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05  本文已影响 57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探索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在科技创新项目上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突破了各个行业的技术难关并逐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投入和研究力度,旨在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虽然当前,各个企业总体来说都能够不断加大对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关注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不同企业的发展实际各不相同,难免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此,各个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建设力度,以求更好的发展自身、完善自身。


  一、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企业人事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管理相关人员,涉及岗位规划,员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而是对各种事务的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岗位和环节应遵循指导方针,具体过程,具体内容,达到程度等。虽然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由人构成的,在管理者管理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管理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是:第一,规范化原则。对于一个大的系统来说,其最大的作用是对各种职位的企业员工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化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动态稳定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活动方面,项目管理标准的变化和科技创新制度的自身改变不能解释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必须要调整项目发展和变化的稳定性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标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阶段评估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效能化原则。由于各个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但取得的成果不尽相同,项目管理体系也必须不断创新,确保工作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是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合理化和科学依据的重要实践。随着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各种创新活动的实施,项目管理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将管理体系和主体的使用范围必须加强作用标准化不断创新的标准。


  二、科研项目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科技微创新制度指的是涉及到科研课题、生产技术以及微型创新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相关报道指出,当前因缺乏制度导致技术活动无法落实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做成极大的消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监管,从而形成长效、合理的微创新制度、新规范,并在动态中不断修正、完善;同时,不断调整经费使用和硬件设施的配备结构,从而推动科技微创各项新活动的发展与进步,为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的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运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制定合理的支出制度。科研项目的项目立项和成果均有资金的支持,为企业消除资金方面的担忧。但是在没有立项和取得结果之前,技术研究是没有经济支持的,这对企业员工来说不利于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以科技型微创新项目为目标,制定适当的资金体系和使用计划,给予科技创新体系相应的财政支持,这不仅有利于科技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动员工作人员的热情,从而从人员上保障制度的运行。


  二是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研究指出,微观创新机制在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是非常可观的。在工作人员取得微创创新项目成果的同时,不仅能够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而且為后续获得企业研究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奖金、岗位提升等激励措施,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科技创新研究。这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动态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


  总体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只关注已经建立的研究项目,尽管目前有了重大的发展,但后期并没有新的立项课题或者研究动力,那么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很困难的。因此,为了进行技术研究项目开发适当的支持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还要推动技术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总之,科技创新新项目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从制度建设开始,支持科技微创新项目的发展,为科研项目成果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促进企业科技核心的进步,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作者:冯剑

  第2篇: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做好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家科研资源完成一系列的尖端科学研究,还可为人民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并且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的推动力。好的科研项目研究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也显著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创建良好的国际形象[1]。众所周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才能真正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2]。由此可知,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一、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具有申报容易、审批迅速、有全面支持的特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审核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研究项目或课题的可行性,然后需要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监控,尤其是针对操作困难、容易出現漏洞的环节更应当加强监控。若是在监控的过程中发现异常问题,则应当立即与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则需要开启预警体系,以便保证科研项目在合法、预先进度过程中顺利完成,并且保证了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科研项目资金浪费,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考核和评估。由此可知,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真正发挥监控和督促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既往研究资料可以将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结如下,首先是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层次管理的作用不够充分,缺乏良好的目标管理机制,科研项目责任制不够明确,且其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把控作用并不够理想,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不良影响较为严重,很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管理落后,不仅影响管理成效,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其中主要有部分工作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并且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很难真正愿意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做实事,并且难以保证国有企业的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并且很容易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也是影响科研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问题。另外,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相关技术了解不够全面、综合素质和水平仍不够理想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常见的问题。


  三、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两项原则,即责任制原则以及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其中,责任制原则只要是指对专门的部门赋予特定的责任,并且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设置特有的科研项目小组并且通过设置负责人执行整个项目以及小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因此,遵循责任制原则的情况下,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首先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且将管理责任进行分散化和明确化,具体明确科研项目质量、时间进度以及科研经费等细节的负责人,真正增强科研小组成员与管理成员责任明确的状态,并且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有效完成。另一方面,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首先需要使管理成员和项目负责成员意识到做好项目管理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责任,所有的员工均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应使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与项目收益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鼓励管理成员充分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最终达到促进项目顺利完成、改善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当引入并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管理成效和水平的目的。


