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化”发展进程中,专业建设成为改革的重点,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推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专业群”建设理念的提出,将高职教育产学研实现统合,特别是从旅游业发展中,将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从课程体系、教学实训、师资建设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带动和发展”,从而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着力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水平上,努力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和办学方向,而加强专业群建设,培养学科教育品牌,增强学生职业教育素能,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激发职业教育活力和潜力的有效手段。旅游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深化专业群改革模式,在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上,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特色。
一、专业群建设概念及实施意义
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来看,随着职业化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职业设置更具灵活性。专业群建设,主要以一个或多个重点专业为核心,通过相关专业的组织结构优化来实现整合,从而达到专业资源共享,发挥集群效应的目的。高职旅游管理在推进专业群建设实践中,重点从专业群建设背景、各专业资源优势上,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完善教育保障体系、突显人才职业能力养成,为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增强办学特色做出有益尝试。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首先是顺应了当前旅游业人才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强化高职专业特色上,注重各专业教育资源的内涵式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从其建设思路、原则和总体目标上,都强化了学科专业间的协同,特别是在具体实施中,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和改革方向,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思路及目标体系
1. 建设原则
围绕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号召,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强调教学资源共享与互动,突显人才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从构建专业岗位群模式上来实现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本身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系统化,使其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具有良好的衔接优势,因此,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中,要遵循四项原则,以拓宽专业群的实训范围、增强专业群建设水平。一是专业协同要满足适应性原则,紧扣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定位,从适应旅游业人才目标上,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二是课程建设要满足科学性原则,从旅游管理专业群协同目标来看,要体现职业教育客观规律,注重人才培养差异化策略,增强专业竞争力,必然需要做好学科规划,规避盲目性;三是资源配置要满足开放性原则,结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宽校企合作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如教学过程开放、师资队伍开放、实训实习基地开放等;四是在推进专业群整体合力中要遵循协调性原则,从投入、实训实习、师资配置、校内外资源协调上,强化共享与互动,实现整体一致提升。
2. 总体目标及细化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明确总体目标,并且需要从教学资源、毕业生竞争力、专业群核心专业、拓展专业等方面进行细化。总体目标是立足旅游管理专业,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满足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岗位素能,具备人际交流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学习力、社会适应力、协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深化目标建设,要从具体专业群目标细化中体现岗位特征。分解目标一:通过专业教育+酒店服务实践教学,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酒店服务岗位建立统合,能够胜任酒店管理服务型岗位需求;分解目标二:通过课程体系整合,强调专业教育过程系统化、过程化,在专业群课程与实践实训课程的融合中,强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使之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并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开发新课程,如渗透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形体训练等课程,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分解目标三:注重实训实践教学,凸显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改建前厅、客房、餐厅等实训场地,新建会展实训室、康乐实训室,遵循星级标准,新建经营性旅行社、接待中心,并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提升校外顶岗实训利用率;分解目标四:注重师资队伍整合,引进各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特别是通过兼职模式,强化专兼职师资比例,优化师资来源,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实训师资建设上来实现高度共享;分解目标五:突显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导入职业资格教育,围绕专业群来拓宽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深化校企间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水平,尤其是推进“双师型”“双证书”制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1. 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实现专业群整合
以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为导向,需要从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突显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特色,注重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服务岗位的深度融合。旅游管理专业群要融合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会展企业管理内容,强化职业能力素质提升。一是开展“双证书”模式教育,从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成长上,帮助学生获得专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二是开展订单式培养,突显专业群内人才订单班教育,如以某企业冠名,深化班级教学与企业资源的融合,特别是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做到“企业全程介入、工学深度融合”,使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人才发展特点,胜任岗位要求。如在前厅接待岗位能力培养上,围绕“旅游接待礼仪”“酒店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渗透典型工作任务,比如客房预定、电话转接、宾客接待、安排客房、行李提运、收银结账等内容,从人际沟通方式、熟悉酒店功能及特色等方面来加强岗位能力训练。同样,在课程群设置上,一方面要注重前厅业务课程的整合,在前厅工作岗位、岗位任务、职责要求等方面,利用模拟实训、工学结合来强化,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岗位难题;另一方面加强通识课程渗透,比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身、法律基础等课程,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满足其形体、态度、写作能力、职业安全等要求。同时,注重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以“框架教学计划”来优化学习资源。再以“前厅服务与管理”为例,在课程组织上要与岗位职业标准相衔接,特别是与国家职业资格教育相一致,在教材开发及资源资源共享上,编写适合的讲义,充分利用校内酒店信息系统,通过实训室模拟训练、顶岗实训、深入企业专家授课等,来完善职业素质教育,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养成。
2. 从实践教学上完善实训环境的共享共建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同样需要强化实践教学,而实训工作需要从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资源的整合、共享上来完成。围绕课程教学体系,从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训上,强调专业实训条件的共享性,提升实训室的利用率。根据校内条件建立前厅实训室,其目标应该满足前厅场地培训、能够模拟星级酒店开展前厅正常运作,满足各类前厅服务及前厅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客房实训室在建设上要满足客房服务及客房管理的课程实训,如能够从客房服务流程、客房岗位技能训练上开展实践教学;餐厅实训室要涵盖中餐、西餐要求,能够从餐厅服务、管理上开展职业岗位技能、餐厅服务流程实践教学要求;校内旅行社要满足对真实情境的模拟,从旅行社日常经营管理、旅行社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提升实践能力。如开展营销会客谈判,旅游团队操作、接待、组团等实训服务;会展实训室建设,要具备完善的会展功能,能够满足会展服务商管理、会展客户模拟服务、会展接待、会展工作管理等实践教学。在校外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上,通过与星级酒店、旅行社的对接,从课程教学、岗位实践、专家授课等方面来构建实习、就业平台。
3. 从师资队伍上实现实训人才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实施中围绕“派出去、请进来”方针,拓宽校内外职业师资渠道,完善学科群教学、产学研体系。如在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共享性上,引入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来强化实践教学。细化来讲,对于学科专业带头人,一方面从本校选拔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开展外聘,特别是通过对本校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外派学习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人才的交流,鼓励本校师资开展产学研工作,并在专项资金投入、科研设施配套上,推进专业群课题的交流与实施;拓宽外聘师资范围,结合酒店、旅行社、会展服务等企业特色,着力从相关行业外聘业务骨干来提升校内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群师资整合,拓宽专业群建设深度和广度,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实训课程兼职师资的授课模式。
4. 注重社会服务和专业拓展建设
高职教育要满足四项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传播、服务社会。我们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工作,在提升专业群建设办学实力上,极力拓宽服务社会的范围。如加强校际合作,优化专业群建设合作模式,在职业能力培训、技术咨询、对口支援等方面拓深社会服务;围绕政府搭建的服务社会平台,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强旅游管理类专业培训,深入到本地旅游产业项目实践中,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短期性职业化教育。同时,依托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拓宽旅游业服务层次,如与航空服务、高铁服务等专业相结合,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在其他专业领域的融合。
作者:陈胜花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6年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