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了解互联网的教学功能,视互联网为一个线上教学平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高效地进行线上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互联网
在互联网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互联网的教育功能,然后将它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现说明“互联网+”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教学策略。
一、以互联网为学情前测的平台
学情前测,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以前,先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做好以学定教的工作。以让学生掌握笔算加减法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以前,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迁移学习的成果来完成自测。在教学以前,教师就告知学生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情,而并非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在学习新知以前就要完成测试:(1)请计算2845+57847=?;7843+74573+7477=?;68747-8569=?;74579-25745=?教师要求学生列出计算的步骤,以此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2)从以上计算题中选择一题,说明算理,通过完成这一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不是从算理的角度理解了计算方法。(3)说明7843+74573+7477=?这一题验算的方法,并说明学生可以想到几种验算方法,通过做这一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能不能把估算与计算结合起来,灵活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学生的前测结果,教师可以分析出全班的整体学情和学生的个人学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需求:(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料。(2)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集中讲解。(3)了解学生的层次,为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打好基础。
二、以互联网为推送知识的媒介
在开展数学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以互联网为媒介,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吸收资料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够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学习心态,让学生养成课前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学习植树问题为例。教师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完成以下的问题:要对县里的公路开展绿化工作,公路全长12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请你帮工作人员算算,绿化单位开展这项工程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的层次不同,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习题来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两端”是什么意思?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推送学习资料来学习理论。(3)请自己举几个实例来分析公路的植树问题,从以上的计算中,你得到了什么规律?(4)你能否把植树问题的经验应用于长方形的花园四周植树中,并说明它的规律?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抽象的规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5)你能应用以上的规律解决哪些几何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迁移学习的方法掌握植树问题的规律。学生如果要回答以上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就要结合自己的学情深入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当学生遇到问题后,可以应用互联网平台中的聊天工具,例如微信、QQ等与教师、学生交流,突破学习障碍。
三、以互联网为拓展知识的助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让学生看到前人曾经研究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文化知识及有趣的数学规律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深入探究知识。以学习圆周率相关知识为例。教材中限于篇幅,对于数学史的介绍不多,教师在课后为学生推送与圆周率有关的数学史资料。这些资料图文并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障碍。在学生完成阅读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前人研究过的数学问题:下面的等式表明,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数相乘得出圆周率。1.09999901×1.19999911×1.39999931×1.69999961=3.141592573。你能观察出这个数学算式的特征吗?你能应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这些特征吗?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这个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每一个因数,不考虑小数点,都是左右对称的。而在等号右边得到的,是圆周率的近似值。通过学习,学生对于数学史有所了解,并且觉得数学知识有趣极了,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提高。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互联网+”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此让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邓雪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研究: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探索》[J].林产工业,2020,343(11):127.
[2]易荷花.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3):201-202.
作者:柳柏锋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学区涝池小学
返回电子商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