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概念和定义,决定不同的研宄对象和不同的研宄范围。因此,如何界定句法单位,在现代句法研宄中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看待词、词形和词组。
BeonnKtoa严格区分了句法学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句法单位和句法对象。她指出,词和词的形式作为句法结构的建筑材料,本身是句法学研宄的对象,但不是句法单位。这是因为:(1)词和词形本身是词法学的范畴,是词法学研宄的内容和对象,因此是词法单位。句法研宄的是词与词形之间的联系及其在构成句法单位中的功能,而不是词的全部性能和词本身,把词和词形作为句法单位,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在句法单位的结构中,无论是在词组、单句还是复句中一定要表现出某种句法关系。换言之,所有的句法单位都是由某种句法联系手段连结起来的一种组合。这种组合可以是述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述语性的,但一定代表某种句法关系特征。而词和词形却无法表现这种句法关系,它们只能是单个的词或词形,这些单个的词一旦由句法联系手段连结在一起,便构成了词组或句子。所以说,词和词形中没有、也无法表示句法关系,因此也不是句法单位。(3)在句法结构中,句子可以以单个词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它应被称为单成分句(单部句),而不是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话语环境中,它不是以词的身份,而是以句子的身份出现的。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句子,可以由一个词构成,也可以由在句法上有联系的几个词构成,例如,HacTaaoCBoaTHCTajoxooHyc等。由一个词的形式表示的单部句,实际上有被扩展的潜力和可能性:连结说明它、补充它的成分.而词和词形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潜力:它一旦被扩展,便不再是单个词或词形了。
2.词组和句子
BeonnK〇Ba(1977)认为,“句法学一方面研宄词与词的形式的联系规则,一方面研宄这些规则得以实现的单位一一句法单位”。词组和句子是句法学研宄的两个单位。在句法单位的体系中只存在一个判据:述语性/非述语性。按照她的观点,词组应定义为词与词、词与词形或词形与词形在句法关系上的非述语性联合。根据这一定义,任何一种非述语性结构,只要是以句法关系为基础,并能表征某种句法关系的实现,无论是从属关系还是组合关系,就应承认是词组。与BhhoipgB和mBegBa的观点相比,她对词组概念的理解和界定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词组既包括词的从属组合,也包括词的并列组合。
在区别述语性和非述语性句法单位的差别时,BeJTOIHHKOB指出,这些句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纯语法性差另别无论是词组、单句还是复句,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内容(真值内容)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条件是词汇的语义成分相同(表义词素相同)试比较:三个不同的句法单位表达同一事件,所区别的只是它们语法上的差别所决定的意义含量上的差别。因此,句法单位之间的区别特征是:词组(非述语性句法单位)——与话语环境没有相对应性,没有讲话人的评价;单句(述语性句法单位)——所述事件与话语环境相对应,讲话人对客观事件内容作一次性评价;复句(多述语性句法单位)一一无论是与话语环境的相对应性,还是对客观内容的评价,都是按组成部分分别实现的。这些特征构成了句法单位的基本的定性特征,并决定了它们的形式结构原则。
3.句法关系模式
句法关系的体系化(模式化)研宄,是BearnmKOBa句法理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句法单位都是由一定的句法联系手段联合其组成部分构成的,也就是说,句法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分都处于某种句法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从属关系”是一对基本的句法关系,任何一个句法单位,无论是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表现出其中的某一种句法关系,非此即彼,必择其一。这种关系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句法形式体现出来的.作为句法单位各个组分间的纽带,句法联系手段一方面揭示了句法单位结构上的联系——句法关系;另一方面它本身借助于一定的语言手段来表示。因此,句法联系手段和句法关系构成了句法理论中基础概念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也成了句法研宄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性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BeananKOB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传统的描写方法不同,她把句法关系从各种句法单位中抽象出来,作为凌驾于所有句法单位之上的抽象模式,从结构上、语义上和功能上分析这对句法关系的区另IJ特征,并指出,组合关系和从属关系的最根本的区别语义特征是句法单位各成分间“有/无决定性关系”,也就是从形式一结构上看是否有“决定一被决定”、“主要一次要”、“主人一仆人”这样的对立关系。从属关系体现了这样的对立关系,而组合关系中没有这样的关系。从功能上讲,从属关系连接的各成分充当不同的角色,起不同的功能作用,而由组合关系连接的各成分具有同等功能作用。
