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古建筑包含着古代丰富的文明成果,因此现代人必须保护古建筑并继续继承这些文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建筑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一些破坏,因此,对古建筑的维护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相关人员,他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古建筑的原始外观和原始价值。本文以上海缀华堂项目为例,从两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古建筑维修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古建筑维修的原则和施工管理的实际操作。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缀华堂
古建筑具有文化遗产价值。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旧楼的维修项目比较复杂,因此对于相关的员工,他们必须首先爱上旧楼,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谨慎,并在使用过程中防止旧楼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此外,必须立即提出解决方案,以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有关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来管理当前的古建筑维修项目建设,促进有序施工,确保古建筑维修项目的可靠性[1]。
1修缮古建筑的重要性
在维修古建筑的过程中,如果损坏的组件得以维修并且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则不宜更换该组件,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如果零件无法维修,则必须使用新材料进行更换。维修人员必须尽力选择与维修的原始部件颜色相同的材料,以保持古建筑的风格。通过不断增加古建筑维修项目的施工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提高古建筑维修质量。由于传统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因此在维修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建筑管理尤为重要。古建筑修复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差,古建筑修复工程容易出现许多缺陷,造成历史失真。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古建筑维修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维修工程建设管理,运用创新观念创新和完善古建筑维修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并成功完成古建筑工程,可以更好地恢复古建筑的历史外观[2]。
2古建筑修缮工程原则
现在修缮古建筑的原则是恢复古建筑各方面如新。既要继承和展示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又要充分发挥古建筑的光彩。这项工作的核心是修复古建筑。首先有必要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原创性原则,在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中保留原始建筑的价值和特征,并充分保留原始古建筑和建筑的历史信息,反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模仿不仅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而且还需要根据历史特征等进行分析,以展现独创性。必须重现建筑物的原始功能特性和面板的原始外观,以保留原始样式。在维修和保护古建筑中,不仅需要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还必须保护周围的街道、树木,辅助设备等,以便可以将古建筑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整体。另外有必要保护和改善古建筑的艺术和生活方式,以便它们能很好地反映古建筑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修复和保护古建筑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业务原则[3]。在此基础上,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延伸到对艺术、民俗和文学的深入探索。提高合作效率,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历史悠久。古建筑在古代经济,文化和价值中的传播和重要性非常大。如果将其销毁,对现代人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对子孙后代将是巨大的损失。这些历史信息将随着相同的古建筑而继续消失。在当今历史的发展中,古代建筑本身因其特殊价值而被认为更有价值。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也是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4]。
3工程概况
汇龙潭公园位于嘉定镇南部,设西、南两大门,西门在南大街183号,南门位于沙霞路。占地面积4.76万㎡,建筑面积3212㎡。园内布局分为南北两大部分。缀华堂又称花厅,位于公园北部玉莲池东侧。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小瓦屋面。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前设廊,柱间设木制挂落、栏杆,石柱础、石阶沿。建筑通开间10.8m,进深10m,高6.2m。为嘉定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针对缀华堂屋面、木构架、墙体、地面、油漆、门窗残损情况进行了修缮,本次工程于2019年05月15日开工,2019年09月15日竣工。修缮工程施工分别进行了文物拆除项目、脚手架搭设及围护、屋面翻修工程、木作整修工程、木结构木门窗油漆修复、墙面粉刷施工、方砖铺设施工七个项目,最终达到了理想的修缮效果。
4古建筑修缮施工流程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有必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修复古建筑。但是,由于缺乏维修古建筑的经验,这对建筑商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在做好保护文物的同时,必须重现古代建筑的光彩。当需要维护项目时,通常的方法是由文化古迹的专家在维护设计计划的框架内共同研究和决定建筑物和设计者的工艺、材料和其他细节。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不同,可以根据图纸建造。修复古建筑通常是修复和加深图纸的过程。由于恢复古建筑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因此建筑物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恢复原则,制定保护古建筑的法规,并与专家进行协调以确保文物不被破坏。将条件恢复为原始状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使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施工,并通过各方面的合作,确保维修工程的科学合理。另外还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的可行性[5]。
