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 41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提要:在讨论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内涵及研究进展基础上,依托市场调查数据,以北京为案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从结果来看,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是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所组成的总动力。其中内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探新求异心理需求,而外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他人推荐,拉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景区景点,阻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物理距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内推力作用相对最强,总体属于较大扩散动力入境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
制旅游流作为旅游学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然而从以往研究来看,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流时空特征方面,其中马耀峰等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规律[2]。杨国良、张捷等借用zipf指标和差异度指标,研究了旅游流的规模等级结构特征[3]。杨新军介绍了miossec的国际旅游模型,为解释旅游地演化提供了一种途径[4]。牛亚菲等分析北京市183个景区的旅游客流变化规律与变化动因[5]。吴必虎研究了上海城市游憩者在空间上的流动规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6]。保继刚分析了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划分形式,成为国内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参考标准[7]。reginald g.grolledg和robert j.stimson对人口流动、消费者行为等作了空间分析研究[8]。wolpert j.研究1950~1960年美国人口移动,建立了人口移动空间行为模式[9]。glas pearce对到欧洲的日本客流作了分析[10],miyuki mitsutake对日本游客在中欧的流动模式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11]。日本学者井田仁康对新西兰的航空旅游客流作了研究[12]。johnsto m.e.对加拿大北极地区客流及其法律控制措施作了探讨[13]。johnsto m.e.对加拿大北极地区客流及其法律控制措施作了研究[14]。lundgren提出旅游者在城市间的相互流动以及大城市向旅游地的垂直流动模式[15]。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对旅游流内在动力机制研究较少,而旅游流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其自身的流量的大小、流速的高低以及旅游流停留时间本质上均是由于其内部机理的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对其分析将会更为合理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旅游流,文中试图以北京入境旅游流为案例,借助动力学理论分析其扩散动力机制,从而完善旅游流研究内容。

1理论基础

从动力理论的研究进展来看,当前比较成熟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由心理学家提出了几大动力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诱因理论、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其中,被旅游领域引用最多的是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16]。驱力理论认为,机体的缺乏感会引起人的非选择性行为,即需要产生驱力。驱力理论强调了个体的活动来自于内在的动力,即\"推\"的因素,忽略了外在环境对引发行为上的作用。其引发的行为具有情感性和非选择性。诱因理论认为,个体的活动来源于外在的刺激,即\"拉\"的因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和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对达到目标的期待决定着行为,行为由对未来回报的信念所激发,即\"拉\"的因素,但其引发的行为并非盲目的、无目的的,而是具有认知性和选择性[17]。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的观点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唐曼(tolman)提出来的,他将上述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动机可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动机包含以驱力为基础的情感(推的因素),外在动机包含认知(拉的因素)。旅游学者丹恩(dann,1977)将tolman的观点应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从而产生了旅游学中著名的推拉理论[18,19]。戴恩认为,推的因素是内在的,是由于不平衡或紧张引起的动机因素或需求,它促使旅游动机的产生;拉的因素是外在的,与吸引物及目的地自身属性相联系,由旅游者对目标属性的认知所产生,影响目的地的选择[20]。随着对旅游者内在驱动力研究的多样化,也有部分学者引用了需要层次理论和逃-寻二分法等对旅游动机进行理论研究。对此文中研究认为旅游流的产生实质上是旅游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或群体中的一员,产生旅游和选择某条特定旅游线路的动机。从这个角度考虑,推拉理论更加符合旅游流动力机制的分析,所以文中将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对北京入境扩散旅游流动力系统进行分析。

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是由一系列的动力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一种合力。为了更深入的分析旅游流受力情况,选择从旅游流最小组成单元-旅游者入手进行研究。一般来说,旅游者之所以会从扩散动机,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原因:1)旅游者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内在的旅游动机推动和外部相关旅游事物推动。

2)目的地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因素。3)在这两个因素起作用的同时,旅游者还会受到一些中间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属于模糊因素,即表现的好就会促进旅游流的发展,表现得不好就会抑制旅游流的发展,可以称为阻力。所以旅游流产生扩散的动力是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和阻力所构成的合力[21]。根据项目组多次讨论并征求专家意见,文中认为旅游流的内推力是由摆脱压力、追求健康、公务考察、追求新奇、拓宽视野、受到尊重、消磨时间、可支配收入情感交流等9各因素组成;外推力是由媒体推介、旅行社推介、他人推荐、顺路旅游、互联网、空闲时间、资金充裕等7各因素组成;拉力是由旅游景点、城市形象、民风民俗、地方饮食、旅游购物、节事活动、友善好客、环境氛围、交通方便等9各因素组成;阻力是由物理距离、便捷性、交通费用、旅行安全、资讯获取、沟通交流、旅行社服务等7各因素组成。