  1.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改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绩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科研项目小组成员的整体技术能力,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环节主要包括战略研究、综合评估、项目立题、课题申请、专家评估、实施与检查、阶段和进度评审、调整目标、验收成果、课题结题等,在每个流程中均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成效。


  2.引入并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


  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引入和健全是保证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的基础措施,也是改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应该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制度,才能达到更好提升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效果的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公平、公开和公正,另外还需要考虑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建立真正符合现实、真正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五、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


  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下是笔者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强化措施进行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


  根据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进度和阶段管理规范》等条项,以保证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加强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另外,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制定考核制度,请有关专家设置考核项目和问题,分别对科研小组成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等挂钩。


  2.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是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科研奖励机制应当包括奖励形式和奖励标准,以及不同工作贡献下的相关奖励规范。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真正达到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目的。相反地,若是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或者失职的情况,应当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加以惩戒。


  3.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建立并完善科研項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不断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培训,鼓励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成长和完善意识,并且经常翻阅查看国内外最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书籍和资料,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成效,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成败与管理强度、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均存在着明显的关联。但是当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对各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才能真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策略。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显著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提升科研管理人员自身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当前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以及及时进行改进的重要作用及现实意义,真正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郝艳丽

  第3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优势


  1.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提高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同时也给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优化管理模式的关键之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库和信息技术,组建起一个网络化的科研项目体系,从而逐步提高工作质量。实现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形成项目中人员管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结构管理等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利用强大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科研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资源信息的有序整理和区域共享,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高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决策水平,对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汇总工作,让科研人员能合理地确定科研目标和研究方向,在科学的时间里开展最佳的研究项目,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2.创造高校科研项目资源共享的环境


  高校之所以开展科研项目,目的是实现科技创新,始终坚持一致的目标,以共享信息和共同利益为依托,展开相应的科研项目。只有创造出一种信息资源共享的校园环境,实现科研项目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合作,才能产出高能的科研成果。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基础,努力建设一个资源共享和项目协作的高新科技服务平台。高校科研项目团队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能通过集合各环节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整合成一个科研团队,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推动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构建知识共享型环境,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开展和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


  3.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念


  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理念,坚持“项目管理”和“项目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项目进程的每一环节。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让每一位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既是资源的发布者,又是资源的使用者。科研项目管理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项目开展的质量,因为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的每一环节,如课题的立项申请、课题的可行性探究、课题的立项论证、项目的结题和科研成果的推广等。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念,坚持以人的利益为最终目标,始终把科研管理人员放在关键地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知识潜能和创造力,从而确保高校科研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探究


  1.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者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关键人物。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系统而科学的工程,它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必须要有上级领导的英明决策、管理层的积极调动和基层人员的主动参与,才能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另外,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是确保科研项目管理有序可循、长久不衰的重要保证。“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整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仅靠一个部门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全体部门协调工作、合作发展。同时,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互联网强大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降低了项目资源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甚至会造成项目网络系统的瘫痪。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明确划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员,做到发生错误时能找出根源并及时纠正,让科研管理人员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的科学健康发展。


  2.创建促进科研项目信息化大发展的管理模式


  推行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综合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传统的、僵化的、低效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贴近学校实际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只有把过去不合理、不科学的东西除去,重视项目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转型升级,才能解放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范围,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管理上,进而有效提高项目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能最大限度地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优越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他们能在灵活的时间里,灵活使用各种方式,对科研项目做出相应的贡献,实现项目管理者向学习管理者角色的改变。同时,有利于组织本身改革的实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创造力,以科学、创新、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扁平化、人性化组织的建立。


  3.强化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是促进高校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科研项目的成败。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复合型队伍作为支撑,让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能顺着预期目标发展。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给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第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科研项目开发的新方法,在不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懂得使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更好地推动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第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保持长期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和技能竞赛,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对信息敏锐度的观察,不断提高信息道德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和强大信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实现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教育学者的关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这个过程也是相对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探究。當然,建设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各大高校管理人员立足于学校实际的办学资源和未来的办学方向,学习和借鉴一些优秀建设理念和建设经验,依靠优越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作者:蒋效华

