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将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为提高在线教学效果,增强在线学习有效交互,提升在线学习满意度。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环境设计、教学交互设计两方面入手,寻找设计思维+教育的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设计思维,改善在线学习交互环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互,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满意度。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设计思维;教学环境;交互设计
2020年1月31日,WHO总干事谭德赛将新冠肺炎确立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concern,PHEIC)。[1]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掀起了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新浪潮。当国内疫情转危为安,按下了暂停键的企业和学校陆续恢复了生机的时候,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2]人们愈加关注“在线教学”质量问题。如何在“双线教学”的模式下,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对后疫情时代的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后疫情时代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阻碍因素
人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活动,交互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此次全球化疫情的出现,打乱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的交互系统发生了转变。疫情之前,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并未在中小学教育实行。教学交互是发生在真实环境下,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组成的三边关系的相互影响的合作活动。对于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李政涛认为,要构建教学新秩序,加快双线教学的融合创新。即加快“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Online-Merge-Offline),以获得“双线教学的互补和双赢”的教学效果。[3]也就是说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既需要线上教学,同时也需要线下教学。这种“双线教学”的模式,使得教学交互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交互的类型、教学交互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如表1所示。参考上述的交互分类,后疫情时期的在线教学交互可分为四个维度,如图1所示:[7]基于后疫情时代融合创新的视角,双线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环境将更为复杂。如何发挥线上、线下交互的优势,做到“双线教学”交互有效性?如何保持交互的深度?如何弥补学生与师生间的情感缺乏?这给小学教师在线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交互带来了多种挑战,在线教学阻碍因素增多。
(一)教学环境复杂:教学环境支持着课程活动的开展并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8]通常将教学环境理解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类型。在这里主要探讨线下真实教学环境和线上虚拟教学环境。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的走向,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即学校真实教学空间与日常生活虚拟教学空间的联通汇聚。基于线上真实的交互环境,师生有较为正式的学习环境,师生的互动效果好,师生间可以形成及时的教学反馈。比如,教师可以轻易地读出学生的肢体语言,了解当前学生的知识领悟力,从而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但基于线下虚拟环境下,教与学时空分离。Moor在“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提出,远程学习产生的物理距离会引发沟通上的差距及心理空白。[9]相对于线下的真实情境,线上交互环境缺乏真实情境的生动性;师生由于时空的限制,其互动的深度性不够,难以达到现场教学合作的深度;交互方式常依赖语音和电话沟通,交流形式较为单一;师生间缺乏心理感知,情感的流动性差,难以形成深度情感体验。综上,当前师生的在线交互质量不佳。后疫情时代的教学环境,既包括传统的真实教学环境也包括技术支持下的虚拟教学环境。如何在双线教学模式下,将线上教学环境与线下教学环境进行融合创新,最大化地优化教学效果,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面对这种新型学习生态,小学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与学形式等进行重新设计思考。教师应努力认知到:在线教学并不是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传统课程的内容照搬过来,在线教学不仅是网络的“在线”形式,更重要的是关注在线教学的质量问题。[10]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师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出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在线教学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内倾学习动机,帮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交互层次复杂:交互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国外学者Daniel和Marquis,将交互按对象分为学习者与他人的交互和学习者自主学习交互。[11]吴咏荷等学者认为交互的质量与交互的情境相关。有效交互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更多有意义学习行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12]后疫情时代,除了线下的基于真实环境的交互,还包括基于在线平台的交互。教学交互可分为媒介平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等多边关系的交流互动活动。即后疫情时代的交互层次复杂。陈丽分析了远程教学交互层次类型,建构了交互层次塔模型。她按层次的高低将教学交互依次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13]具体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交互在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交互层次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在低级交互层次中,如若不能完成与媒介的顺畅交互,那么就会阻碍操作交互的顺利完成,师生间心理距离增远,无法进行下一层次的交互学习;在信息交互层次中,师生间如若没有达到交互的效果,就会导致教师在唱教学独角戏,学生若常处于被动状态自然会阻碍高阶思维的养成,即不能完成概念交互的目标。总之层次之间相互关联,任一层次的交互不畅,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在线学习满意度不高。因此,应该设置有效的交互环境,注意每一次层次的交互质量,最终达到最高交互层次。
