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应将全体青少年作为教育对象,特殊青少年群体也应该接受到基本教育,这是每一个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条件。特殊教育针对特殊学生,采用针对性的课程、教材、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把其他方面的教育融合进去,如生活常识、文明礼仪、音乐康复、高尚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等。本文就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音乐教学方法做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中设置了多种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课程,音乐教学就是其中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进行其它各能力如语言发音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特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教育的重要部分。最主要的是,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面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并且通过音乐来感受情感和表达情感,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通过音乐感受情感及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一、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以音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角度分析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活动可以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起到愉悦身心、强健体魄的功能,特定的音乐可以舒缓心情、安抚情绪,尤其是对于自闭症学生或者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内心得到安宁与和谐,从而缓解由于生理及心理引起的情绪障碍。就目前的教育形势分析,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越来越走向正规。但是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大多是更加重视学生的行为能力的培养和纠正,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些不足。据了解,我国当下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来看,接受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音乐教师较少,甚至有些学校在教学期间完全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又因为智力或其他限制无法沟通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疏导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长此以往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有发现,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多是进行课程中的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满足学生对音乐审美及情感抒发的心理需求并不到位,这样的音乐教学在面向特殊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所以,在进行特殊学生的音乐教学时,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应当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以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角度分析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的音乐教育需基于特殊学生学情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障碍类型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教学过程中极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缺少了解,不利于学情把握,导致音乐教育千篇一律,缺乏个别化教育。视力障碍学生对于音乐非常敏感、节奏感及乐感普遍较好,但是对于肢体动作及表演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对于盲生的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基础知识、演奏及演唱为主,在教学模式上以口传心授为主。听力障碍学生的音乐教育以培养肢体表现力及节奏感为主,教学时可采用音乐律动设备进行音乐教学。智力障碍学生一般会存在智力低下、情绪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因此,智力障碍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当以音乐感知融合游戏及律动为主,弱化音乐知识教学,可在教学中多融入奥尔夫音乐模式、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作为一名特殊教育音乐教师,既要对特殊学生一视同仁,也要认识到这些学生的与众不同,发现学生的特点并且进行创新的个别化教育及教学研究,开展积极地教学活动,形成具有人文气息的关怀型音乐课堂,这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特殊学校音乐教学应该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依靠丰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特殊学校音乐教学形式上看,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教师还是少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依旧是单调教学。教学过程大多是以说教方式教授音乐课本上的既定知识,没有拓展知识也没有引起学生深刻思考,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媒介,没有创造性的课堂无法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我国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跟唱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复跟唱除了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会教材上的歌曲,几乎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及情感的表达。学生不能真正的感受音乐、融入音乐,就会逐渐丧失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欲望,同时降低课堂参与度,游离于课堂之外。3.从音乐教学中的硬件设施角度分析特殊学校音乐教学作为特殊学生全素质培养教育实施的重要课程,要摆脱长期以来口耳教唱的简单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特殊音乐教学大多都是简单的练歌词及跟唱,以此来学会教材上的歌曲。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既简单枯燥又缺乏创新性,在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学到的音乐相关的知识极少,同时更缺乏美的感受。音乐课是一门美育课程,这种不符合现代教育背景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发展。以教材为基础的音乐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就是配套的硬件设备。这不简单的仅仅是局限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上,还体现在乐器的配备上,许多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各方的原因都没有配备多种多样的乐器。其实,在音乐教育期间配备鼓、奥尔夫乐器、口风琴等简单的乐器来加强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和多元性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是学校可以搭建相应的表演舞台给学生作为锻炼展示的机会,这对于特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这种心理教育要在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和培养的。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方法分析