  第4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等院校是我國科研发展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科研发展水平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及成果的质量和转化体现,项目多、成果转化率高不仅反映高校整体科研实力,同时也反映了其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但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重视不足,科研管理服务理念落后、被动,导致了学校面临科研发展的一系列难题,科研项目出成果难、成果转化难,使得科研成果体现在纸面上,无法转化成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成果。因此提高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应该是科研管理部门努力改进的方向。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目前科研管理组织形式是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以单位为中心的科研管理模式。在针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中,原有的制度和体制上缺乏对项目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过程管理停留在纸面上。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下,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体制也在向着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服务理念和具体工作上都在进行着一些变革,但总体上讲,仍过于粗放。


  (一)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效的中期管理缺位


  高校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根据项目类别和级别有所不同,一般项目三年左右,学生项目或青年项目周期短些,重大重点项目周期长些。在研究周期中,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也就是对项目的监管至关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常比较重视项目立项数,过程管理也只是定期收集各类任务书、检查表等,很少实地考察,也不会考证纸质材料的真实性,使管理流于形式,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评估体系。


  2.项目结项验收不科学


  部分项目申请人在项目立项后缺乏完成项目的能力或者有研究时间不足等其它条件的限制无法结项,或项目完成粗糙,项目搁置的情况很常见,科研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制度督促项目完成。即便在项目可以结项时,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也导致管理部门忽视了项目完成的实际效果,这也是直接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及执行不规范


  在项目申报之初,科研人员缺乏科学地编制和执行预算的意识。项目申请人以申报项目为目的编制预算,凭借的是感觉和经验,缺乏科学依据,仅做到表面上符合申报要求,以至于在经费到账后研究开展时,才能发现不能按预算执行,只有打破预算,使得预算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也带来了经费管理上的问题。


  2.项目研究与经费管理脱节


  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上,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有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有预审,大部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不再审核。科研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缺乏对项目的了解,无法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通常只是简单地审查费用的财务合规性,不能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使得科研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修正相关监管办法。


  另外,在实践中,已经结项项目不能按时完成结账现象普遍。目前高校很大一部分科研项目,虽己经办理结题,但项目经费仍没有结清,结余经费长期挂在账上。费用的闲置、固定资产不能进行及时清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财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难度。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管理主体和科研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从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科研管理工作,除了需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又要求工作人员对科研项目所涉及的学科有所涉猎。


  对上级项目管理部门来说,科研管理人员是各项信息的传播人、政策的实际执行人,对高校的各个学院来说,科研管理人员是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要做好项目的过程管理工作,及时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度,做好监督管理,必须对项目所涉及的学科有所了解。因此,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兼具学科知识和管理能力是必要条件,但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普遍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2.科研人员缺乏科研协作精神


  从整体科研管理实践来看,部分科研人员通常习惯独立作战,科研团队仅用于申报时的填写,真正投入研究时往往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也是科研团队无法形成,科研人员缺少凝聚力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校科研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将成为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新契机。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改进意见


  (一)对提高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建议


  1.加强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及过程管理


  做好项目的立项工作有利于项目研究的有序开展,有助于督促研究人员按期完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立项工作应该包括要求项目主持人按照申请书的安排,制定项目计划任务书,管理部门与项目主持人签订合同书,明确权利义务,这也是日后管理工作的基础。


  项目的中期检查包括要求提交纸质材料、佐证材料和实地考察等,这些工作有利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的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面临的困难等。组织形式上可以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牵头,也可由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开展,但对重大重点项目,特别是研究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分解成许多子课题的,应组织多学科专家组进行检查。中期检查是项目后续进行的重要保障。


  2.做好结项验收阶段的工作


  项目的结项验收包括结题、成果鉴定、成果转化等。此时项目成果已经达成,形成了对项目研究的总结,但是如何提高成果转化率,实现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才是科研项目的最终目的,这要求科研单位具备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


