPv6取代。IPv6是一个Internet协议的新版本,在旧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器探测,参数探测,地址自动配置,重复地质探测,地址解析等功能。 并且该协议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分析,主要有采用身份验证等方式阻止信息报探测、IP欺骗、连接截获等攻击方法对网络的入侵。  2.3网络技术的使用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渗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本文简单的举例阐述了网络的几个常用的方面:一、)电子银行。电子银行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在线服务系统,其本质是一种新型金融服务系统。主要的功能包括:金融交易卡服务、自动存取款作业、电子汇款与清算等。借助于网络技术,电子银行摆脱了传统银行的时间空间的制约,带来了货币交换与信息交换相结合的改革。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现代的办公系统,每个办公室相当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工作站,该办公系统是网络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例如人工智能、声音、图象、文字处理技术等。这种办公室系统的使用,更好的实行了资源共享,一种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高科技的通讯手段,主要有数据/声音综合服务、可视会议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加快了办公效率,提高了工作的正确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三、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现在成人比较热衷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的一种在线服务的系统,是一种完全颠覆传统校院式教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现在的远程教育日益成熟,几乎可以提供传统学习中的所有的课程,学员可以凭借远程教育,得到正规大学从学士到博士的所有学位。而且还突破了传统教育对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制约。这种教育方式,吸引了广大虽参加工作却还想继续深造的人。  3.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及网络的安全管理  3.1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越来越快的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网络科技也随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是集成化、智能化、开放化。分别对各种服务和多种媒体应用的集成,网络信息传输路径和处理手段的自动化及用户应用接口开放化和计算机网络的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高速化、移动化。对上网的速度和空间的制约提出了要求,现在对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和逐步的完善就是为了用户上网更为便捷,打破传统网络对使用环境的限制。三是网络技术的研究方向也日渐以应用服务为主。用户对网络的应用的需求,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研究与应用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2兴起的网络及前景  除了对传统的以太网和令牌网的使用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兴起了许多网络,例如光纤数据网、高速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等。本文简单的介绍以下两种网络。一是光纤数据线主要运用于高速、近距离的网络中,其独特的双环设计可以确保在信息的运输过程中,一环的损伤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由于光纤在数据的传输上损耗较低、抗干扰性好,该网络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而且管理由于令牌网和以太网。但是该类网络成本较高,而且光纤也还未普及,一般适用于政府、军事和大型企业。二是无线局域网。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技术,有无线信道组成。最早的运用于军事当中,现在已经逐渐的商业化。该网络可以让通讯信道得到充分的利用,用户之间可以获得极好的连通性和可扩充性。但是该类网络易于受环境影响。  3.3网络的安全管理  当网络日益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网络的安全进行管理。当前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一方面是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安全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众多的攻击手段的出现,诸如病毒、陷门、隐通道等。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在网络技术的研究中,对安全技术的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网络的安全需要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这些不足需要我们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完善。  总而言之,在网络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共同推动下,计算机网络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流,其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对通信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宽,以及与其他高新技术的融合,网络必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和多彩的生活,实现社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J].信息科学,2009(10):42.  [2]王敬茹;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02期  [3]李青;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走向[J].产业经济,2009(7):77.  [4]张帆;朱国仲;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2007,4.  [5]王菊;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硅谷;2010年0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