4.1前期准备工作
修复古建筑是一项复杂且大规模的项目。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文化古迹,或者无法在原始站点上修复古建筑,但是恢复古建筑的目的是恢复原始外观并确保其生存价值。因此,在建筑中,我们可以首先使用现代方法来描绘和记录全景图和古建筑的细节[6]。有了记录,它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并且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此外,借助高分辨率的成像和绘图,可以描绘出现有古建筑的外观,并可以对当前损坏的部分提出合理的维修建议。其次,在建造之前对古建筑进行现场检查对于了解古建筑的年龄,建筑物的材料和工艺至关重要。根据旧楼破坏的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确定较为完整的建筑方案。同时,在维修过程中,连同旧楼的基本信息一起,维修过程有序地完成。
4.2实际施工管理及后续工作
实际上维修古建筑有很多压力和矛盾,这对建筑商也是巨大的挑战。首先,古代建筑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木头。但是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容易发生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某些木材也可能破裂,因此使用传统材料来重建古建筑,这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其次古建筑的砖墙和壁画的质量是整修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砖和壁画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另外这种砖不能大量生产,并且建筑公司需要控制项目的成本。最后在完成古建筑的修复工作之后,必须继续进行保护工作,以解决古建筑中可能发生的漏水问题。项目完成后,还存在其他问题,施工人员还需要及时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加以解决,并做好古建筑的预防和保护工作。通常要管理古建筑的修复施工,施工人员必须能够根据相应要求完成修复过程,确保原始价值,并保护原始外观[7]。图2古建筑修缮施工
5古建筑修缮施工管理探索
施工管理系统是对旧建筑维修过程的专业管理。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对古建筑维修组织单位进行可靠的管理。必须进行调整以确保有效地实现部门的既定目标。发展工程和文化古迹保护需要有效的施工管理系统功能、有效的施工过程管理、有效的管理计划实施以及统一的施工管理任务。特别是对于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质量、进度等管理部门,以有效管理各种设施的维修目标,严格执行管理工作,在管理水平上取得较好的生产协调和科学控制效果。管理系统应由技术和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管理任务的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在工作发展中必须有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确保房屋修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旧建筑维修项目管理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有效地管理质量,进度和各种成本管理目标,并实现对工程信息的科学管理。为了有效地处理复杂的管理风险,可以应用PDCA周期管理思想,以及同一旧建筑维修项目的许多特征,以创建新的建筑目标管理模式[8]。在此模型中,目标管理可以分为四个过程。换句话说,将制定四个步骤进行评估和改进。目标设定是模型周期的起点,重点是将战略目标分析为子目标,这些目标可以由不同的职能部门逐步完成。在实施旧的建筑维修技术时,有必要为项目管理中的工作管理提供更完整的专业部门,为有效地划分管理计划和目标任务做好准备,以提高施工管理的实际效益,科学地评估施工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和调整不良管理风险,以此为起点。将这种模型应用于行政工作,可以为执行管理获得更好的价值,并且施工管理的目标情况可以具有实际的行政优势。管理方法的创新发展要求在管理工作开发,对项目审批、计划、设计、监督、招标、现场施工、完工、交付和科学的管理中有效处理旧建筑维修技术的全过程。管理和创造力最佳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价值。
6结语
古建筑的修缮过程很复杂,相关人员需要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古建筑,然后根据建筑原则完成修复过程,以保护原有外观,并确保项目及其工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估算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提前进行准备。在改革施工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以确保改革项目有序进行。同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找到最合适的施工管理模式来修复现有的旧建筑物,提高修复项目的可靠性,实现真正科学合理的改革,并发挥文物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钧.研究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与施工管理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9(9):158,160.
[2]王福成.研究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与施工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40-41.
[3]杨凯佳.关于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J].四川水泥,2020(6):207.
[4]韦婷孜.古建筑修缮技术要点和工程管理措施研究[J].文物天地,2021(3):55-57.
[5]于川.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7):1703-1704.
[6]郭朝峰.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121.
[7]汤晓聪.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2887.
[8]卢中一.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优化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4054.
作者:顾凯学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返回建筑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