  (二)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建议


  1.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科研经费的前提,是整个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科研预算有利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并控制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标准。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首先完善预算的相关制度,对预算科学严谨地进行审核,在满足项目开展需要的同时,也符合科研管理和财务规章制度。项目立项以后,项目主持人要和科研管理部门签订协议,要求项目按预算支出,并明确项目主持人需承担的责任。


  2.引入数字化管理,对经费施行动态跟踪管理


  科研经费的全面管理涉及到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由于部门间的界限,无法及时互通,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的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管理自然被提到了前台,许多高校建立自己的科研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也有自己的财务系統,将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打通,使科研管理人员在进行过程管理的时候能监控到经费使用情况,财务人员进行经费的领用核销时能了解到项目的开展情况,实现对项目经费的动态跟踪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经费得到安全合理的使用,并且提高使用效率。


  (三)对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改进建议


  1.革新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摒弃陈旧地科研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管理服务理念是科研管理人员努力的方向。对于科研管理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学习、外出交流是必要的。对于科研管理人员除了传统的管理,更注重服务理念的树立。另外,应逐步从以单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过渡到以项目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上来,这才是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首要工作。


  2.建立激励机制,注重团队建设,提高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转换管理模式,及时制定符合科研规律的新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科研动力。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才是科研项目质量持续提升的有效方法。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凝练学科方向,是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只有做好了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经费管理和人员的管理,才能真正为科研项目做好保障,使科研项目的成果顺利产出,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作者:张文津

  第5篇:科研项目管理策略


  项目管理是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科研项目的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认识,而且对科研项目的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管理概况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管理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工具和技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管理中要协调各项目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项目的质量、成本、范围、进度及风险,进而创造高质量的项目产品。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项目本身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组织的活动。项目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将项目看成动态的系统进行管理,注重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时,项目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确立项目组织。但是,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只为这次项目服务,一旦项目完成就可以解散。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项目管理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适用于商业部门的管理,也适用于政府、教育及军事部门的管理。同时,项目管理对大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十分有效。科研项目具有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一)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松散、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实施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及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项目管理能够协调项目的利益关系,提高项目产品质量。项目管理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科研项目管理的不足,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共组。由于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二)科研项目需要加强管理控制。科研项目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要求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动态性,并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团队,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控制。项目管理具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加强管理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实现项目目标。在科研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根据科研项目的动态变化调整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进而促进科研成果的研发。


  (三)科研项目需要成果转化。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社会经济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的科研工作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导致大多数科研工作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倾向于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小的项目,导致我国科研工作缺乏技术创新项目。针对这种情况,科研项目管理应积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四)科研项目需要整合资源。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科研项目研究朝着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高校与企业、政府相互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研发科研项目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科研项目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而科研项目资源整合需要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够有效集中各方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极为必要。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


  首先,科研项目阶段划分。科研项目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包括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策略应明确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并确定每一阶段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例如,在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议、项目分析及项目合同签订;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跟踪、目标调整和项目评估等工作;在项目验收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目标、组织绩效及合同指标管理。


  其次,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第一,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主要分析项目研究的必要性、项目研究的技术运用于项目研究方法、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项目目标等。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不同,很少从经济角度来进行项目建议;第二,项目可行性分析。科研项目往往有国家的支持,政府对科研项目有着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因此,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科研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可行性首先要满足理想目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三,项目合同的签订。签订合同是立项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既要总结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又要为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注重项目的关键技术、项目目标和项目经济指标的规定,确保科研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再次,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第一,制定科研项目计划。科研项目技术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全面考虑科研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根据科研项目的特征做出周密安排。同时,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以科研目标为中心,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二,项目跟踪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要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确保科研工作按计划进行。同时,当科研工作出现意外时,项目跟踪应根据项目的进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减小项目损失;第三,项目进展评估。项目进展评估指对项目的进程进行评价,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及时发现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案。


