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献评述
1. 企业间网络概念界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企业开始利用企业间网络的模式来进行交易和生产,这种模式不同于通过外部市场交易来获取资源,也不同于利用企业内部科层制度获取资源。本文将企业间网络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通过正式契约和隐含契约所构成的互相依赖、共担风险的长期合作的组织模式。本文从网络关系理论视角来分析产融结合,把网络视为一种治理形式,实质是把它当作使单个主体整合为一个连贯体系的社会粘合剂,把网络视为一种独立的交易活动协调方式来分析产融结合。
2. 企业产融结合理论文献综述。
(1)企业产融结合古典理论。马克思提出了早期关于信用、股份公司及银行的相关概念,构成了古典金融理论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依靠股份公司、信用手段及银行的作用来加速资本积累并形成垄断。拉法格在《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1903)一书中首次使用“金融资本”一词来描述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结合。鲁道夫·希法亭在《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1910)一书中,对产融结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并提出了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论述银行的信用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与企业生产资料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
(2)企业产融结合现代理论。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从企业内部化理论的视角指出,在企业外部市场的交易行为完全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替代,企业可以凭借着内部权威来进行着生产和交易,企业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和模式。贝恩·明兹和米切尔在着作《美国企业的权利结构》(1985)中提出了金融霸权理论,他们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金融业支配着国家的各类经济活动,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竞争的关系,但金融业在两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根据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1985)价值链理论,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将上下游产业集中到一起从事多元化经营,企业试图将价值链延伸至金融领域,通过参与金融业务来为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增值。青木昌彦等人基于银企关系制度理论来研究产融结合,不仅研究银行与企业相互参股行为,还研究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企业产融结合古典理论,主要从宏观层面上研究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问题,夸大银行在产融结合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对产业资本在产融结合中的作用予以评价。现代产融结合理论仍然是从宏观层面和产业层面研究产融结合的可行性、机制、模式、效率、风险,但从企业层面研究产融结合问题不多。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企业间网络理论的新视角来分析企业我国产融结合实际问题,并建立了产融结合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得出新的结论是,寻找到正确的合作伙伴,维护这种关系资源并对这种企业网络间合作体系做出正确的评价,是产融结合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 基于企业间网络理论视角下产融结合动因分析
1. 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观。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观是指人与人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主要分析的就是这种社会关系对个体与组织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观可以解释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原因,实施产融结合会对企业本身带来怎样影响。这些问题是在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战略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产融结合的基本问题。社会关系网络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企业基于竞争战略的驱动,希望通过实施产融结合战略,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产融结合还可以得到对方产业的优势资源,得到这些资源可以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准备,甚至产融结合双方可以在彼此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合作,共同增强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关系网络的观点表明,企业通常会与自己在战略上有相互弥补性的企业进行合作,这就为产业与金融业相互融合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2. 弱关系理论假设。弱关系是指人们由于交流和接触产生、联系较弱的人际交往纽带。弱关系在社会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是不同社会集群之间传递信息的有效桥梁。正因为如此,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跨界结合可以将彼此群体的重要信息带给对方。由弱关系理论发展而来的结构洞理论更多的是强调关系优势。如果企业占有的结构洞越多,他的关系优势就越强,就越有竞争力。换句话说,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占有更多的结构洞,获得更多的关系优势,产业与金融业相互结合就可以为彼此间建立广泛的联系,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沟通的时间更加灵活,信息更加透明,交易成本随之会减少。
3. 社会资源理论。社会资源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是多种资源的结合体,企业中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企业的文化、人才、资本、知识等等。产融结合型企业具有更加包容的企业文化,人才优势明显,不仅有实体产业人才,而且有金融业人才,由于他们的存在会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产融结合型企业获得资本更加便利,融资形式更加灵活,企业既掌握生产性知识又拥有金融知识,特定知识的积累和模仿导致企业的创新行为,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获得资源的多少被视为企业拥有战略能力的一种体现,拥有更多的资源意味着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企业不能单独获得所有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而更多的资源蕴含在广阔的网络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在短时期内要么无法获得所急用的资源,要么是获得资源的成本太高。更重要的是有些特定的资源是在一定的时期有价值,如果超过一定期限,完全拥有他并不会创造价值,反而会造成浪费。因此,实体产业与金融企业合作,利用金融业的各类资源来为自己服务,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
4. 社会资本理论。资本是指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东西。如果将资本与网络结合起来,并且将网络加以工具性的利用,将网络资本化,那么他就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同样,社会资本也是具有价值的,信任在社会资本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内部的成员单位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会存在广泛的业务往来,如果这些单位和企业之间有足够的信任,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流障碍会减少,会对企业的价值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利用这些信任为各自的单位服务,可以理解为如何利用社会资本为提升自己企业的价值服务。如果金融业都能够对各自服务的实体企业产生信任感,那么这两个产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会大幅度减少,产融结合就是加强产业与金融业之间信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 基于企业间网络理论视角下产融结合管理过程分析