实践是求得真理的唯一方式,在音乐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依旧如此,教师想要提高特殊教育音乐课堂上的综合质量,就必须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方法,着眼于通过教学实践来求得方法。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教师角度分析,强化教师专业水平特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将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中融入音乐游戏、音乐律动,需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类型,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视力障碍及听力障碍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以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进行补偿性教学。如,视力障碍学生听觉与普通人相比听觉较为敏感,因此对音乐的感知力也较强,但是由于视力障碍,肢体动作较为不协调,因此在音乐表现上极为欠缺。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可以在完成歌唱、演奏及鉴赏学习的教学目标上,循序渐进地加入肢体动作学习。智力障碍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弱化音乐知识学习,加强音乐感受从而调节学生情绪,加强律动教学从而增强肢体协调性,加强音乐游戏从而提高沟通能力。由此看来,这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教学能力及跨学科知识,如特殊学生心理学、音乐治疗知识。相对来说,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教师的培养上,应更加注重音乐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创新教师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模式,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康复目标。因此,政府机构或者学校应当多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性培训,加强教师的教育体系完善,提高教师创新教学意识,时时加强教师知识的更新程度,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自身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注意网络信息多样化,努力成为一个新时代具有创新学习精神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2.以教学内容角度分析,体现教学意义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包含演唱、演奏、欣赏、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内容需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类型,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也有专门的教材匹配,立足于教材的教学是有基础有保障的教学。但是,随着特殊学校学生学情的不断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制作了适合当下教学的校本教材。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中可取的部分。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简单的仅仅满足于依赖教材的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目标与康复目标,同时再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立足学情进行教学创新,制定相应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因此,在长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简单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多元化的创新,将音乐教学与音乐治疗紧密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在立足于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型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学情添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如将《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引入课堂教学。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积极向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首歌曲的学习,既能够避免使用既定教材所带来的单一感,又能够对学生积极向上生活与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好的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德育意义所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同一障碍类型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选择适合该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及学情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能力的问题。如,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智力障碍学生音乐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学段的学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分支,以音乐发展为主线,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更好地让智力障碍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可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义务段学生及高中段学生(以下简称为培智义务段学生及培智高中段学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培智义务段学生与培智高中段学生均存在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及行为障碍,不同的是,由于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培智义务段学生相较培智高中段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多以发展能力为主,如语言发音能力、认知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旋律线条明显、歌词较短、发音简单、节奏简单的音乐作品,如简单的古诗词歌曲《春晓》、学堂乐歌《送别》,歌词简单易学,歌曲旋律朗朗上口。在音乐欣赏时多以感受音乐、拓展视野为主,如在欣赏《京调》时了解脸谱,拓展音乐视野。培智高中段学生的音乐基础及各方面能力一般高于培智义务段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歌词内容可以略微深奥,篇幅可以略长,风格可以更加丰富,如感受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及汉族音乐风格的不同、会唱一两首代表作品,在发展能力的同时感受音乐魅力,拓展音乐知识。3.以教学手段进行分析,提高教学效率目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也随之快速发展,且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生命。这就为我们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效率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针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结合特殊学生学情,融入体态律动教学,使学生能够融入音乐的同时并起到一定的康复作用。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欧洲音乐教学,随后最早传入的是日本,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特殊教育音乐教学融入体态律动教学对于学生的康复治疗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实践例子都为该教育方法在我国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依据。但是教师要明确体态律动和舞蹈之间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体态律动的核心依旧是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及情感。体态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以身体为乐器,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感情等变化,有控制地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及情感。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又有助于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加强自信心。舞蹈需要精确规范动作并接受系统训练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从概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将两者区分开来,立足于自身教学特点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对于有效地提高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康复效果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特殊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殊性,并接受客观条件带来的各种制约因素,保持积极的教学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开展上来,以此来帮助特殊学生在知识掌握、头脑发育、心理建设等多个方面提供最有力的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春.浅谈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7.
[2]余根花.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20(10):171.
[3]郑艺娟.静默聆听——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现实困境[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9):20-21.
[4]田如心.微视频在培智学校音乐康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单铎.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2019.(12):135-137.
[6]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作者:石景雪 单位: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职业教育部
返回教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