2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

2.1数据获取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性,项目组将本次问卷设计作为5位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10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专业课程,通过2008年2-5月的数次讨论和一次小规模市调研工作,最终形成了六大典型区不同形式的市场调查问卷初稿。

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偶遇抽样法,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工作全部是由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及硕士生承担,由于受到北京奥运会和512汶川地震的影响,本次市场调查分为两次进行展开。其中,为了避免北京奥运会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影响,第一次市场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7日至6月16日之间,项目组分别前往环渤海典型旅游区的北京和大连,长三角典型旅游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典型旅游区的广州、深圳和桂林等地进行了市场调查,共发放问卷5900份,回收问卷5568份,其中有效问卷5130份;在综合考虑汶川大地震对入境旅游的影响,第二次市场调查是在2008年10月份进行,项目组分别前往蜀渝典型区的重庆和成都,大西安典型旅游区的西安、云贵典型旅游区的昆明等地进行旅游市场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2571份,回收2341份,其中有效问卷2249份。问卷收集过程当中,调查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机场、车站、广场、商业街区、旅游宾馆和旅游景点等地。项目组本次共发放问卷8471份,回收调查问卷7909份,有效问卷7379份。总体来看,本次调查时间合理,游客配合度较高,基本达到了预想的调研效果,调查结果也很好的反映我国入境旅游流的基本情况。对于北京扩散旅游流动力的研究,文中选取北京获取的990份有效问卷,为了检验问卷数据的科学性,借助spss16.0对调查样本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调查资料信度指标cronbach's alpha得分为0.805,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研究方法

2.2.1单要素评价模型根据旅游流流动特征,将北京入境旅游流细分为入境聚集流和入境扩散流两方面,并借助单要素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的动力。

对于各个动力因素的强度分析,主要利用旅游流动力单要素评价模型[22]。该模型数学公式是:sj=∑5nin·mi式中:sj表示因素j的动力作用强度,mi表示该动力因素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1-5分),ni表示选择该评分mi的人数,n表示填写问卷的总人数。其中ni/n表示动力因素j在李克特量表得分为i时的评分人数所占总评分人数的百分比。

2.2.2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提出的处理模糊事物的数学方法,引入\"隶属函数\"来描述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的模糊数学方法,在许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首先,根据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建立因素集r,用集合表示r总体内推力={r1,r2,r3,…,rn},其中r1,r2,r3,…,rn分别代表各内部影响因素,其中各指标的认知分为5种: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根据5种程度得分百分比,建立等级评价矩阵,而v影响度={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代表各个指标作用非常大、较大、一般、较小、非常小,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可以计算出北京入境旅游流聚集内推力因素集r。

在计算出因素集r以后,其次是界定模糊权向量a,模糊综合评价中,各因素的权重得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权重选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合理性[23]。对于旅游流受力因素的权重得分,通过游客深度访谈和德尔菲法获取(表1)。将r和a利用模糊合成算子m(·⊕)进行关系合成运算,令u的评价向量为b,则:b=r*a。在matlab中计算矩阵r与矩阵a的乘积。根据下列公式得到综合评价值:c=∑5i=1ib2i/∑5i=1b2i式中:计算出的总体得分也符合5点式李科特量表分布。即作用非常强、较强、一般、较弱、非常弱。