  最后,科研项目验收管理。第一,科研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检查项目的达标情况,并根据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第二,项目验收管理要重视项目组织管理,确保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协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第三,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绩效管理,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二)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首先,实施阶段的过程管理。第一,要对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识别和分析,策划项目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案。同时,要重视对项目的资源支持,确保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需求及项目的资金保证。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的评价改进,促进项目研发;第二,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建立过程模型,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核心,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改进。同时,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实现项目过程模型信息资源共享;第三,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项目过程的控制,积极控制项目的策划过程、资源支持、实施过程及评估过程,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其次,实施阶段的目标管理。第一,要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成品的质量及项目各个研究阶段的质量,对项目研发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控制科研项目成品的质量;第二,要加强对项目的进度管理,确定项目研发活动及活动的排序,并计算研发活动的用时。同时,要对项目工期进行编制,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度进行;第三,要加强对项目的成本管理,预算项目成本,并细化每一阶段的项目成本,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全面控制项目成本。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科研人员管理。第一,要掌握科研人员管理的规律。科研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科研人员管理应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人文关怀,积极重视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第二,项目管理应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管理水平。为此,项目管理应改进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的重视,以科研人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人员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采用激励机制。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


  其次,科研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组织模式的管理。目前,常见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主要有项目式、矩阵式和职能式。职能式组织具有层次化的特征,在科研项目中运用最为普遍。当前,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按照学科划分部门。但是,这种划分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而科研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之间共同合作。这种项目组织模式忽视了项目的整体性。项目式组织使科研项目独立存在,有着自己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是,这种组织模式容易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矩阵式组织是新兴的科研项目组织形式,能够将职能式组织与项目式组织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利用业务优点,解决项目的进度问题。因此,科研组织管理应积极建立矩阵式项目组织。


  最后,科研沟通管理。第一,科研沟通管理应积极制定项目沟通计划,确定项目沟通的时间、技术和方式,为项目沟通提供科学指导;第二,项目沟通管理应积极落实项目沟通计划,在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验收阶段积极开展项目沟通,加强项目管理。


  四、小结


  随着管理行业的发展,新兴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并且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项目管理在管理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这是因为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加强管理控制、需要成果转化、需要资源整合。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加强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注重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及验收管理。同时,项目管理应对科研实施阶段进行管理,注重实施过程及目标管理。另外,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对科研人员、科研组织、科研沟通的管理。分析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探索项目管理的实施策略不仅有利于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而且对科研成果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郑少芬

  第6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科研不仅能够体现高校社会功能,而且能够对国家创新进行衡量。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优质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科研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科研队伍,对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科学水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就科研人员而言,其工作包括科研及科研管理。最近几年,激励机制受到了高校科研管理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际,首先分析了高校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其次,阐述了激励原则;再者,探究了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1高校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


  (1)能够促使科研人员参与工作的兴趣得到激发。实践证明,人的工作动机或人的行为旨在满足某种期望、欲望、需要。对于该点,每个社会人都是一样的。此外,欲望及需要也是引发人做出行为的动力。期望及需要一旦得到实现,人的满意度便会明显提高,对动机或行为的强化及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人可坚持不懈努力,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


  (2)能够促使个体行为得到积极改变。就每个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来讲,其表现为个体利益与目标。在总体利益及组织目标方面,当高校与科研队伍保持一致时,必然会推动、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当高校与科研队伍处于背离状态时,总体目标会对个体目标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激励机制,其基本作用为满足个人需要及利益,促使学校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统一,进而实现共赢。


  (3)能够促使科研队伍凝聚力得到有效提高。从高校科研机构组成来看,其包括学科群体及学术群体。由马斯洛层次理论可知,个体具备众多需求:工作价值、社交习惯、尊重、个人发展等。高校科研机构内部现行的工作守则及规章制度,是自身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此外,对内部关系进行密切关注,以促使团队向心力及凝聚力得到增强,进而加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协作。


  (4)能够促使高校科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给高校科研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当前,竞争日益加剧,为在其中占据优越的位置,高校须对自身战斗力及凝聚力进行增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能够促使科研人员素质得到提升。对于所有个体来讲,激励是公平的。然而,激励作用存有很大的区别。受个体素质、能力等差异的影响,马太效应会应运而生,即某些人会进步得较为快速,某些人会进步得较为缓慢。但是,处于落后状态的个体并不会甘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创新能力及素质会明显提升,从而与快速的个体保持一致的前进节奏。由于竞争的存在,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对高校科研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2激励原则


