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工业论文

节能减排技术在新型煤化工的运用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91人 

  摘要:煤炭能源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倡导下,社会整体发展方向朝着绿色、节能以及环保方面发展。因此,为了推动绿色发展和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煤炭化工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煤炭化工发展模式,主动积极的响应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生活模式,贯彻新发展的科学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为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节能减排技术;煤化工;运用分析;建议

  节能减排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会每年开展一次全国节能宣传活动。通过多重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相关环保知识,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当然,对那些发展相对迅速地煤炭化工企业,更应该做好节能减排等环保工作,为节能降耗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基于此,通过对煤炭化工企业的多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了节能减排的主要意义、相关节能减排技术以及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1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概述

  煤化工是指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化学加工使得煤炭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制品的过程。具体包括煤炭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化工等。从既往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先后完成了近千万吨的煤炭直接液化、17万吨煤炭间接液化制油、60万吨煤炭制烯烃、40.5亿立方清洁煤制的天然气工程项目,相关煤炭加工技术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工程建设企业结合当前的实际工程情况,在煤炭化工企业建立相关工程项目,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1]。在煤制烯烃方面,曾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煤制烯烃工程项目即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于2014年3月在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开工,完工竣工投入生产时,企业的甲醇制烯烃的最大规模可达到361万吨/年,为内蒙古以及周边省份提供了充足的聚乙烯、聚丙烯等优质产品。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某著名的煤炭制造集团可以每年产出55万吨甲醇制丙烯产品,产品纯度高达99.85%,促进我国煤炭化工行业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然而,传统的煤炭化工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的整体需求,也并不符合我国的长远规划策略,由于企业的生产设备陈旧老化,加上相关操作人员的生产技术落后,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巨大、对周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其中,煤炭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高出了全国平均的11倍以上,与我国现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季度违背。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该建立高效清洁的煤炭化工生产模式,由于我国相关煤炭化工技术还不够成熟,相关产业发展还在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都有待提高和规范,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利用情况都需要优化。

  2煤炭节能减排的主要意义

  2.1减少了恶劣环境的发生

  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减少了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的突发状况,逐步降低客观环境因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也避免了碳基燃料消耗过大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发生[2]。

  2.2确保了我国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良性发展

  运用新型的煤炭节能减排技术,可以保证我国的煤炭产业结构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使得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水平行业的发展受到相关政策的抑制,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加强对高耗能产业的相关控制,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2.3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开展煤炭节能减排工作,相关部门加强用能管理,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而降低消耗、简少损失和污染排放,防止了浪费现象的发生,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经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4其他的现实意义

  煤炭化工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资源和环境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情况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加快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开放型、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模式,才能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3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使用情况

  3.1甲醛合成技术

  甲醛具有很大的毒性副作用,对人体危害极大,是一种反应性很强的化合物,闪点60℃,沸点-20℃,熔点-119℃,它还是一种具有窒息作用的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气体可燃,对皮肤黏膜具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诱发癌症。在新型的煤炭甲醛工艺中,颠覆了以往的资源消耗过大现象,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具体操作方案如下[3]。除此之外,在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尾气循环法生产甲醛也较为常见。该种方法的操作工序如下:首先,将生产原料由高位槽进入甲醇蒸发器蒸发后进入料气混合器;其次,空气经过过滤器进入预热器,加热后与从甲醛吸收塔顶部出来的部分尾气混合,经鼓风机加压后也送至进料气体混合器;最后,从混合器混合出来的气体进入甲醇反应器,反应器内甲醇氧化成甲醛,并放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被导热油带出,温度控制在325℃-385℃之间。详见图2,即应用此原理研发的拓普索甲醛工艺。

  3.2氨合成技术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简要流程(见图2)。(2)原料的制取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N2或将空气中的O2与碳生成CO2,除去CO2得出N2;H2:用水和燃料(煤、焦炭)在高温下制取,用煤和水制成H2;(3)制得的H2、N2需要净化,除杂质,再用高压机高压;(4)氨的合成:在适宜条件下,从合成塔中进行。(5)值得注意的是,合成氨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反应要有较大的反应率,其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氨气主要含量。在煤炭化工企业减排工作中,常压固定床无烟煤富氧连续气化技术也是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新型技术,其特点是采用富氧为汽化剂、连续进行气化、原料可采用8.5-10.5mm的无烟煤或焦炭,提高了进厂原料利用小效率,对大气无污染、设备维修工作量小,维修费用较低,适合用于煤烟较少的化工企业[4]。

  4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建议

  4.1提高焦油工艺技术

  应坚持三个原则:其一,在保证煤炭产品质量、产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前提下,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焦油处理技术,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精馏设备的技术水平,来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其二,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其三,应该充分利用工艺余热,较少工艺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具体的焦油蒸馏工艺过程如图3所示。

  4.2提高废水净化处理技术

  该种技术主要是将煤矿井排水和水仓容量有机结合,利用放水孔流量调节、排水系统能力调整对定向钻水处出现的废水进行排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煤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煤炭处理技术,对相关化工问题及时的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解决。

  4.3优化并提升煤炭高效洁净技术

  相关技术人员应对化工过程的操作流程全面把握,确保煤炭联产,进而获得利用企业生产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逐步实现二次能源以及附加高价值的产品再利用好,在能源污染排放符合国家认定标准的情况下,实现综合的利用煤炭的使用价值,最后建立全面的环保的能源体系。

  4.4将环保技术和科学处理技术有机结合

  在煤炭节能减排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尽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即要保证设备尺寸应用效果最佳,生产操作流程最优。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断开发和探讨,研制出了降低能源消耗非常小,可以二次回收利用的生产设备,如新兴的反应器、热交换器以及塔板设备等。由此可以看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关人员的自主创新,只有加强化工处理技术的精确分析和良好应用,才能够不断提高化工技术水平,建立节能、环保的煤炭企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5]。

  5结语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是我国新型煤炭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相关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并设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监督系统,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和落实进行督促和检查,形成全面制衡的节能系统,最后实现社会乃至全球的高碳能源低碳排放。同时,在煤炭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应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很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宋玲玲.节能减排技术在新型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分析[J].石化技术,2020,27(1):246-247.

  [2]赵爽.关于煤化工行业降负荷生产响应重污染天气应急的问题与思考[J].化工管理,2020,47(15):52-53.

  [3]吕建军.煤化工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J].化工管理,2019,46(35):68-69.

  [4]李军直.关于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J].冶金管理,2019,42(21):130+136.

  [5]樊奇.煤化工企业中电气节能技术应用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0,14(10):111-112.

  作者:巩强 单位: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返回工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井下绞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上一篇: 工业设计教育优化策略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