3结果分析

3.1内推力分析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内推力因素来看,9个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拓宽视野(4.24),说明拓展视野是推动北京入境游客扩散的最主要内推力。这与北京入境游客动机正好吻合,也反映出游客在北京的旅游体验没有满足其拓展视野的全部需求,还需要前往我国其他省市继续旅游。从结果来看(表1),除了拓展视野属于大内推力之外,其他8个因素得分均低于3.5分,其中消磨空闲时间为3.02分,属于中等偏大内推力因素。摆脱压力、受人尊重、情感交流等3个因素得分在2.5-3分之间,属于中等偏小内推力因素。追求健康、公务考察和可自由支配收入得分均在2-2.5分之间属于较小内推力因素。其中公务考察的内推作用相对最弱,这表明以北京为第一个目的地进行扩散的入境旅游流绝大多数还是以观光休闲为目的,很少受到公务因素的影响。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借助matlab数学分析软件可以计算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内推力因素的评价结果如下:r=r|x1r|x2r|r3r|x4r|x5r|x6r|x7r|x8r|x9=0.151 0.238 0.271 0.130 0.2100.064 0.144 0.289 0.187 0.3160.125 0.124 0.118 0.091 0.5430.324 0.342 0.210 0.054 0.0700.511 0.320 0.112 0.014 0.0430.079 0.170 0.270 0.175 0.3050.152 0.257 0.276 0.131 0.1840.066 0.169 0.267 0.159 0.339??????????????????????????0.086 0.179 0.282 0.182 0.271对于北京入境旅游流内推力个人因素权重值矩阵的获取,文中主要采用专家打分法,从各因素权重得分可以看出,拓展视野和追求新奇在游客内推力中所占比重较高,而公务考察和可自由支配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总体与市场调查结果相同。通过因素集矩阵r和权重值矩阵a相乘可以得出模糊评价子集=[0.239 0.254 0.224 0.104 0.179];这说明入境游客对模糊子集\"非常好\"的隶属度为0.239,对\"较好\"隶属度为0.254,对\"一般\"隶属度为0.224,对\"较差\"隶属度为0.104,对\"非常差\"隶属度为0.179。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计算出北京扩散旅游流内推力综合得分为3.49分,这说明北京扩散内推力作用明显,属于较大动力因素。

3.2外推力分析

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外推力来看(表2),7个因素中他人推荐(3.53)得分相对最高,属于较大外推力因素。这表明北京入境游客在旅游前或旅游过程中受旅行社、亲友等相关群体影响较大,要想改变游客对旅游线路的选择需要从重点相关群体入手。可以看出空闲时间(3.12)也属于中等偏大外推力因素,说明充足的闲暇时间是推动游客继续旅游的另一个主要外推力因素。其他5个外推因素均小于3分,属于较小外推力因素。其中顺路旅游(2.33)的得分最低,说明入境游客旅游流往往具有较强计划性和目的性。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计算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外推力因素的评价结果如下:r=r|x1r|x2r|r3r|x4r|x5r|x6r|x7=0.138 0.233 0.268 0.161 0.2000.132 0.170 0.214 0.185 0.2990.284 0.313 0.180 0.091 0.1330.055 0.132 0.255 0.202 0.3560.164 0.244 0.207 0.142 0.2440.178 0.276 0.223 0.133 0.190??????????????????0.089 0.146 0.257 0.192 0.317通过因素集矩阵和权重值矩阵相乘可以计算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外推力李克特得分为2.80分,说明外推力对北京入境旅游流作用力属于中等偏小动力。

3.3拉力分析

考虑到有部分因素对

旅游者没有任何吸引作用,问卷设计时对传统5点式李克特量表进行了一定修正,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0分项,用以表示某个因素对入境游客完全没有吸引力。这种6点式李克特量表形式的计算结果将以2.5分为分界点,大于2.5即表示作用力相对较强,而小于2.5表示作用力相对较弱。从结果来看(表3),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其他省市旅游景点、城市形象拉动作用相对较强,得分均分布在3.5-4之间,属于中较大拉力,这与入境旅游流内推力中拓展视野和探新求异两个最主要因素正好对应。从其他几个因素得分来看,其他省市的民风民俗、环境氛围和友善好客三个因素得分在3-3.5分之间,属于中等偏大拉力,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也有一定拉动作用。而其他省市的旅游购物、地方饮食和节事活动等4个因素得分均分布在2.5-3分之间,属于中等偏小拉力,说明这4个因素对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拉动作用相对较小。9个拉力因素中其他省市由于交通便利而吸引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的作用相对最弱,结果与北京入境旅游流所受外推力因素中顺路旅游作用最小相对应。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可得到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的拉力因素集如下:r=r|x1r|x2r|r3r|x4r|x5r|x6r|x7r|x8r|x9=0.437 0.344 0.119 0.043 0.035 0.0230.246 0.410 0.226 0.068 0.021 0.0280.264 0.327 0.254 0.100 0.029 0.0260.193 0.312 0.268 0.122 0.063 0.0430.127 0.218 0.318 0.192 0.092 0.0530.090 0.168 0.322 0.229 0.108 0.0820.160 0.276 0.282 0.151 0.078 0.0520.130 0.241 0.282 0.159 0.115 0.073??????????????????????????0.105 0.245 0.302 0.182 0.109 0.057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计算出北京扩散旅游流所受总体拉力得分为3.17分,属于中等偏大拉力。同北京聚集旅游流拉力相比较小。

