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题目(项目风险管理的论文)

2022-12-05  本文已影响 14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IT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研究


  IT项目管理与其他类型的项目管理一样,其立项、设计与实施等都是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以及对将来情况的预测。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可能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可能使原定的目标受到干扰甚至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将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称之为风险。简言之,IT项目的风险就是项目中的不可靠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就极有可能造成项目的失败。因此,风险管理已成为IT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风险和风险管理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损失。项目开发的方式很少能保证开发工作一定成功,都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需要进行项目风险分析。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重要的是要量化不确定的程度和每个风险相当的损失程度,为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考虑以下问题:考虑未来,什么样的风险会导致软件项目失败;考虑变化,在用户需求、开发技术、目标、机制及其它与项目有关的因素的改变将会对按时交付和系统成功产生什么影响;必须解决选择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应配备多少人力,在质量上强调到什么程度才满足要求;考虑风险类型等等[1]。


  这些潜在的问题可能会对项目的计划、成本、技术、产品的质量及团队的士气都有负面的影响。而风险管理就是在这些潜在的问题对项目造成破坏之前识别、处理和排除。


  项目风险管理贯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步骤,它能让风险管理者主动“攻击”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IT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必要性


  IT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各类IT项目,诸如软件开发、组建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等。随着建设环境的日趋复杂,IT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规模急剧增加,然而IT项目固有的建设标准不统一、人员流动性强、技术发展迅猛等特点决定了它不但要考虑项目管理可能遭遇的一般风险,还面临着其他类型项目所不具备的特殊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很有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进度延迟、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更为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在IT项目管理中引入风险研究很有必要[2]。


  (二)目标


  IT项目管理中风险研究的目标主要在于:识别可能影响IT项目成功的任何风险,提供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标准过程和方法;通过适当的行动将风险产生的概率或后果压至最低;实时监测和报告风险,为制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种类


  很多学者早就在其著作中提出了项目管理的风险问题,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单就IT项目管理这一特殊领域将影响IT项目的风险定义为以下五个方面[3]: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是指那些超出IT项目经理乃至整个项目组织控制范围的影响项目成功的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市场和政策的变化、IT行业的迅猛发展、威胁IT项目的安全因素、相关法律问题、自然灾害等。


  (二)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指因项目或项目组织的变化或失误从而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的隐患,主要包括:项目运营成本溢出、项目范围的改变导致成本上升、出现未估算的项目成本、项目预算超支。


  (三)进度风险


  进度风险指由于错失或延误IT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机会而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其直接表现:项目进度估计不准确、过多的技术、运营和外部问题牵扯项目进程、资源短缺或变更导致项目进度拖延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指干扰项目达到预期功能或性能目标或期望的不可靠因子,突出表现在:技术成熟度不够、开发与管理工具选择不当、项目测试不严谨、软硬件的集成矛盾。


  (五)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指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或期望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对优势和冲突的理解不充分、沟通不善、多项目管理。


  四、IT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项目管理中,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和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IT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四个阶段[4]:确定业务需求、评估风险等级、设计与实施解决方案、监控、管理与发展。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完整考虑企业IT风险管理的需求及其实现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估计项目保护的成本,从而确保企业的投资水平在成本最优的前提下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


  五、结论


  风险管理在IT项目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从事IT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通过学习或培训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和防范风险的方法与手段,也只有将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正规培训日程才能突显其重要性。


  风险在每个IT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都有可能发生,这与组织和项目规模大小、项目类型和项目工期都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每个IT项目都必须实施风险管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的影响或者将风险产生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第2篇:基于能力阶的“IT项目管理”考试改革方案研究


