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师论文

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语言文字教学的作用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521人 

  摘要:新疆高校的大学生民族众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学生接受当代科学知识、深造、就业及将来融入社会、建设家乡都十分有利。教师合适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加强互动、拉近距离,调控课堂、促进管理的作用,有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然而,教师认识不足、非言语行为带有随意性、缺乏相应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非言语教学意识、定期开展教学座谈会、开展相关课程培训来提升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能力。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教师非言语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有一个著名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言词+38%语音+55%面部表情[1]。从这个数据可知,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中有93%来自非言语的音调、语气和面部表情等。然而,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7%的言语研究中,忽视了在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所谓的教师非言语行为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综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行为、语气语调、服饰妆容等非言语信息传递教学信息、辅助语言教学,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调节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管理。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性

  自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来,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于国家要求的能力,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2019年10月,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了《语言扶贫宣言》。《语言扶贫宣言》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破地域区隔、传播信息和技术的工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是语言扶贫的基础路径和核心经验。可见,国家已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当代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总要求、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国家措施之一。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中心,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使命。新疆高校的大学生民族众多,这些学生担负着建国建疆的使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他们接受教育、深造、就业以及将来融入社会、建设家乡都十分有利,故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既符合国家语言战略的要求,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又有利于增强“五个认同”“四个自信”、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契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新疆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将教学重心放在语言要素、语言技能的训练和中华文化知识的熏陶上。教师们各展技能、各显神通,希望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却忽视了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没有意识到非言语行为对教学产生的作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虽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课堂上语言教学外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但恰到好处的非言语行为能弥补言语交流的不足,强化言语交流的信息,甚至有超出言语交流的效果。

  2.1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语言教学中,由于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节课既定的教学任务,既要讲解每节课相应的词汇、语法,又要兼顾纠正语音、文字教学,还要疏通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并且每个班的人数都在40人以上,教师想要完成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教学过程并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课堂时间就显得十分紧张。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就能节约不少的时间。比如,在纠正语音教学中,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叫起每一位学生会很耽误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请”的手势,并配合上关注的眼神,学生立刻会明白老师的意思。尤其当学生按座位竖着或横着叫起来纠正发音时,这种方式会大大节约时间,课堂节奏也会变得更加紧凑。并且由于教师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每一位被叫起来的学生,该生就会十分认真,还未叫到但马上会叫到的学生也会十分紧张,整个课堂会因为老师的手势和眼神变得紧张起来,不敢走神了。发音好的学生立刻竖起大拇指,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发音不准的学生,通过平滑的手势指导学生发一声、向上扬的手势表示二声、先下后上的手势表示三声、向下降的手势表示四声,学生会一目了然,既指导了学生的发音也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2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日常生活中,非言语行为与我们形影不离。美国体态语研究者雷·伯德惠斯特尔估计,一个人平均每天只用10min讲话,平均每句话仅占2.5s,其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利用非言语手段向外发出信息[2]。孔子也曾讲过:“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非言语行为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是对言语信息的补充、强调、解释。词汇及语法教学是对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考验。教师若能根据所讲词汇或语法的特点,设计好自身的非言语行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动词的讲解,教师搭配上动作,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且不会产生误会,人们语言虽有不同,但很多动作行为却是一样的。另外一些形容词、副词也能通过非言语行为在设定的语境中来完成。比如,讲到“优雅”这个词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上来与自己配合,设定的场合就在餐厅,两人同时用餐,学生表现的是大口咀嚼、嘴里发出声响,起身挪动座椅发出难听的兹拉声,横冲直撞地离开餐厅;教师则是小口咀嚼,取拿东西动作优美,走起路来身姿挺拔。学生通过对比就知道哪种行为叫作“优雅”了。又如一些有关情感、情绪的词汇,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完成。如画一个抱胸的小人来表示“傲慢”,两手摊开,肩膀一耸来表示“无可奈何”等。这种简笔画或教师夸张的表情既让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教师所讲的词汇意思,轻松的课堂氛围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调查中有94%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用动作来表示不懂的词汇,可见动作比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加强互动、拉近距离

