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职业学院教学管理问题展开了分析,然后从明确管理目标、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共享平台等方面对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职业学院;教学管理
为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提出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提供了思路。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还需继续创新,以便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进而顺利进入制度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职业学院教学管理问题
1.1工学结合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院对工学结合认识不足,普遍理解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模式,将实践当成是检验理论的手段,单纯地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通过将学生“投送”至工作岗位中加强技能锻炼,却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1]。这样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容易陷入功利论,在培养学生技能时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岗位竞争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无法满足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
1.2未能实现工学的有效结合
一直以来,校企双方都存在负责部门权责不明、管理任务和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导致一项工作由多人管理。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足,合作层次始终处于浅层,企业参与教学的力度不足,造成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由于企业未能参与工学结合顶层设计,造成各方利益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校外实训基地也未经过教学化处理,现场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限;同时给企业带来了负担,最终影响了工学结合教育效果。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学院培养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长远性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要求,将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学院教学的动机。
1.3缺乏深度合作保障
就目前情况来看,职业学院未能在深度合作方面给予相应保障,造成管理创新工作流于形式。从合作办学与教学深度融合角度来看,需要对企业岗位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通过加强考核评价实现各项工作不断改进,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职业学院缺乏同时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从服务企业和社会角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导致工学结合成效无法得到保证。此外,职业学院大多未能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育人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考核活动中,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分别进行校内和校外教学工作的评价,造成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效果不佳的情况[2]。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创新对策
2.1明确工学结合管理目标
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活动过程中,职业学院需要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切实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食品药品领域职业人才的需求,联合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计划,体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系统性。明确这一目标后,职业学院要将教学管理当成是复杂系统工程,全面地实现工学结合,使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师资、教学质量等各种要素的管理。在达成一致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学校和企业才能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不同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实现,形成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和通力合作的办学理念。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这一思路,与合作企业一同制定了“紧扣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等合作育人目标,结合社会转型发展对食品工业和人才的要求,强调完成德技双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人们对合理、健康饮食的追求。在教学管理方面,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从日常教学、实训管理等各方面实现校企联合,完成对深受企业欢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此外,要重点对食品加工类、旅游餐饮类、生物技术类等专业群人才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满足食品药品管理企业、农业技术企业、制药企业等各种企业的人才需求,继而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2.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和企业的教学环境不同,想要达成相同教学管理需求还要灵活安排好教学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完成相应教学管理规范的制定,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学生职业竞争力、综合素养等得到提升。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标准,在对企业管理标准、产品标准、职业技术标准等展开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提出了“六融合、分层递进”特色培养模式;针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提出了“三段递进,学做一体”模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相应教学管理模式及规范,可以确保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训练能够交替开展。此外,需要成立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协调,并开展跨系、跨专业合作,保证工学结合工作全面落实。在管理流程上,需要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岗位工作分解、工作任务分析、教学转化、项目任务制定、教学标准和方案编制的顺序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以任务为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使学院教学能够直接与企业生产对接,形成模块化的课堂体系,从而结合企业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发展[3]。
2.3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便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联合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促使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做到共享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为实现“共平台”课程体系建设,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许多知名食品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统一的顶岗实习平台进行一体化管理;在学生管理、学业考核方面加强沟通,通过多元投资完成股份制校企实训基地共建,保证学院教学与行业先进技术保持同步。通过建立文化融合沟通机制,开展企业品牌、文化展示等活动,依托实践基地在资源共享、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促使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此外,学院将行业协会当作载体平台,将产业当成是纽带对校企合作资源进行了整合,深化校企合作,完成了现代职教体系平台的构建,促使校企合作向优势互补、整体提升方向发展,成功促进了企业利益链和学院教育链的结合。
2.4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想要有效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完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团队建设,为教学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人力保障。实际在教学管理创新上,还应突破“终身制”的局限性,通过加强考核实施弹性管理,激发教师群体的创造性。遵循“走出去,请进来”原则,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加强校企互通实现了专兼结合,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了大量能工巧匠和技术大师,使兼职教师占据了专任教师比例的80%以上,以推动双师队伍的建设。针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每两年到企业或现场实践两个月的要求,促使教师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结合企业人才培养要求思考教学管理问题。在教学团队管理方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从企业评教、教师到岗率、学生评教三方面开展考核工作,并结合教师考核结果执行激励制度。从考核内容上来看,包含日常教学行为规范、实践教学运作等,完成了学分制、弹性学制等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双证书”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从而使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5构建德技并修评价体系
采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实现培养大国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职业教学管理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良好人文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等,达到德技并修的水准。针对开设的各种校内实训课程、校外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活动,都要从德技并修的角度加强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管理创新。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管理创新中,将德技并修评价看成是重要环节,对育人成效进行全面衡量,以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持续创新。实际在育人评价体系创建时,由学校、校企合作单位、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选派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作为评价主体,从工学结合水平、职业教育情况、技能培训状况等多个方面开展评价。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评价客观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反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发挥教育激励和引领功能等各种功能,以便将个人发展与学校、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评价机制建立上,专门设立了合作办公室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合作事宜等,实施统筹管理,保证评价过程透明、公开,能够使工学结合成效得到全面反映,继而为教学改革推进提供依据。
3结束语
为落实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明确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目标,从校企合作角度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借助平台加强校企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联合完成双师教学团队和德技并修评价体系构建,从而通过全面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满足职业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永远在路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24-28.
[2]张明明,邱伟龙,邵清东.“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7-69.
[3]黄良峰.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双线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8.
作者:王海燕 单位: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返回教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