  (1)激励原则之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指的是在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主体能动性加以调动,将人作为工作中心。以人为本原则表明,就管理中所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而言,人至关重要。在实际科研管理中,人发挥着双重作用:灵魂及核心;施行科研项目管理,旨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人为本中的“人”并非等同于单个人,其通常指组织或群体(由协作关系、目的相同的人所组成)。


  (2)激励原则之系统性。系统性是指有机整体,其目的及功能较为统一。对于科研管理的系统性,其指的是有机组合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基于全面考虑、分析基础上)。毋庸置疑,管理的成功与否,与各环节衔接性、细节等存有密切的联系。唯有科学改变所有组织,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成效。严格意义上来讲,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属于系统范畴,其具备相应的功能目的:对人的创造性、科研水平、高校创新能力加以提升,以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激励原则之针对性。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很多高校在以往采取过很多激励措施,但其效果不仅任意。究其原因,当属这些激励措施缺乏针对性。正因如此,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得到不满足,以致其参与科研工作的兴趣不高。例如:现实中,提出新方案与建议、标新立异、创新失败的人往往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导致创新受到抑制。就针对性原则来讲,其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对所期望及需要的行为进行正确激励;其二,以高校科研人员层次性为依据,针对不同时期及人,同一时期及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各式各样的激励措施,以达成激励目标。这个要求表明,须对激励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3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来讲,其存有以下问题:


  一是科研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性。科研在高校中居于核心地位,品牌是高校生存及发展的基础。纵观国内外优秀高校,科研皆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随着科研任务的不断增多,人员配备未得到切实协调,以致科研管理人员在创造性、主动性等方面较为匮乏。实际工作中,很多科研管理人员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完全没有工作激情。


  二是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学科作用影响下,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不具备统筹、规划的能力,此外,具备较弱的对外沟通及组织协调能力。与此同时,很多科研管理人员缺乏自主创新及管理能力。另外,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导致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三是科研管理人员外部生存环境引人担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校并未切实落实各项政策(评优、激励、福利等)。对于从事科研助理工作的人员,其大都由行政人员或年轻教师兼职担任,没有专门编制科研管理工作,且缺乏必要的奖金与福利,导致兼职科研管理人员可耗费与管理工作上的时间、精力较少。加上教师评优考核及二级学院发展,导致高院拥有大量科研管理相关任务。与大量管理任务相反的,高校培训科研管理人员也只是通过会议对项目做些简单的介绍,并未注重培养及管理科研人员,很多科研管理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所有的现状表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需使科研管理人员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


  4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用激励机制的可行性策略


  (1)注重激励科研团队,促使凝聚力得到提升。在规划发展时,高校须统一自身与科研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及与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以促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公平”原则得到严格遵循的情况下,须对考核体系进行科学建立及完善,增强科研人员的归属感。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可简化工作,有利于实现降本增效(工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和提升科研管理的团结性。


  (2)注重考核目标,促使个人发展要求得到满足。以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特色及科研人员的差异性为重要参考依据,对考核目标与激励措施进行规划、编制。具体考核包括二级学院考核及学校考核。制定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切实保证科研人员的利益,以促使其得到有效激励,进而专心致志于科研工作。如此,高校科研创新水平及核心竞争力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3)注重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促使学校管理体制得到健全。现今,挑战与机遇无处不在,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力中所占的位置愈来愈重要。当前,高校因获取、利用及稳定人才而困惑。其中,高校激励的施行最为困难及繁杂。薪酬激励机制的推广及施行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对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其还充当着另一角色“经济人”。为更好地稳定科研队伍,须对科研管理部门及科学管理人员社会地位进行转变。在投入方面,应倾斜于科研管理部门,保证情感层面上尊重及关心该队伍。此外,绩效化管理科研人员的工作,且直接挂钩加薪、晋升等。与此同时,采取岗位明确或补助的措施,以激励二级学院兼职教师,激励方式有晋升、荣誉、分发福利、职业发展等。由此可见,激励既包括物质激励,又包括精神激励。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大培训科研管理人员的力度,以大大提升其综合素质,对其知识结构与观念进行更新。条件允许状况下,可专项审批及申报科研管理项目,且对科研文章的撰写加以组织。通过研讨会形式,为科研管理人员交流、沟通提供平台。激励政策的建立,为持续发展的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对高校所有组织管理体系具有促进、健全、推动和建立作用。为保证高校长远发展,须对管理机制加以建立及完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有组织的完善及配合催生出科研管理工作,其对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林静