  通过课堂观察和调研发现学生喜欢教师通过非言语行为来关注自身。94%的学生喜欢教师保持微笑,87%的学生会去关注教师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84%的学生会关注教师的眼神、动作以及整体行为。有81%的学生喜欢教师表情丰富,69%的学生不喜欢教师上课没有表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十分关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从进入教室开始,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就时刻被学生关注着:衣着干净整洁、站姿挺拔、充满自信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可信任,这时如果用眼神环视教室一圈,既能起到查考勤的作用也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精神状态,师生间的眼神碰触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课堂上教师若板着脸孔,即使语言精湛,学生也会感觉疲惫,内心充满担忧。相反,上扬的嘴角、熠熠生辉的眼神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师生互动中,眼神注视、适当的点评加上相应的身体语言:如竖起大拇指、点头微笑,学生的内心也会因为教师的肯定而充满欢乐,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4调控课堂,促进管理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调控课堂,促进课堂管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语气等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该严肃时严肃,该轻松时轻松,学生精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看手机、做小动作、偷看他人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视或瞪眼、咳嗽、突然的停顿、走到学生跟前等方式控制和调整过来。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每次遇到上述不良行为,教师改用言语来调控课堂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不但耽误时间还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进度会因为教学管理而受到影响。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引导学生说快些、说慢些,或示意对方停止,也可从学生的表情、动作来获得反馈信息并对教学及时作出调整。比如,教师讲的知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时,脸上会出现困惑的神色,有的眼神迷离,有的可能摇头以示不解,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向自己发来的非言语信息,迅速转变教学方式。一些没有意义的“嗯”“啊”也有调控言语交际过程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用“呃”“嗯”“啊”之类的发声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或者还在思考中、自己的发言还未结束,还要说下去。这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耐心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通过师生间的非言语交流,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也能掌握学生的状况,从而控制了课堂,加强了课堂管理。

  3教师非言语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第一,教师对自身非言语教学作用的认识不足。教师的注意力集中放在了语言教学上,尤其是对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为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考虑较多的是语言教学的具体内容,而针对语言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上更多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或者是常见的板书设计,而常常忽视了自身的非言语行为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第二,在教学中由于认识不足,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带有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着装上以舒适为主,课堂上存在教师穿着运动服讲课的情况;师生间互动没有注意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眼神容易停留在表现积极或消极的学生身上,易忽视表现一般的学生;手势、表情会出现随机性,如撩头发等,而过多的不必要的手势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面无表情的课堂也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忽视课堂距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个别教师会在讲台上站一节课,然而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督促作用。第三,缺少相应的教师行为、教师礼仪方面的培训。在对教师的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部分教师认为较正式服装在公开课或者正式场合穿比较合适,教师的着装并没有太大的要求,比较随意。也有部分教师表示从未留意过自己的手势、表情、语气和学生间的距离等非言语行为,主要还是凭借经验上课。可见,非言语行为在教师中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的建议

  4.1加强教师非言语教学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可以掩饰我们真实的内心,身体却真实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姿势、动作、语气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等非言语行为都可以映射出该教师的好恶、状态、心情、态度等。一位教师一边赞扬学生“很好很好”,可是却看也不看学生一眼。学生不但感觉不到教师的鼓励,甚至在内心会有被忽视或者不被喜欢的感觉。这时学生会低下头,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可能会选择沉默或者通过捣乱试图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倘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及该行为引起的学生行为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内心想法,往往就错过了和学生的真实交流,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反之,合适的语言搭配相应的肢体行为,可以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借助非语言行为,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形容词、副词等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何乐不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非言语教学的意识,多观察自身哪些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积极的行为举一反三,多去尝试。而有些行为引起了误会就应该避免。也可以多去听课,观察其他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定期开展教学座谈会

  教师规范教学行为,除了自身的努力与观察之外,教师间、教研室内乃至学校内都可以开展教师座谈会。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定期的座谈会让教师们静下心来把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好的做法相互分享,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也可以定期开展模拟课堂,让教师们相互观察,互提建议,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3开展相关课程培训

  教师在课堂上切忌过多的非言语行为,去掉那些可有可无的无意识动作,以免扰乱学生使其精力分散,影响教师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教学效果。教师想要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落落大方、精准地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这需要相应地训练。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选修一些教师礼仪学、教师行为学方面的课程进行培训,也可以多了解一些体态美学、体态语方面的知识,并且尽可能多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与尝试,加强对非言语行为运用的自我意识,多使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避免消极的非言语行为,以此增加教师的专业性与自信心,让教师在课堂教学及管理中做到运用自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昭勋.非言语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叶春凤,唐渠.浅谈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5-47.

  [4]王丽梅.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及其应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26):22.

  [5]亓华.美国高校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规范及优秀个案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3):72-79.

  [6]白云洁.中亚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5.

  作者:唐红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

返回教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策略上一篇: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