1. 产融结合网络关系的建立。对产融结合型企业进行网络关系分析,要分析清楚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的关系,他们是通过参股方式、正式的或隐含的契约方式、还是通过人事参与等其他方式而进行合作,要明确哪些关系具有现实的战略价值,哪些关系尽管现在价值不大,但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网络关系的管理始终要保持这样一种理念,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现有的关系资源以及通过网络关系带来的其他间接资源,将外部资源融合到企业内部与自身的核心资源结合,产生新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合作的深入,合作产生的价值越来越大,长期深入的合作会造成对对方的依赖,换句话说,就是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对彼此的技术、信息和知识的依赖。根据依赖大小之分,依赖分为部分依赖和完全依赖之分。部分依赖是指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实力对等、地位相当,双方合作意味着彼此利益的重大交换,双方都会从对方获得想要的资源。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合作双方的关系很牢固,双方更容易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长期的合作绩效。完全依赖是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其中一方对另外一方依赖程度更大,弱势的一方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强势的一方有更大的话语权。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常不易。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在选择产融结合的合作伙伴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要弄清合作伙伴单位的性质、绩效、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等等其他重要的方面,选择与本单位战略目标相符的合作伙伴。
2. 强化产融结合网络管理行为。产融结合网络关系建立之后,如何强化产融结合网络关系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在产融结合网络中的互动行为,增强彼此的信任,深入探讨合作的细节内容来推动产融结合,甚至可以推倒不利于产融结合的管理制度,把一些有利于产融结合管理的社会资源嵌入到这种关系之中,来使产融双方在更长的时间和范围内满足各自的利益。一个产业集团是一个整体的利益组织,但同一个产业内部为了争夺金融资源都存在竞争关系,如果这种竞争是适度竞争,则会增加产融双方沟通的灵活性、可理解性,容易产生制度上的创新,会为在更广阔和深层次领域进行融合创造条件。要定期组织产融集团成员单位学习金融财务知识,这样做不仅加快知识成果转化的速度,而且会降低知识传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息流失风险。同时,为了促进产融结合效率的提高,我们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制度上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信息化技术上实现创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风险管控制度上进行创新,减少金融风险,建立防火墙制度,将发生金融危机的意外风险降到最低。
3. 产融结合网络管理绩效评价。企业集团要定期评价金融集团是否有具备合作能力,要为金融集团制定评价方案来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防范与之合作的潜在风险。产业集团和金融集团的权责分工是否明确,沟通合作是否有效,企业集团对金融集团是否要求有定期或非定期的报告,是否有专门部门对产融企业集团进行金融风险监控。要确定产融双方是否保持最初的合作承诺,产融结合过程中的模式需要不断的完善,产融结合的价值需要不断进行评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的是否具备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产融结合型企业业务较为复杂,企业财务人员是否经常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如何,企业能否保证金融部门员工队伍的稳定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效应是产融型企业集团内部资源进行资金配置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内部资本市场效应较强时,企业的总体流动性较好。通常采用银行贷款融资数据、托宾Q值的敏感性、现金流敏感性来度量产融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流动的相关数据是否合理。危机处理能力体现在产融结合集团是否有联合危机处理机制,是否有联合危机处理部门对日常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针对不同的危机类型编制危机应急预案,是否设立对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表现优秀的集体或与个人进行奖励制度,让员工普遍树立危机意识。对产融结合企业网络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包括;产融结合前后产业集团和金融集团各自的效益,产融结合前后双方的整体效益。可以通过设置专门会计科目来评价产融企业的网络竞争力,主营业务是产融型企业发展的主动力,所以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了产融型企业在主营业务方面的盈利能力。金融收益是反映产融型企业在金融业务所获取的经济效益。目前产融型企业的金融收益在公司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很高,但是随着产融双方的壮大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四、 基于企业间网络理论视角下产融结合的效益分析
1. 产融结合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产融结合这种网络形式降低交易费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在产融结合的网络中,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融为一体化,长期的合作和互动使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降低了每次交易的成本。其次,产融一体化企业很多交易都是重复进行,双方的交易行为更加具有规律性。因此,极高的违约成本会抑制投机行为。再次,双方的紧密合作可以使处理冲突的机制更加灵活,双方可以共同协商,互让互利,不必在意每次交易的得失,在以后的交易中可以通过谈判来弥补本次交易的损失,降低讨价还价的成本。2. 产融结合有助于企业形成可持续竞争力。企业间网络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吸收网络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使得企业抓住难得的机遇,对稍纵即逝的机会做出快捷准确的决策。产融结合作为一种跨界组织资源,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无疑是稀缺的,不同企业间网络由于成员构成的不同,建立时间不同,因而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不但要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而且要从企业外部寻找资源,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产融结合网络的形成满足了企业构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从战略发展角度解释了产融结合有助于企业形成可持续竞争力。
3. 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解释产融结合效益。由于各个企业拥有资源的异质性,并且其流动性较差,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或者交易成本极高,企业拥有的资源与企业战略发展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企业参与社会关系网络后寻找金融资源,与网络内的金融企业进行互动,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参与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改变企业原有组织内部的路径依赖,使企业具有外部导向性,产融结合型企业由于有金融资本的介入,能够减轻制约构建新的竞争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企业通过与网络中的金融企业合作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市场风险,克服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因此,产融结合能够使企业扩展主营业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会比企业内部挖掘潜力和并购更具独特优势。
五、 对中国企业产融结合的启示
1. 国家应对金融行业的准入制度进行改革,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放宽企业集团进入金融领域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使企业有效的资本外溢进入金融领域。应加速建立广泛的、多样的、多层级的资本市场进程,包括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在不同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联系,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桥梁。
2. 应大力培养掌握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应变能力。他们既熟悉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又善于进行资本运作,他们会将公司的经营、投融资进行优化配置。
3. 产融结合型企业需要不断的组织学习,并整合不同领域专业知识以优化知识结构,快速敏捷的调配企业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使得知识和决策权相匹配,一种方法是是将知识转移给具有决策权的一体化后的权威部门,另一种方法是将决策权转移给具有知识的一体化后的业务部门,扩大知识在网络内成员单位的传播速度,经过长期的积累,使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最终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
作者:王秀丽 贾吉明 李淑静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