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德育教学越发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立德树人”的明确提出,如何改变传统班主任主导的德育教学方法,将德育与各个学科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德育教学策略,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为例,从展现中国风貌,培养民族自信;引入合理素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习惯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德育教学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德育教学都是中国人才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过去,现代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其中,导师制的提出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不仅是班主任教师的职责,也成为了每位学科教师的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教学应当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结合,教材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参考。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立足课本内容,结合学科特色,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一、展现中国风貌,培养民族自信
(一)应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一门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地理的教学中,中国地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以自然地理为主要的讲解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自然能得以有效展现。但在过去,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无论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还是课本上相应的图片,表现力都是相对不足的。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现代教育教学结合。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在短时激发兴趣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喀斯特地貌》这一节的教学中,课本就展示了“云南石林”“桂林峰林”“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等地的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这些地区相关的视频进行播放。教师可以剪辑《航拍中国》相关区域的视频,相比传统的文字与图片教学,《航拍中国》以俯视的角度展现中国各地的风貌,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中国自然风光的多样与美丽。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美好之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对比素材,展现中国成就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性,任何地理知识的学习都不应当脱离具体的区域进行。区域对比是学习区域地理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区域的特色,对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中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生活中习以为常,很多时候学生都难以感知到这些变化。中外对比的素材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不同,这对于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对比素材,有效展现中国成就。例如,在《走进地理学》这一节的教学中,在“遥感技术与资源普查”这一小阅读中,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遥感技术的多种作用和先进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讲述中国“3S”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3S”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一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引入合理素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要求。其中,后四点是对民众的要求,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门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合适的素材,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环保为切入点,培养环保理念
友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公民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品质中,学生不仅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也需要培养与环境友善的品质。其中,后者与地理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以自然地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中自然免不了涉及到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以环保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为构建环境友善型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城市热岛环流”这一知识的学习中,课本中就展示了热岛环流的空气流动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大气污染与治理”这一知识的。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探究城市热岛效应对污染工业布局的影响,还可以结合本节学习的全部内容,向学生拓展华北中南部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并让学生回答该如果做。这样,以环保为切入点,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这对于融入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培养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爱国是现代学生必须要培养的能力,对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民族自尊与民族自信,也需要学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中国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了解到中国的现状和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讲解辅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所遇到问题与自身关系的认识,以此充分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例如,在《人类对海洋的影响》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课本中就提到了过渡捕捞、海上资源开采、污染物排放入海等行为对海洋的不利影响。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上述活动的影响。在这些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讲解每个人发挥的作用,对珍稀鱼类的追求导致的过渡捕捞,资源浪费对海上资源开展的影响,农业过度使用对中国近海的污染等。这样,教师有效地将中国海洋环境与每个人联系到一起,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国这一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在过去,德育教学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这也就导致部分学生空有正确的认识而没有相应的行为,这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性是地理学的特点之一,地理实践力本身就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理的教学本身就有着很多的与实践相关的内容。这也使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与良好品德相关的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结合课本活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知识的教学,还是良好品德的培养,课堂教学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活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开展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对于辅助学生将良好品德转化为行为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课本,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更好地让学生将良好品德的理念与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在《土壤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土壤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收集学校附近的土壤,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校内部的实验器材测定土壤成分的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土壤成分以及成土因素相关的知识,还能在活动中有效培养自身合作、宽容等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应用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二)结合乡土地理,布置实践作业
作业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作业中,实践活动一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种作业形式,不仅能更加充分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乡土地理的情况,布置合理的实践作业,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将良好的道德品质从理念转化为习惯。例如,在《水循环》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对水循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构建“节水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能节约用水的行为写到卡上,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当然,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参与监督。这样,结合乡土地理布置实践作业,教师有效将理论化为实际,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综上所述,在现代,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教学与地理的学科特色结合起来,结合多样的区域地理展现中国风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实践活动将良好品德从理念转化为行为和习惯。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刘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10):38—39.
[2]胡开盼.高中地理“水环境”篇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策略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3]王丽娜.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18.
[4]安景武.新课改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100.
作者:彭锋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
返回教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