4.不同句法单位的类质同像现象
类质同像现象在这里指句法单位之间或在形式上、或在功能上等方面相同或相像。BeannoB对句法各单位的类质同像现象的论述,最早出现在她于1974年发表的《句法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一文中。文中主要论述了词组与复句的该类现象。此后她相继研宄了名词的格的形式与从属句、简单句中主体与客体的类质同像现象,以及词与句子在聚合体范畴内的这类现象。她把在句法体系中存在有类质同像现象这一思想,看做是确定一系列看似彼此相距甚远的句法现象的概念和定义的基础。基于这样的理解,她从上述的句法结构的不同方面,对各种句法单位做了比较分析:
①在形式上,词组和简单句具有同像现象:都是词与词的形式的组合;而复句则是由两个以上的述语结构组合而成,至少在其组分中有一个是述语结构。
②在功能上,简单句和复句构成同像:都是完整的句法整体,都是完整的语言交际单位;而词组则不同于它们,词组不是最终的交际单位,单个的词组不能参与交际——它不具备交际功能。
③在句法关系、组合类型、联系手段和结构意义上,词组和复句都构成类同现象:首先,词组和复句都是由至少两个或几个组成成分构成的,它们永远不会是单成分结构,而简单句则完全可能是单成分句;其次,词组和复句都表示出相同的句法关系:两大句法关系——组合关系、从属关系,而简单句只能表现从属关系,组合关系无法用于简单句;再者,几乎所有的连接手段都适用于词组和复句,而简单句所显示的关系,无法使用连结手段表达;最后,词组和复句具有相同的语法意义,或结构意义:词组和复句都具有简单结构(最小结构)和复杂结构简单结构是一次性采用句法连接手段构成的结构,是句法学研宄中最低一级的研宄对象,句法研宄正是从区分句法单位的最小结构这样的概念开始,揭示最小结构中各组成成分间的句法关系;复杂结构是几个最小结构的组合,是句法学研宄中的二级研宄对象,对复杂结构分析的目的,旨在揭示最小结构之间的组合规则和组合类型。
不难看出,句法层次间的类质同像现象要求有与此平衡的概念化机制,例如,由词组和复句的同像现象引申出它们分类的相似性。BeonrnKooa根据这一规律性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最小结构和复杂结构的概念、组合和从属的概念,并根据词与句子的同像现象,提出了在句子中存在有聚合体结构的概念,句子的派生聚合体概念等。这些概念被应用于句法研宄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从而构成了句法学完整的体系性和对称性。
5句子的形式结构模式
句子的形式结构的描写是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和研宄方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句子进行分析研宄和抽象概括,找出各种类型句子的最小的典型结构模式。这种以“句子最小结构模式”概念为基础的句子形式结构的最新描写方法,于60年代出现在俄语学界,并用于《70年语法》和《80年语法》.这种结构模式具有很宽的适应性——可用于很多类型的句子。与此同时,它具有极大的抽象性,它只包括能构成述语单位(又称述语核心)的句子成分,而完全忽略了那些不是述语单位的成分,如那些能揭示句子中按“词+词的形式”构成句法关系的成分,包括那些对谓语进行扩展所必须的展词成分,等等。“在词组和简单句体系中,只有最概括、最抽象的范例才能够不要求指明其词汇填充的规则和倾向”。因此,这样的最小结构模式远非在填充任何词汇的情况下都能构成作为称名单位和交际单位的现实的句子。例如,句子rpiTHnPueTeJTH•和3ecc.纳入相同的结构模式:N1+Vf(名词一格+动词相应的变位形式)可是,如果第二个句子只按模式来填充词汇,却无法得到现实的意义完整的句子。
BeJieuaiKOBa认为,句子不仅仅是述语单位,而且是称名单位和交际单位,因此,必须承认,句子信息含量的相对完整性是句子主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性能特征。所以,在进行句子结构模式化处理时,不仅要考虑作为述语单位的句子的形式结构,而且要考虑作为称名单位的句子的意义结构,也就是说,应同时考虑句子在纯语法结构上的完整性和意义上的完整性。根据这样的理解,句子的最小结构模式包括的成分要多一些,但限制在构成“独立的语义”和能完成“称名功能”的最小范围内。例如,在N1+Vf模式的实际填充过程中,与该模式相符的只有rpynPueTie.这类句子,而对于句子〇hhooyTuec3gc.来说,N1+Vf模式中应添加表示处所意义的状语成分Adv-loc/N2...loc(式中N2...loc——任何具有副词性处所意义的名词间接格形式)依据这个观点确定的句子最小结构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句子主要成分”的学说,将补语成分也划入句子必须的结构模式。
基于对句子最小结构模式的上述理解和定义,Beeihhkob等人提出了句子的扩展结构模式的概念。扩展结构模式是最小结构模式加上实现句子意义所必须的基本结构成分(ocuyTBb力K〇Mn〇HeHT)例如,模式N1Vf+表示处所意义的成分Adv...loc/N2...loc,构成的扩展型结构模式:1VfAdv...loc/N2...loc。这种模式的实现便可生成:〇HT〇〇.这类现实的语句。又如,N1Vf+表示客体的补语成分N4,构成模式:N1VfN4:Hn〇MT〇ygoeMFTBee.综上所述,句子的扩展结构模式是一种比句子的最小结构模式更完整更独立的抽象结构模式。由这种模式生成的句子,具有意义上的完整性,同时具有实现称名功能的能力表示事件、情景或主题。
