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结构分析

2022-12-01  本文已影响 24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人才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诉求

  1.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结构分析

  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规格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常来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将从事企业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并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成长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而决定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对复杂演变的市场环境的识别与反应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形态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机会的把握能力和危机的防范能力,这些能力是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点。具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处理专业性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经营管理与决策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经济与管理环境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有效地经营与决策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组织找到持续发展的方向与不断壮大的途径。专业经营管理与决策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定义市场与机遇的能力,组织团队来设计方案的能力,科学选择可行方案的能力,判断和快速决定的能力,组织群体有效决策的能力,事后组织评价决策程序和效果的能力等。这需要工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学术研究上可能不及学术型人才,但必须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

  2)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始终处于创新和发展之中,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需的,高校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产业最新的技术与管理模式,鼓励与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使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

  3)管理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在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获取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必须具有信息观念,并能够以专业的手段解析处理信息,具有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因此,在管理工作实践中,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学会掌握相关对象的原始资料或相关资料,这就需要学会实践调查研究,收集与整理资料的有效方法,并从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

  1.2人才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需求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对所培养工商专业毕业生的认同。人才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高技能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善于综合运用经营管理知识。最主要的是具有全球化思考能力与策略化思考能力的素质,以及综合的商业教育。全球化思考能力与策略化思考能力是指善于在全球背景下思维、多因素复合思考,从而科学作出决策。综合的经营管理教育是指要有广泛的商业知识和能力,如懂得财务、生产、营销、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这种具有综合观念的经营管理人才能在全球竞争环境中工作,利用从全球价值链运作中学到的知识,并有效转移这些知识。这种能力是公司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63。

  2)善于人际协调与团队合作。从访谈和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毕业生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适应自己工作的团队,而用人单位认为,导致这种磨合时间过长的原因在于学生不善于与老员工沟通,同时更愿意独立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而不是向老员工请教,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人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应具有整合道德与伦理价值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很强的整合能力。这是指经营管理人才应通晓各国商业道德与社会伦理,善于关注不同人的合理利益,善于整合不同的价值观念,以求同存异、共图大业。

  3)拥有冒险精神与成就欲望。一般来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将成长为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必需的素质就是冒险精神与成就欲望。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特质,如过人智慧、专业特长、非凡气度或典雅风范。具有超凡魅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知道自己应该向何方走。这种乐观主义的思想会感染和激励他的下属。他们必须使金融界、创业投资家相信,他们是渴望获得成功的,而且也是能够成功的,这样才能获得信任和投资。特别是具有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节能力,对工作压力应有明确的、有效的缓解办法,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应有明确的认识,因此能有效应对工作中的挫折。

  4)善于融合多元文化。全球化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同事合作共事,在世界各地生产,在全球每个角落销售。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创新不足,虽然有诸如企业传统与文化、制度体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创新不足,然而学生创新不足的根源在于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希望学校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和授课内容的调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具有跨文化技能与文化敏感性的经营管理人才,才能组织领导企业团队在全球市场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总之,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个性化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职业素质与能力,并且在能力培养中突出竞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设想

  从目标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应当既要注重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和工具的掌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引导与培养,注重通过成功案例的教学、教师言传身教、学生群体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迅速融于社会、适应激烈竞争的个性心理素质。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在培养战略中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2.1培养目标要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战略目标达成的显著标志是毕业生素质的提升和用人单位(社会)的好评,以及来自于同类院校的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及研究能力的肯定。作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厚实的经济管理基础,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是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2培养目标定位要具有行业特色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时显示不出比较优势,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带来的困难。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应当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同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应同学校自身在全国或某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范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整体特征与发展战略定位,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做出准确反应。

  2.3教学培养手段要科学集成与整合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依赖于三个措施体系,即提高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增强教学团队的有机力量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持续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而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依赖于各级管理部门的资源投入,包括以专业建设和项目形式提供的资金和教学实践和研究设施。

  资金及政策性资源的投入是实现打造行业特色、获得地区性竞争优势这一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基础,这些资源在培养方案研究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有效配置,将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最终通过毕业生素质和科研能力所带来的社会声誉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3实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措施

  3.1持续加强课程建设

  应当在理顺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应用型教学的基本思想,重点对标准化课程、工商管理综合案例、双语课程、个性化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进行建设。建设中注重对课程教学方法本身的研究,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并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7。

  3.2设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个体兴趣模块

  工商管理专业未来工作岗位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所以应当在强调学生综合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体在某个专项职能管理上的优势。这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实行“个体兴趣模块”的方式。为此,努力做到:一要结合目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对工商管理技能的要求,可以考虑设置“项目管理’、“工业工程“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经营分析”投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对这类专项人才需求较大,而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较少;二要在大学的大三以后每学期分别开设2—3门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立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采取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理论学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倒“T”型的知识结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学科特点等原因使得学生培养过程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必须从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三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来加强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培养。为此,应当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学科特点进行专业的课程群改革,改革主要突出课程一体化和设置专业“个体兴趣模块’实现倒“T”型素质的培养。

  3.3着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改变与完善相关专业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以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要求,加强与目标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进和学生素质提升奠定基础;二要按照培养应用性型人才教学的思路,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升团队的影响力,着力培养一支规模较大的应用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引导整个团队学术水平的提升;三要通过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的提升,加强研究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争创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本专业的社会声誉。


  3.4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应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及毕业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差距为培养出发点,不断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课堂授课方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成就意识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3.4.1创新培养方案

  1)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应围绕学生素质与技能提升而展开,培养方案需要体现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类素质及综合素质的特点;

  2)培养方案尽致力于提高学生对特定行业内企业运营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需要为增加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留下足够时间和学分空间;

  3)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解决各类课程和实践性环节在时间序列上的合理性问题,解决好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关系,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8。

  3.4.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出发点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目标行业用人组织单位诉求的具有较高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性环节的设计与教学,以此来强化学生创新、进取和心理调节等个性素质的塑造。

  3)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的措施应该以创新性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为基础,根据评价体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9。

  3.4.3构建课程体系和建设教学团队

  1)团队建设应跟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变革,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提供人员保障;

  2)课程建设应按照应用型教学的基本思路,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形成精品课程群体系;

  3)团队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在某一特殊领域内提升学校在工商管理学科方面的研究与学术影响力,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

  3.4.4构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1)项目化教学管理体系。指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看作是一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原理、工具与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法教学管理要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明确定义并且最终提供可交付成果,并且通过实施课程起动、课程计划、实施教学、教学控制及课程收尾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来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可交付成果。

  2)开放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指在已有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的基础上,导入用人单位评价、实习单位考核、绿色通道证书计划三种社会评价:一是用人单位评价。用于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估,为使用人单位的评价更加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在专业建设中将致力于使此类评价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二是实习单位考核。用于对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评估,学生在相关企业实习。让企业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实习效果的依据;三是绿色通道证书计划。

  3)持续改进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一是指在本专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导入PD-CA循环,通过PDOA循环使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趋向完善;二是指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对本专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在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认清人才需求形势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正确定位,明确目标,科学投入,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创新研究力的培养方法有哪些(简述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