  “IT项目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继IT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之后开展的又一个专项改革,该项改革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配套进行,旨在完成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IT项目管理是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然而,面对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存在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形成。为此,本研究在IT项目管理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遵循知识吸收和转化的机理,以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互补、师生互动为原则,提出了全过程考核的考试改革方案,以形式多元化、内容阶梯化[1]、各种考核成绩加权平均为特色,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知识内化成为能力的效果,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对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解决高校人才与市场需求结构化失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IT项目管理考试改革的设计框架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背景的省属本科院校,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经过综合系统地分析影响人才培养政策要素、行业竞争态势、国内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教学条件等各个要素,重新调整了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实施和电子商务运营岗位,输送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背景,适应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产业转型升级及商务运营模式创新需要的,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具有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与运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信息管理人才。”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能力阶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能力分解,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养成系统思维习惯,形成系统思维模式,培养系统思维的良好职业信息素养;(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系统掌握与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4)具备数据收集、存储、挖掘、应用等信息管理能力;(5)具备电子商务营销与推广的能力;(6)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维护的能力;(7)具备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开发的能力;(8)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前沿;(9)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书面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


  经过对本专业培养人才能力聚类分析,发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阶有掌握静态知识的零阶能力,运用专业技能和工具初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一阶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二阶能力,以及面对内外环境变化,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相应的方法、工具解决信息化工作中复杂问题的三阶能力。在每一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需要相应的课程群支撑,课程群内部各门课程之间以及课程群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耦合关系,详细关系这里不赘述。


  (三)IT项目管理考试改革方案的设计思路


  课程考核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2],本考试改革突出以学生为知识载体的特性,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遵循知识建构式教学理念[3],通过平时课外大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架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考试方式改革可以营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和环境[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因此考试改革方案设计的原则如下。


  1.全流程设计。以IT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五个管理过程→项目方案”为考核的主线,体现了教学过程考核的全流程、立体化特征,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监督体系,突破传统集中考试的时空局限,构建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2.教学理念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学生主导”的角色切换,突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考试改革形成“教”和“学”的内部反馈。以“知识体系→管理过程→方案规划”为能力阶,形成阶段性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以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阶梯式提高。考试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


  图1考试改革总体方案


  二、IT项目管理的考试内容设计


  IT项目管理的考试内容由平时课外三次大作业、期末集中闭卷考试和平时课堂表现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课外作业每次占总分的15%,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50%,平时课堂表现占总分的5%。


  (一)三次作业的内容设计


  1.作业一的内容设计。在讲解IT项目管理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九个知识领域以后,让学生自主精选IT项目管理的某种情景,设计情景卡片,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作业二的内容设计。精选IT项目管理案例,从中精选IT项目管理子过程。使学生在项目管理实验课中,利用项目管理软件以及项目管理工具得出结论,并利用该结论管理项目。


  3.作业三的内容设计。搜集项目管理案例。在学生开放式选题的前提下,自主完成对自选的IT项目进行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控制与收尾等完整的管理过程。


  (二)IT项目管理考试改革的管理机制


  为保证IT项目管理考试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设计有效的机制才能确保考试改革顺利进行,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解决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由于考试改革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单向流动的模式,使得教师不但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解决教学过程之间的衔接问题,还需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讨论、答辩等课外的互动环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要在绩效考核方面给予倾斜,以弥补教师额外付出的努力。


  2.确立综合评价机制。由于考试改革是在不改变原有理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课内课外互动,教师学生角色互换的一种考核方式,增加的大作业使考核标准由教师主观判断,因此,采取教师、学生综合评价的方式确保考试改革的科学性。


  3.强化团队协作机制。由于考试改革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带来了考评主观化的倾向,因此要建立课程团队,由多位教授过本门课程的教师组成课程小组,分工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三、结语


  IT项目管理考试改革是以促进学生能力逐级提高为综合化改革思路的,重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吸收程度和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水平,配合IT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平时课内考核、课外考核,以及在期末综合的闭卷考核的方式,改变了一张试卷评判能力水平的片面性,改善了学生期末突击搞复习、猜题、押题的不良学习习惯,将以前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转变为面向问题解决方案的学习模式。


  以能力阶为考核的阶段划分时点,充分利用上一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来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形成了一种动态反馈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信息化人才提供了保障。


  这种考试方式突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师素质的外化和学生素质的内化过程的有效衔接,使教学“灵活了”,学生“扎实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人才与市场需求结构化失衡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风电项目的风险点)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