3.4阻力分析

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阻力来看(表4),所有阻力因素均低于3分,属于隐性阻力因素,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便利因素。其中物理距离对北京旅游流扩散阻碍作用相对最强。从表面来看,该因素属于不可变因素,然而随着交通技术的改变,相同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却是可以调整的,间接的可以改变物理距离,所以为了进一步减少北京旅游流扩散的阻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高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对于西部偏远的省市更是如此。而其他6个因素得分均低于2.5分,其中旅行社服务的得分最低,仅为2.02分,说明我国国际旅行社服务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发达水平,这与我国近年来加强旅行社管理以及导游培训有很大关系。


借助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计算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阻力综合得分为2.37分,说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阻力总体较小,这一方面与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发达的经济水平和服务业水平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是我国旅游、经济均相对发达的地区,如上海、西安等城市,这些地区不仅可以和北京入境旅游服务水平对接,同时还拥有方便的外部交通同北京紧密联系。

3.5总动力分析

为了分析北京入境旅游流流动所受总体动力,借助物理学中合力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首先,根据入境旅游流内推力、外推力、拉力和阻力的作用方向判断合力方向。由于从大尺度来看这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均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文中采用动力之和减去阻力的方法计算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的合力。其数学公式如下:f=ti+te+p-r式中:f表示旅游流所受合动力;ti表示旅游流所受内推力,te表示旅游流所受外推力;p表示旅游流所受拉力。r表示旅游流所受阻力。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总体动力来看,其内推力综合得分为3.49分,外推力得分为2.80分,拉力得分为3.17分,阻力得分为2.37分,可以计算出北京入境聚集流总体得分为7.09分,属于较大合力,说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动力较大,属于较大扩散动力旅游目的地。

4结论旅游流作为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受到学者们的长期关注。然而以往研究主要是旅游流的时空演化特征及流动模式,对于旅游流内在驱动机制研究较少。文中在推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旅游流所受内推力、外推力、拉力及阻力进行探讨,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的动力机制。分别得出如下几点结论:一是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拓展视野和追求新奇两个因素的内推作用相对最强,说明入境旅游流从北京流向国内其他省市的主要内在原因是北京还不能满足游客出境旅游的全部需求,游客需要通过对其他热点省市的进一步旅游来丰富其旅游体验,所以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大多是对已有旅游体验的一种补充与放大,及体验更多不同事物或扩大已有美好的旅游体验;二是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他人推荐的外推力作用相对最强,这说明相关群体在旅游流扩散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为旅游流调控提供了重要因素,即可以通过旅游服务人员对旅游者进行推荐和介绍来改变其旅游流流动模式;三是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旅游景点和城市形象的拉动作用最强,这说明入境旅游流流向可通过旅游景区和城市旅游形象两个因素的调整进行调控;四是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物理距离是阻碍作用相对最强,对此可通过提高交通速度来改变;五是从模糊综合分析结果来看,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核心动力为内推力,其次是拉力,外推力作用相对较小。总体得分来看,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所受动力较大,说明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趋势较为明显,会有很大一部分游客产生继续旅游的动机。

参考文献

[1]张佑印,马耀峰,马红丽,等.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平衡点转移规律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2):31-35.[2]马耀峰,李天顺,刘新平.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杨国良,张捷,艾南山,刘波.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12):1281-1289.[4]杨新军.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大学,1999.[5]牛亚菲,谢丽波,刘春凤.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j].地理研究,2005,24(2):283-292.[6]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117-127.[7]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44.[8]reginald g.golledge,robert j.s timason.spatial behavior:a geographic perspective[m].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7:76-93.[9]juckle j a,brunn s,roseman c c.human spatial behavior:asocial geography[m].duxbury press,1976:315-316.[10]douglas pearce.japanese tourists in europe[j].geographical review of japan,1995,68(1):63-74.[11]miyuki mitsutake.japanese tourists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of central europe:present behavior and future trends[j].tourism management,1998,19(5):433-44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