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学论文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创新与实践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634人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创新与实践民族声乐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艺术性的歌唱艺术,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教育教学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民族声乐学》一书,详细了解民族声乐学科理论内容,由此对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意义、问题及相关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民族声乐学》由徐敦广著、余笃刚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发行。全书共十章,主要围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这一核心,详细且系统介绍了民族声乐的学科论、本质论、创作论、表演论、传播论、教育论和发展论等内容,旨在从美学、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民族声乐的艺术表演规律和艺术审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为构建中国民族声乐学艺术体系以及研究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参考基础。

  民族声乐教育创新的现实意义

  基于《民族声乐学》可以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一种基于传统演唱艺术特点,同时吸收、借鉴了部分西欧美声歌唱优点所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它既属于民族音乐专业的分支学科,也是一种由多种学科交叉组合而成的独立学科。民族声乐不同于传统的民歌、戏曲,它受到不同民族语言特点的影响,产生出多元的声乐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精神特性。随着新时期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各个国家只有遵循多元化理念进行文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和提高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作为一门民族音乐艺术学科发展课程,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创新实践,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推动学生民族声乐表演水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各大高校都加强了民族声乐教学工作力度,但是由于民族声乐发展起步较晚,音乐艺术形式较为小众,所以在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高校音乐艺术专业的不断扩招,导致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存在一些差距,部分学生声乐基础薄弱,难以跟上声乐教学进度,民族声乐理论基础和演唱水平持续下滑,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学。其次,部分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不够重视,将重心放在声乐理论知识教育中,忽视了实际演唱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外的其他教育内容的忽视,进而阻碍他们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而且根据《民族声乐学》中阐述的民族声乐本质论来看,这一教育理念不利于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最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还可能对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影响。

  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策略

  第一,遵循多元化的声乐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可能了解更多的民族声乐知识,同时根据现代教育发展形势,将不同的民族声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融合,让他们能够选择符合个人特质的民族声乐学习内容,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自身民族声乐理论基础和表演技巧的有效提高。第二,基于《民族声乐学》所阐述的艺术表演特点可知,民族声乐教育离不开演唱实践教学,教师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声乐演唱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声乐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演唱经验,让他们能够在实践表演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民族声乐的魅力,进而提高个人的声乐综合能力。第三,教师应当结合现代教育发展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借助多媒体教育设备优化民族声乐教育过程,通过互联网搜集部分流行民族音乐或较为热门的民族音乐曲目,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喜爱度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创新实践发展。

  作者:李艳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返回教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上一篇: 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