(三)情感交互复杂:情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当人们对事物有着积极情感的体验时,产生行为的动机就越强,越能挑战自我,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人与媒介互动时可以产生某种心理感知,Gunawardena等人把这种心理感知称作社会临场感,并且社会临场感的强弱可以通过人为干预。[14]基于后疫情时代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中,“教与学分离的本质特点”。师生、生生间情感联结较弱,这会导致师生、生生间在教与学过程中生发孤独感,厌倦感、甚至是抑郁感。即师生间心理感知程度较弱,学习者的社会归属感不足,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抑制、师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不足、学习者之间难以进行积极协作、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沉浸式心流体验、师生在线学习产生孤独感。相对线下教学而言,学习者和师生之间能够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方式感知到彼此的状态。师生之间的心理感知较强,情感隔膜较小,能完成谈心层次的深度交流,教学交互的质量较高,师生间更易形成深度学习模式。因此,应提高教学交互中的情感联结水平,改进师生协作质量。
二、在线教学交互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通过对在线教学交互设计的关键理论的整理,有助于从不同维度了解教学交互与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联。
(一)教学交互理论。“交互”是多边合作交流的过程。陈丽教授将远程教学交互按层次高低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15]低级到高级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确保低层次交互的有效性,高层次交互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在教学交互设计中,我们应注重交互的层次性,不可忽视每一个层次的交互质量。(二)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真实社会实践的交互产生的,并认为学生通过成人及同伴的协助所进行的真实或情景化的学习,可称为有意义学习。即创设社会实践环境尤为重要,需加强真实社会情境体验设计。
(三)具身认知。具身认知理论关注“身体”本身的价值,身体并不作为大脑的被动接受者,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交互碰撞出新的认知。[16]因此在交互设计中,应将身体感知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作为设计元素加入到设计中,让思维随着身体的感知通道打开而迸发出来。
(四)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进行设计,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优化用户体验。[17]因此在交互设计中的应坚持“用户”为本的原则,即在了解用户的前提下提供一个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三、基于设计思维下的在线教学交互设计策略
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基于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论。在处理问题时,设计师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利用综合知识来找问题、定位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19]在面对设计广泛转型时,张凌浩提出了“为转型而设计的教育思考”。所谓转型设计,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今时代发展,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转型的思考。[20]设计思维即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面对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其人才定位、教师角色定位、教学形式,也需要广泛转型,可以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思维,培养教师、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学环境设计。师生间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环境的支持。教学环境既是学习空间的物质保障,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欲望、促进有效学习的心理基础。(1)物理环境:设计安静适宜的学习空间。后疫情时代的真实空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学习空间,另一种是居家式学习空间。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来看,空间实质上是人的情感需求的一种投射。第一,重视光源设计。除了明亮护眼的光环境,更加需要思考的是光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情绪的抚慰作用,比如暖色的光源可以给人温暖、亲切的体验。第二,巧用视错觉效果。相对正式课堂而言,居家式狭窄空间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因此可以通过视错觉设计,引导人们进入更宽敞、更安全的空间中,达到舒缓心情的作用。第三,重视空间流动。根据具身认知,应解放身体被禁锢的感觉,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本是爱玩多动。通过打造空间的“有界无限”感,促使师生进行更多开放交互活动,让思维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而流动起来。(2)心理环境:引发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心理环境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联结更为紧密。环境里弥漫着师生间友善、和谐、温情的音符,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意愿增强,教师的教学的效果越好,愈加形成良性教学循环。第一,增强师生间情感联结水平。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结,形成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对于线下教学而言,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当下现实题材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分组,教师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做好引导着的角色,师生一齐完成合作学习,进一步加强情感联结。第二,营造沉浸式交互环境。对于线上教学而言,由于交互存在异步性,师生之间较难形成面对面形式的深度性和针对性。应努力创设出沉浸式交互环境,缩小虚拟环境下的师生间心理距离,营造出和谐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倾动机,引发较深层次的互动,师生共同建设创生性课堂。