6句子的意义结构
众所周知,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的传统句法学,并没有注意句子意义方面的描写。那个时期的句法学研宄只是把那些句子形式,特别是把由具有不同语法类别特征的同族词构成的句法结构作为研宄的对象,例如,〇H6oeeT.—〇hStoee.—EMySojtbh.以及同一词的不同形式:〇hp6〇TaeT.—EMypSoaT.正如H.旦.APtthob(976)指出的那样:句法作为语法的一个分支,它努力不超越语法自身的范围界限'
BeeuaiKOB指出,句子意义是其本质不同的各种组分的综合体:结构意义、内容意义(思想意义)和交际意义。这一提法,为更进一步揭示句子结构和语义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而在句子的语义研宄方面,她提出了这样的思想:在句子的内容(语义)中,并存着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意义,借用瑞士学者的术语来表达::utTm(客观意义——表示真实的客观情况,Mgc(主观意义)——表示思维主体对该客观情况的态度。
BeeuaiKOB概括总结出俄语句子内容中的三种必需的主观意义:1)述语性,即现实性一非现实性;2)目的意向性,即疑问性一非疑问性;)说服力,即可靠性一非可靠性.第一种主观意义是根据述语自身的特征而实现的时间意义和情态意义(讲话人制定的句子内容与客观实际的关系)的综合体的统一表现“H〇ySiJietcmhh.—BweSsH〇yTeM〇aH;nyCTTHTTySbTJTeSbTTMHH”第二种是讲话人的交际目的的表现,即他只想向谈话对方传递包含在句子中的客观信息,还是意欲了解对方就传递的内容的某种反馈:“n〇MAnpme.—n〇MAnpnme;第三种是讲话人从他的确信程度,即对有关知识的自信程度,对句子的客观内容作出的评价:丑0〇jguga.—r.'俄语语法结构迫使讲话人在通过语法形式构成句子时,使所要传递的任何信息都具备这些主观意义。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句子都必须具备上述三种主观意义,对这三对参数作出必择其一的选择。这些意义参数的不同组合搭配,便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语义含量和情态意义。
7句子的“三项式”理论
“三项式”理论源于捷克语言学家少Peame旦aom在“AthreelevelapproachtoSyntax”一文中提出的“从三个层次的不同角度研宄句法”的思想。早在60年代,在对复合句进行研宄时,BeemnoB就接受了这一思想,并给予了应有的评价。她在充分肯定这一思想对句法学理论和俄语句子实际描写的“革命性”作用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对复合句独特的分类。这一分类原则是她当时撰写的博士论文的理论依据,并依此完成了科学院《70年语法》中的复合句的描写任务。在此过程中,她的句子的“三项式”理论己日趋成熟,并开始用这一新的理论观点来审视现代句法学的内容和组合配置^1977年她主编出版了《现代俄语》教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理论思想。在1981年和1989年的再版中,这一句法学思想己经相当成熟,成为贯穿整个句法学体系性研宄的一条主线。
所谓“三项式”理论,是指在句法学研宄中,存在三个不同的研宄侧面,亦可称作句法结构中的三种机制:结构机制(KOHCTpyKTHBHOeycTpOcTBO)、语义机制(ceMaHTTuecKoeyCTpOCTBO)和交际机制(KOMMyHUCaTHBHOeyCTpOCTBO)。这三种机制(侧面)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句法学研宄的完整体系;而在每个句法单位内部,同样存在着三个方面或三种形式的内容:形式内容、语义内容和交际内容,这三种内容是实现句子的话语交际功能的三大要素。
这一理论思想的先进性在于,它改变了对句法学现象的整体看法:从传统的、只要求研宄人员去寻找所研宄对象的统一的线性分类的单层次、单侧面的句法学观点,转向全方位的、大范围的句法学研宄,以便找出句法结构的多面性特征,建立一个能兼顾到句子的三方面的所有本质特征——形式特征、语义特征和交际特征,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各种情形的多维分类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项式”理论研宄的初期,吸引BeJTOIHHKOBa注意的是该理论的区分性功能电PHUHiPTOH^HCHJia),使她在句子中看到了三种不同的实质,并力图证明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建立用于研宄和描写句法各个方面的概念化体系。这一研宄的结果是,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句法学体结构句法。
在此之后,她的研宄重点转向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移向了它们在对称/非对称界面上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问题的研宄,从而揭示了该理论的联合性功能(HapipyTomaTCura)这一研宄的理论和成果,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她(995)提出的“句法学最终将趋于联合”的论断。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