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法对策研究
产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是指某一地区特定产业所拥有的资源、知识、技能、信息和价值的集合体在市场竞争中不易被模仿,并能够带来超额利润论文联盟http://的独特能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体现在资源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美国产业发展受到日本、西欧等的挑战,从而对产业竞争力逐渐重视。因此美国的学者开始研究产业竞争力,其中最具权威性的理论成果是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生产力水平优势),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其关键又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提高效率,这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创新优势。波特的“钻石模型”是目前竞争力产业理论最主要的理论框架或分析范式。
一、广东省产业的发展概况
1.广东产业发展的成就。随着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和进一步整合,广东工业产业的转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有效地加快了东西两翼及山区与珠三角产业对接的步伐,在带动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工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珠三角各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腾出了空间。2008年7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义、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和主体产业群以及重要载体,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从而形成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思路。《决定》所提出建设八大载体的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数字广东、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已基本完成。
2.广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人民币对外币的币值被迫上升,这都预示着要素高成本时代的到来。过去的低廉为过去20多年来,以高资源、能源消耗,低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为特征的“三来一补”投资、出口驱动型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二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当前,广东省已经越来越不能主要依靠低价格的资源、低标准的环保和低水平的工资福利来维持产业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发展要求。过去那种以外延、速度、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起的作用几乎到了极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摆在广东各级政府和企业家面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珠三角有不少企业已逐步将生产基地外移至珠三角边缘地区,如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以及毗邻的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其主要目标就是突破珠三角土地紧缺、发展空间不足的局限,降低供电、供水和劳动力成本以及防治污染等费用。目前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如果仅仅是解决暂时性问题的平移,仅有产业成本的降低而没有技术上的升级,其生命力也是有限的。不久的将来,接收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地区将面临着今天珠三角同样的挑战,可能会产生第二次产业转移的问题。
目前所面临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目标,已经不再是某一产业发展的问题,作为地方政府首要考虑的是构建一个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
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论文联盟http://型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由一个核心(有机产业群)、一个支撑(产业辅助系统)、一个依托(产业发展环境)构成。只有构建一个现代产业的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传统制造产业改造与提升竞争力的措施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具有深刻的产业经济根源。其突出问题是:传统产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面对成本上涨压力越来越缺乏机制弹性,层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技术产业尽管具有技术优越性,但技术创新的巨大“破坏性创造力”缺乏有效的新商业模式支撑,而且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本轮高技术发展已进入高平台期。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要在基本完成初期工业化后,建立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所要求的更先进、更发达的产业体系。所以,要建立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在传统制造业方面,首先是对重点产业的结构加以调整;其次是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再次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第四是要正确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最后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制造业的集约化、清洁化和精致化程度,形成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有效竞争、分工合作的产业组织结构。
山东依仗其为能源大省,在全国能源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其逐渐形成了以“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为特色的“群象经济”,却与珠三角“蚁群聚塔”式的“三来一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尔、海信等以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成为驰名国内外的大型家电企业;而兴起历史比它们更早的广东家电企业科龙、美的现在却难以与之比肩。山东已经拥有数量占全国第三位的中国电器名牌产品,由此形成的企业“先锋”梯队成为推动山东经济之“轮”前行的不竭动力。正是靠着这种内源经济和基础产业雄厚的优势,令山东经济一路走强。而广东省所走的路子似乎是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决定》所提出的推行节能减排节地工作排名制度,确保使之成为“硬约束”;设立现代产业导向专项资金。2008~201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引导投向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大力实施引进创新和科研团队计划、留学人员来粤创业计划、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计划等”三大引才计划”;建立省发展现代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编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大力建设“新十项工程”;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政策,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等六大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2011年2月,广东省经信委正式印发了《2011年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以下几那成《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了2011年广东产业政策工作总体思路突出调结构和转方式,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和加快实施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为“十二五”开好局。培育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广东产业政策工作之重点内容。《工作要点》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到2012年,超五百亿元企业应达到20家以上,其中超千亿元企业达到8家以上。为此,广东将拟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支持和推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换机制、升级转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超五亿元、超千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超大型企业集团。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上,广东将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修订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指导目录,将其作为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依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制定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推动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合理布局,营造发展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良好应用环境。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植
尽管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具有非常强的资源节约、能源替代、环境改善、市场扩展、效率增进、民生受益等正外部性。但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方面,决不能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发展。应当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广
东省明确战略部署,确立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率先发展、其他产业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十二五”规划中,广东省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此前自2008年开始,广东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也是为了让珠三角产业升级,淘汰附加值低的产论文联盟http://业,引进新兴产业。经过3年的“腾笼换鸟”,在珠三角各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初露锋芒:在深圳,生物产业正成为领跑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2010年,深圳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30%,超过了另外两大新兴产业互联网(24.2%)和新能源产业(29.3%)的增速,产业规模位居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前列。东莞已拥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新光源、新能源、新显示为主体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未来5年东莞市将投超过100亿元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海洋工程装备、航空产业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其次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最后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四、政策倾斜与扶持
面对着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要求,作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工作,这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法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国内经济法研究领域中逐渐形成了以规范、整合与发挥经济法潜在效力的“促进型”(又称励进型)经济法。“促进型”经济法摆脱了“限禁型”经济法对于社会经济管理过于单一、制度化的现实,而是利用具有积极性、倡导性、鼓励性的新型法律手段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奇迹中法律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最关键的,政治制度、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规范产业发展的经济法律制度中,产业政策只不过是经济法的一种温和之产业法的代名词而已。
广东省政府2011年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目标,以“五个加强”的措施予以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二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四是加强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五是加强财税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与西方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体相比,我国政府对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急功近利式的政绩观和官员考核升迁机制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往往会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的规模以及数量等看得见的指标上。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转变政府的定位,对政府影响资源配置的权力加以约束,消除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规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和官员升迁机制;要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五、社会发展环境的配套与改善
在目前产业发展的状况基础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对传统的制造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是促进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宁波提出了加快提升四大核心竞争能力的对策: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升资本配置能力,三是提升市场支配能力,四是完善城市发展环境。绿色广东、信用广东建设,创新政府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推进资金、原料、人才等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实现,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经济技术基础外,离不开社会创新环境和社会协作体系的形成。就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们不可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一体化创新链条,而必须通过市场从企业外部获取创新资源,完成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因此,完善社会创新环境,建立由独立的技术研发机构、社会技术咨询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与融资机构,同企业自主技术研发机构一起组成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社会化协作创新体系,是推动自主创新、增强自生发展能力的关键。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11年6月29日考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曾经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从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起,努力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品都达到先进水平。只有广东省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个产品都大道了现金的水平,那么广东省的产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了客观现实之必然。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