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决定了其工业设计的发展,而工业设计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其代表综合国力的地位被世界所熟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他们的工业设计,相对而言,我国的工业设计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工业设计发展缓慢,与教育水平跟不上有很大关系。现代大学教育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其本身的实力水平都受到了限制。要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就要发展工业设计,要发展工业设计,就要发展其教育,这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教育;实践
1现代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1.1设计与工程的矛盾
世界上最早的喷气式客机“彗星”生产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其造型与老旧的螺旋桨推动客机多有不同,采用的是最流行的流线型外观,而为了保证美观,客机的窗户被设计成与当时的建筑风格相似的方形,放弃了传统的圆形[1]。在客机反复起降过程中,因为大气压力的急剧变化,方形窗角造成金属疲劳而产生断裂,引发了两次全机破裂解体并机毁人亡的惨剧。事故首次将工业设计师和工程设计师的不同推到了台前,让人们认识到工业设计师如果只管外形美观,将需求关系本末倒置,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牺牲物理需求,就会造成类似这样的惨剧。工业设计师在很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是造型师,其工作只涵盖产品的美观性,行业发展之初有相当多的产品设计师是从美术和建筑领域转行过来的,人们对工业设计师的认知也不全面,认为产品设计就是设计产品的外观造型,直到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成熟,尤其是波音公司利用其设计出了波音707,号称世界上最可靠、最先进、最舒适和最安全的喷气式客机,人们对工业设计才有了正确的认知,工业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是相辅相成的,工业设计师也需要考虑产品尺寸参数、人机数据等,以便于确保产品在符合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贴合人们对美学的需求[2]。
1.2大学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根据二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工业设计迅速成熟起来,并且发展出了新的分支—人机工程学。而战后很多国家都急需重建,此时工业设计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生产力的恢复也更为迅速,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工业设计对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及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性。国家重视工业设计,就会扶持其迅速发展,因此我国工业设计大师柳冠中先生就曾经说过,工业设计水平高的国家生产力发展就快,这是相辅相成的。国家的重视使不同院校都开始建立工业设计领域的专业,虽然名称不同,但其研究领域大致相同。但哪怕包括清华美院在内,国内院校对工业设计这个专业的理解,仍然存在片面性。院校内开设的课程大多是理论课,而其中基础课“美术”“美学理论”等课程更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认知,但也同时混淆了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区别。鉴于校企合作机会少,学生很难有机会面对真正的客户,而他们在校期间服务的大多数是老师,但很少有学生能将老师和客户真正区分开来。尤其是近十年内大学教师队伍年轻化,大多数大学设计专业的教师都没有设计师相关的从业经验,这样的教师只能将自己纸上谈兵的经验讲给学生听,使学生越来越脱离真实的市场和真正的客户。哪怕有部分高校资金充足,建立设计实验室,大多也只是购进几台辅助设备,比如3D打印机、注塑机、油泥模型烤箱等,这种实验室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二维转向三维,同时也存在缺点,即没有设计从业经验的教师只能将实验室经营成为一个加工车间,却还因为设备昂贵而无法随时投入使用。
2从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2.1实践部分
部分院校在努力将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一个设计思想成为一件设计成品的历程,但大部分院校未必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鉴于校企合作难以完成,尤其是部分二本院校本身就不受重视,不被信任,因此该类院校大部分的实践都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的形式完成的。但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参加设计比赛,学生通过实践学到的知识因人而异,他们统一存在一个问题—过程不完整。这个不完整指的是学生参与后的结果与反馈的丢失,即学生知道自己的设计作品落选或具备不足,但具体需要修改的地方及如何修改等问题,却是教师没有指导的。学生本来就在学习中,他们的思维并不完善,也无法顾及全面,因此让他们自己思考这些问题肯定存在很大的漏洞,而且教师对造成结果的原因不重视,引导学生渐渐养成不重视结果的诱因而只注重结果的习惯。因此在实践环节,不只学生,包括教师在内,都需要随时思考自己的设计作品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哪些要求、无法满足哪些要求、造成落选的原因有哪些、设计还有多少不成熟的地方、多少需要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等。换言之,就是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随时思考和分析自己在设计比赛中的得失、能力的进步、眼界的开阔等内容,而不是一味追求名次和结果。
2.2课程设置
王受之教授在分析国内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曾说过,学校的教学重点都立足于形式创造的训练基础,主张时尚的外形特点,而对于产品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是忽视的[3]。现今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对美学的基础课和技能技法课,比如“手绘”“形体练习”“计算机辅助建模”等课程,相对比较重视,排课力度大,而对于“人机工程学”“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语义学”等课程,排课力度较小。这种排课方法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更重视形体训练和技能练习,对其他的理论和实践课重视程度就相对减少。同时,“人机工程学”等课程,也多以理论课的形式出现,以教师传授为主,主张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和数据基础,但却不传授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导致这些知识点也只是一堆文字,对学生的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这些课程实践部分的弱化,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甚至将实践内容当作理论内容来讲解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自己所学无用的感觉,因为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等他们到达工作岗位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转化成实践内容。所以就如同包豪斯当初设置课程时做的那样,对于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这个专业而言,美学基础只是一个形态美的引导作用,适当将这些美学基础课程从排课中减少占比,或者以实践的形式传授,然后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设计所需的所有技能技法和操作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循序渐进地构建成一个大网络,让学生身陷这样的网络,但不会迷失自我,而且还能紧贴网络遨游其中。这一点需要教师对其所教授的课程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认知,比如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中,产品形态设计是前站,人机工程学是基础,产品语义学是加深,还需要辅助于材料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等内容,这些课程就是相辅相成的。
3结语
哪怕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工业设计师的认知还停留在他们负责让产品变得好看这个层次上,认为外观造型就是设计师需要关注的东西,而如何让这个产品成为现实,是工程师的事。但波音公司和菲利普公司的成功告诉人们,工业设计师也需要掌握工程技术知识,把握尺寸数据的规模,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们造成危害。而要成功地培养这样一个工业设计师,是需要从院校内就开始改变对工业设计师的固有认知。设计师不是设计式样的,或者说不仅仅是设计产品的式样和造型,也同时需要兼顾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应用、工艺手段、加工方式,还要考虑客户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是否易于学习和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等。因此,如今的工业设计师在学校时期就需要学习形态是如何设计的、材料是如何选择的、工程结构是如何成立的。工艺加工有哪些选择、如何实施操作等内容,需要学习人机工程学数据的由来和使用,学习产品语义学、设计心理学等内容。这些课程是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依次被学生所熟知的。他们不仅要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还要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应用,学会如何将一个不成熟的设计思想,一步步演化为成熟的设计作品,不断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教训,成长直至成熟。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刘杰,段丽莎.产品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田园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返回工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