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建设论文

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我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2022-12-22  本文已影响 16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论述了锦州市大凌河下游凌河口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水、土壤、植被、动物等,分析了近几年湿地的变化趋势,并提出湿地的保护对策,以推动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大凌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分布;生态功能;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2-0319-02
  
  大凌河下游凌河口湿地属于河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大面积海洋、滩涂、湿草、沼泽地等形成的湿地,属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分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和河流、盐田及水稻田6种湿地生态类型,是辽宁省的重要湿地之一。湿地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1,2]。近年来,随着大凌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各地市、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地区之间争水问题日趋严重,工业用水无偿挤占农业用水,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等现象不断发生,河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河口湿地发生严重退化[3,4]。因此,大凌河口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与高度关注。
  1大凌河口湿地概况
  1.1河口湿地的地理位置
  大凌河干流全长435km,流域面积2.35万km2,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辽东湾北海岸,东起大凌河河口背河,西至小凌河河口钓鱼台礁,海岸线长83.7km。凌河口保护区东部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大凌河相接,东部为凌海市大有农场,西部为娘娘宫镇,中部为建业乡。
  1.2湿地的水文特征
  水是构成湿地的主要因素。在大凌河河口处,湿地是由地表水、地下水、潮水等组成。大凌河河水年平均径流量为19.16亿m3/年,最大含砂量90.3kg/ m3。大凌河下游属温带季风气候区,60%~70%的降水集中在6、7、8月内,形成洪汛期,在下游形成一片泽园,而且当地降水由于地面坡降仅有1∶1 000~1 500形成地表径流,绝大部分降水滞留原地靠蒸发排泄,大凌河口的潮差平均为2.39m,最大潮差达到5.06m,感潮河段直至凌海市,加上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结果在河口及附近潮沟及沿海岸形成了落潮成滩。
  湿地的地下水埋深仅为0~1.1m。受海水和潮水的影响,地下水含盐量高,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高达10~20g/l(含cl-、na+、k+等)。在闫家及新庄子一带形成高氟区。
  辽东湾海水水色较深,透视度较低,沿岸河水的注入,使海域中有机质、营养盐含量丰富。冰期长达3~4个月,可形成沿岸冰和冰脚,冰厚为10~40cm。
  1.3湿地的土壤特征
  大凌河下游湿地是由河流冲积沉积物和海水沉积物组成,并通过生物和人工的培植形成含有一定盐分的多种土壤,其中有潮滩盐土、滨海盐土、淤泥沼泽土、盐渍化草甸土和水稻土,各种土壤的特征见表1。据调查,大凌河下游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12%。
  1.4湿地植被
  由于大凌河口湿地土壤过湿,盐分较重,所以植被条件较差,喜湿耐盐植物多,中性植物少,其中优势种和建群种全为喜湿或喜盐植物。大凌河下游植物群落的生产能力见表2。
  1.5湿地动物
  凌河口湿地动物种类丰富,每年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有动物199科794种,已发现浮游生物82种,无脊椎动物60种,脊椎动物500多种。发现鸟类250种,其中水禽14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鹤和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和羽鹤。据该管理处专家考察,该区年迁徙栖息珍稀水禽达6万多只,经中外专家认定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国际通道。
  2大凌河口湿地生态功能变化
  2.1蓄水调洪功能下降
  辽东湾北岸湿地连片面积约有3 660km2,目前开发稻田和盐田约占47.8%,保留自然面貌的地区只占52.2%。再加上道路的修筑,防潮堤的兴建,使得水流阻隔,能够拦洪蓄水的地区只有1 400km2左右,蓄水调洪能力明显下降。
  2.2生物群类锐减
  自然湿地的面积减少会直接导致生物种类的减少和改变,按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的推测,生物群类的减少能达到25%。
  2.3营养物质的转化机制发生变化
  原有湿地的营养物质转化机制受到破坏,转化为稻田和虾田所需的营养物质,排泄物质同原有湿地的自然排泄物完全不同,由于人类的介入,大量的农药、化肥随之排入,对近海海域构成污染。
  2.4生物的生产力下降,相应输出量减少
  沿海建虾田、盐田和拦潮堤坝,阻断了盐水、淡水间的交换和融合,使原有的沼泽水体性质发生变化,植物的生产量大幅度下降。随着临海沼泽的逐渐消失,芦苇的产量将大大减少,随着芦苇的减少相应的伴生生物和以芦苇作为栖息场所的生物量也随之减少;如河蟹的上市量在20世纪50年代仅附近一个县就高达600~700t/年,从80年代以后沿海虾田、盐田和拦海大坝的修筑,河蟹的上市量每年不足80t/年,到目前仅仅靠人工投放蟹苗收取成蟹,天然产的河蟹逐年减少;过境的鸟类也急剧减少。在大凌河入海口处调查过境小鸟,过去每年3、4月每小时可见100~150只,而近年同期调查过境小鸟量仅为10~30只。
  2.5鸟类的栖息和营巢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大凌河河口地区工业油田、稻田等逐年的开发,使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歇息的苇沼泽地逐渐消失,目前下游的东郭苇场和大有苇场成为丹顶鹤主要栖息地。经有关专家长期观察,凌河口相邻的双台河口区湿地几乎没有见到丹顶鹤歇息的痕迹。因此,保护好大凌河下游地区的湿地是非常重要的。
  3河口湿地的保护对策

3.1提高民众对河口湿地的保护意识,加强立法管理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增强民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依照《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不断促进湿地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保护和管理湿地。
  3.2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退耕还湿工程
  湿地的恢复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迫切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尽快恢复湿地的重建工作,对退化湿地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恢复其原貌,适量限制周围工业油田和农业稻田开发,退耕还湿,对周边的低洼易涝、不易生产粮食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从而扩大当地的湿地面积,在此基础上逐渐恢复湿地原有的丰富资源,为鸟类繁衍栖息及植物的生存生长提供环境,使其更有效地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3.3建立部门协调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目前由林业、环保、国土、旅游、水利等部门负责,这种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各部门在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管理不当。只有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湿地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并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编辑
  4参考文献
  [1] 刘卫民.秦皇岛观鸟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063-6064.
  [2] 祁用禄,窦全虎.论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j].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建设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粉尘处理工程(粉尘工程技术措施)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