  第7篇: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项目在诸如环境质量的改善、社会福利的提高、国家安全、政府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所起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大。在这种大趋势下,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不仅是国家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同时更是科研项目为支撑的科研机构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内外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在项目管理活动的阶段上侧重于研究立项选择问题和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估管理,但对于科研项目过程的执行与控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决定科研项目最终质量的关键,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重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本文以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思路,研究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过程方法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目前科研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研究对保障科研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特殊性


  (一)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对象是知识型员工。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是科研项目中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科研项目的实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工作。科研工作者具有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倾向于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受到严格管理的约束。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的管理需要以民主及适度分权的方式,强调动态、柔性、灵活的管理方式。


  (二)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信息不对称性


  科学研究活动具有隐性的特点,其成果本身和成果价值有时很难清楚、直接的表达和显现出来,存在于科研工作者的大脑中。一方面科研信息难以具体描述和评价,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由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怕丧失竞争优势等各种原因,存在不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科研项目及其成果的信息和知识全部公开的现象,因此造成信息的确认和采集困难,科研管理者很难获取项目的全部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难度,容易产生由于信息不足及失真带来的管理失误。


  (三)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两面性”


  科研活动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复杂的创新活动中可以允许失败,避免急功近利,需要有相对宽松、良好的环境氛围。有的科研工作者认为对科研项目进行过多的管理,尤其是对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频繁的管理,会给科研工作者带来负担和压力,使他们疲于应对,消减或丧失科研动力和兴趣,影响项目质量。但另一方面,如果对科研项目放任自流,使项目实施过程失去控制,则项目往往发生偏离,由于过度自由和没有压力,也使科研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事实证明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应把握消极性和积极性中的平衡,这需要把握一个度,做到适度控制。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是柔性计划和严格控制的统一过程。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沟通机制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


  我国科研项目的总体管理通常是项目经费资助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的立项审批、经费划拨,以及结题验收工作;项目的实施管理是由项目承担单位或者说项目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科研管理部门对本单位所承担全部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规范的日常管理,并衔接了项目资助单位和项目组之间的联系,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起到了协调、组织和监督的作用,并负责管理资金的使用,文件资料的上报归档等工作;科研项目的实施通常采取的是矩阵式的组织形式,由于科研项目通常需要多个学科或部门的共同合作,项目组成员可以是跨部门、跨单位构成,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总体负责,全员参与项目管理,项目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和实施项目。各项目关联方需要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协同合作,其中科研管理部门起到重要作用。


  (二)科研项目的协调沟通管理机制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有效的信息交流基础之上。科研项目相关方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始终的顺畅、高效沟通是质量控制成效的关键因素。科研项目管理机构、科研项目负责人、项目组织的团队成员、项目依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的交流传递信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确保科研项目相关信息能够被便捷的收集、存储和处理。要保证质量控制主体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信息,掌握科研项目的最新情况及其进展,就需要建立沟通管理体系,制订沟通管理计划及控制沟通过程实施。科研项目质量控制的决策沟通以项目组内部及管理机构之间为主。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是项目实施及团队协作的基础,项目组和管理机构的沟通是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科研项目实施关联方之间形成清晰的沟通目标,搭建信息流通的渠道和路径。项目组内部形成沟通惯例,项目组和科研管理单位形成规章制度,综合形成会议、报告制度,对科研项目的计划、成果质量、时间进度、经费使用情况以正规方式进行定期报送,并对项目计划、科研人员及经费等重要事项的变动及时汇报,科研管理单位据此进行决策,并及时反馈,项目组织按意见进行实施计划和目标的调整。


  三、结束语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过程,它是在项目管理技术与科研项目结合下产生的,在科研项目研究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对其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使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控制,保障项目目标的达成。


  作者:林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论文(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上一篇: 建筑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建筑业管理模式创新)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