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经济学与公共自行车关系概述
毋庸置疑,公共自行车站点配置问题实质而言是一个经济学问题。那么就应该采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以探寻解决的途径。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释,是指在消费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显著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消费不具有排他性,意味着某个人并不当然享有某个物品的所有权,与此相对应的是整个社会共同占有,更为详细的限制是,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并不能当然地排除其他人对这一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则是指物品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其边际成本为零,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影响他人对这一物品的消费。
二、“经济人”视角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从上述论述可知,主流法律经济学的理性定义基于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换言之,期望效用理论是人们决策的关键。随着法律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加深。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英国经济学家科斯指出,可以把法律经济学研究制定相应的经济学模型,应用到社会生活领域。因此,在高校公共自行车的站点规划问题中主要由于公共自行车的流动性,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站点在某些时刻自行车数量过少,用户不能及时借到自行车,与此同时,某些站点在在这一时刻又因为站点的个数少而无法归还自行车,这就形成了一种经济学上的“供需不平衡矛盾”,因此,如何合理配备每个站点的自行车数量,是高效率布置自行车的重要问题之一。当然,在公共自行车系统中,引入“经济人”这一概念可能更有利于解释问题。“经济人”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认为“自利性”是“经济人”的本性,“利己心”是每个人从事社会活动的动机,按照他的看法,每个社会中的人都是一个追求实现自利益的个体。因而根据该理论,不难得出,公共自行车实际上是一种共享经济,每个“经济人”又是互相影响甚而是互相带有牵制意味的。
三、校园公共自行车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公共自行车在校园中的现状
公共自行车俨然成为高校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其同时具有节能环保、健康运动以及改良社会环境等特点,从而公共自行车提升了校园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在短距离行程上,公共自行车代替使用机动车,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符合打造绿色环保、畅通、宜居健康的生态发展理念,也进一步缓解了校园内的交通拥堵。江苏大学校园范围广阔,因而,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对于学生宿舍、足球场、篮球场、食堂以及校门口等重要地段合理选址站点,让学生借车更为方便。总计11个站点,350余辆自行车。无疑,这些站点的设置为师生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的问题
公共自行车在提供我们便捷出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用户需求。在每周周一至周五期间,上午的课程阶段为每天早上7:40起成为上课高峰阶段,或者是11:50至12:00下课高峰阶段;与之对应,下午一般而言为1:15开始和17:00开始成为高峰阶段。与此相应的是人流量的高峰,必然导致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激增,这两个阶段人流大致往返于教学区与生活区(包括宿舍和食堂等),因而在这一时段,现有站点的自行车无法满足需求。因为自行车维护不及时,因而公共自行车的破损问题处于尴尬境地。众多师生反映,由于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缺乏公德心,在使用时缺少爱护意识,因此公共自行车出现链条松动、车闸失灵等问题屡见不鲜,加之相应的维护人员不能及时对已经破损的自行车进行修理更换,因此在校内公共自行车站点,有较多自行车已经无法使用,给用户造成不便。
3.公共自行车系统站点优化措施
公共自行车系统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经济学模型,可以通过上述“经济人”的概念和“理性选择”概念加以阐述。首先,针对第一种情形,既然在相应的高峰时段,对应的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公共自行车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可以考虑通过在附近增设一些小型站点,进而实现人流量的分流、引流,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借还,从而使供需关系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自行车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各个站点的实时车辆状况,及时运载一定数量的自行车进行调度,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第二,管理方提高维护效率,增强使用者的维护意识。针对校园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的现象,应当组织维修人员应定期对自行车进行检修,避免因自行车损坏而无法使用的现象。在定期维修的同时,还应加强师生对自行车的保护意识,可以制定完善在借用期间自行车损害的赔偿措施。针对雨水侵蚀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简易顶棚的方式,加以避免。综合而言,公共自行车的问题还在于管理协调,可以针对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区域,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进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增加管理特色。校园公共自行车的运行根本目的在于方便师生出行,为了让公共自行车在校园内顺利运行,管理方需要进行站点间的进一步优化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能源现状认识的逐步加深,民众日益重视绿色交通出行的方式。在公共自行车在全球普及的背景下,校园内专门使用的公共自行车也越来越被各大高校青睐。因此,针对相应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进行优化配置,以法律经济学为视角,值得今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洁明,祁新娥.统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美]R·A·波斯纳.正义/司法的经济学(文从4)[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韩慧敏,张宇,乔伟: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J].城市交通,2009(4).
[4]王在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模式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