(三)教学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在了解用户的前提下,用最合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关于用户体验的概念,设计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认为,商品若注入了情感元素,那么这件商品就兼具美感与可用性,商品的价值属性更高。[21]那么将设计思维融入到教学设计时,同样需要考虑到用户的美好体验,即师生在线学习的美好体验。(1)媒介交互设计。媒介是人机互动的桥梁,设计出适宜用户进行友好操作的界面,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交互水平和使用满意度。第一,重视视觉体验效果。能最快在同类产品中以差异化胜出的,最直观的就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因此要格外注重用户界面的图标、字体、颜色、形状、位置等元素的设计,在美学上吸引用户,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以达到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第二,采用易用性设计原则。如果一个产品的操作过于繁琐,用户的使用频率就会降低,反之就会增加用户的产品频率。因此,应设置简单易懂的操作向导步骤,以优化用户操作体验。第三,重视舒适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让用户和产品的建立良好关系的纽带。如果说美感是用户视觉体验的第一道门槛,那么舒适的情感体验,则是真正打开用户心扉的钥匙,能增加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心流产生的几率,引入沉浸式体验,获得较好的媒介交互效果。因此在媒介交互设计中应加入情感元素,加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信任关系。(2)师生交互设计。Moore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认为,远程学习产生的物理距离会引发沟通上的差距及心理空白[22]即在线学习中师生间心理距离较远,师生情感联结较弱。相对线下教学而言,师生较难达到谈谈心式的深度性交流水平。因此,应通过更多有效的、及时性、针对性的交互设计,增强师生间的心理感知。第一,及时的反馈提醒设计。当师生在教学中完成一系列互动时,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疑惑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论时,可以增加类似已读功能的设置,让师生了解到这是一个双向且有效的教学交互,从而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第二,增强真实沉浸体验设计。比如建设虚拟教室,利用虚拟场景的设置,让师生尽可能感知到彼此的存在,营造沉浸式体验环境,尤其重视师生的身体体验,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第三,丰富师生社交互动形式。已有研究表明社会交互,群体认同有助于沉浸体验,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者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能够促进师生投入的趣味性交流形式。(3)生生交互设计。相比线下教学独特的地理优势,生生可以通过实时交互完成教学交互。但目前在移动教学生态中,生生间的有效交互较为困难。生生间由于存在跨地域的物理距离的疏远关系,情感上常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生生社会关系淡化,同伴交往困难,甚至引发生生的焦虑和沮丧感,生生交互质量不高。这种不良的生生交互,不利于生生间开展协作学习,即学生创新合作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而需要加强生生在虚拟环境中的社会联结感,促进生生间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力和领导力。第一,丰富同步交互的趣味性,促进生生间头脑风暴的进行。如在在线聊天、在线讨论区等形式的同步交互中,可以增添类似滚动弹幕设置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生生的创新能力。第二,鼓励学生多进行异步交互形式,满足学生进一步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可以增添留言区的互动评述环节,在评述中增强生生联结感。第三,设置虚拟模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虚拟模型的角色扮演,生生之间可以在虚拟情境下,通过虚拟模型的表情,手势等,提高交流者本人的表达清晰度,有较好的代入感并完成对虚拟模型的情感投射,提高生生间的沟通质量。(4)学习资源交互设计。学习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是教师教学材料的选择,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资料的来源,因此应重视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第一,提倡跨界合作,倡导设计学术多样性。让教育家,学科专家,设计师跨界合作。学习资源是学习的基础,但多数在线学习平台在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教育教学和学科专家队伍支持,学习资源的适用性不高。因此通过跨界合作提高学习资源的适用性。第二,推送差异化学习内容。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现学进度,及时按学生的潜力差异化定制学习内容。第三,设置奖励机制设计。当学习者完成了与挑战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时,能够收到明显奖励提示。可以设置语音奖励,也可以设置丰富的小标签“三好学生”类的富有趣味性的鼓励,进一步强化学习行为,使学习者投入更多时间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第四,增加有声朗读设计。低年级孩子字音认不全,通过有声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减轻阅读负担,提高阅读兴趣。
结语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下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新思考。后疫情时代,线上加线下的融合教学将成为常态,融合创新成为新要求。因此提高在线教学效果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下的在线教学阻碍因素,提出了基于设计思维下的教学交互策略,即创设适宜的在线学习教学环境,增进教学交互的有效性,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满意度。
作者:潘青云 韦雪艳 单位: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返回教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