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基于上述策略笔者对《点亮小灯泡》这节课设计了实验探究、讨论分析、修正再认识、画电路图四个活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机会寓于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在课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经过实践教学发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充分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程目标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而达成课程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它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我们目前的教学过多看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在小学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恰恰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为:“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体会探究的快乐”。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索的起点,学生对“电”感兴趣,才会有探究的动力,所以本节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究。
二、形象教学内容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而且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知识内化,有利于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因此,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原理时,要注重学科内容生活化,通过列举周围与身边的常见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所讲的知识,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把这些知识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尝试自己去创造去发明。
三、丰富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课老师应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课程以及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讲授法、实验法等,使教学方式多样化。特别是现在信息科技发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先进教学设备,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等,使课堂丰富多彩。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我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精美的简单电路元件的图片、电路工作的动画视频等。为了让教学更形象直观,我制作了灯泡和电池的贴纸的卡通贴纸,可以贴在黑板上,方便教学和讲授。此外我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分组实验材料:小灯泡、导线、电池、开关、小灯座、电池盒。
四、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热衷于探究是科学家的基本性格组成,也是儿童的天性。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科学,做科学,从而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由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掌握、感受和体验,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案例《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一课。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掌握正确连接这些基本元件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2)知道开关的作用;(3)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2.过程与方法(1)使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灯泡;(2)记录小灯泡点亮和没点亮的连接方法,描述完整电路的电流方向;(3)能用常见的电路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体会探究的快乐;(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3)辩证利用证据,意识到证据来自多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2.描述完整电路的电流方向。难点:建构通路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灯泡亮起来与导线、电池有关,但他们对于怎样把电路联通才会使灯泡亮起来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课研究的重点,而要完成这一教学重点,必须使学生建构通路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活动,修正再认识活动,画电路图活动。
(五)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本课内容,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六)学法
1.自主探究(连接简单电路);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3.建构概念。
(七)教学流程
实验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活动,修正再认识活动,画电路图活动。1.实验探究活动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是课堂的核心内容。实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环节1自主、合作探究,尝试用不同方法连接导线、电池、灯泡在学生探究前前,我告诉学生要把点亮和没点亮的连接方式都画下来,引入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这部分以学生探究为核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验。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使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灯泡,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体会探究的快乐;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作”“实践和探究技巧”“交流”的科学素养,将点亮和没点亮的方法都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批判性地理解科学证据”的科学素养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环节2在记录单上画出点亮和没点亮灯泡的所有连接方式,比比谁画得多设计意图:学会记录证据,为后面汇报做好准备;比比谁画得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讨论分析活动环节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灯泡、电池用粘贴板粘在黑板上,导线自己画)设计意图:形象直观,方便交流。环节2观察灯泡、电池和导线的内部结构教师出示灯泡和电池的剖面图和去掉橡胶皮的导线,学生观察进行描述。设计意图:突破难点,观察灯泡、电池和导线的内部结构,使学生理解要想建构一个完整的通路,首先灯泡内部、电池内部和导线内部也是联通的。环节3学生观察亮和不亮的连接方法,找出共同点设计意图:通过正反对比观察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点亮灯泡的连接方式。也就是,电池的两极要和灯泡的金属外壳和锡点分别相连。让学生用手指比画出各种连接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环节4描述电流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各种连接方法电流的流动情况设计意图:通过画电流方向,对比发现不亮的方法是电流在电路中断了或是短路,使学生初步建立通路的概念。3.修正再认识活动环节1把没亮的方法修正,让没亮的灯泡亮起来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通路概念后,让每个同学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再认识到只要电路是联通的,灯泡就亮;另外,测试和改进实验方法,也体现了STEM教学理念。环节2添加开关让学生思考怎样控制灯泡的亮和灭,引入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或不通。将开关、电池盒、灯座及导线发给学生,让学生连接简单电路,引出《简单电路》课题。学生画出电流的流动方向。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开关及灯座、电池盒的作用。通过画电流流动情况,再次强化通路的概念。4.画电路图活动教师介绍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的电路符号,学生画电路图。设计意图: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由实物图过渡到电路图,完整建立通路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是通的,引出简单电路包括哪些原件(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
(八)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了基础。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亮点,一个是整节课以探究为主体,建构通路的概念。另一个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活动,修正再认识活动,画电路图活动四个活动,从而自主建构了通路的概念。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使他们学会了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我想这是学生能受益终生的,也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
[2]郝京华,路培琦.科学[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3]郝京华,路培琦.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许佳
返回教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