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应始终坚持的目标。本文以“气旋与反气旋”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的几个有效途径。
一、运用图像 明晰原理
(1)气旋即是低气压,反气旋即是高气压,气旋与低压、反气旋与高压分别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气旋、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状况而言,高低气压则是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
(2)低气压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气流偏转成涡旋状,这种大气的流动很像江河中的漩涡,所以低压又叫气旋;高气压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这种气流状况与气旋相反,所以高气压又称反气旋。
(3)在北半球的气旋内,近地面的气流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上升的;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是顺时针向四周下沉辐散的。
讲清以上基本原理之后,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举一反三、提高能力,笔者请两位学生上台,各自在黑板上画出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图略),其他学生则在座位上画。其间,笔者巡回指导。最后,请台上两名学生讲讲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师生共同讲评。实践表明,运用图像进行讲解、练习,能使相关原理明晰化,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记口诀 拓展延伸
通过对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图的进一步研究,学生会在理解中发现,北半球气旋各部位的风向分别为:东部—偏南风,南部—偏西风,西部—偏北风,北部—偏东风。当学生达到这一理解层面后,笔者便借助口诀“东南西北风,依次退一风”来让学生加深记忆(南半球反气旋同)。而北半球反气旋各部位的风向分别为:东部—偏北风,南部—偏东风,西部—偏南风,北部—偏西风。因此,可以借助口诀“东南西北风,依次进一风”来帮助学生记忆(南半球气旋同)。
当学生记住了以上口诀后,就可进行下一步的拓展延伸。笔者出示了“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气旋、反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状况,弄清气旋由于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因而常带来阴雨、大风天气;而反气旋由于气流下沉辐散,不易成云致雨,因而常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状况这一基本道理(详见图2),并引入中国相关天气实例予以认证。为进一步强化气旋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笔者指出,实际天气系统中地面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而形成锋面气旋,并引导学生探讨台风的生成条件、地理分布及天气现象,从而为后继气象灾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列表归纳 整体把握
以上内容学习之后,如何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更完整、清晰?笔者采用列表的方法,比较了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特征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四、适当练习 巩固认识
布置一定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随堂练习要适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盲目地加大难度和增加数量。在本节知识的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如下适当的练习。
分析: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旋和锋面经常生成在一起。解答本题时,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依据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可知反映的是近地面的大气状况。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可知该系统为低压,气流状况为气旋。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因此受暖气团控制,即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冷、暖锋降水均主要发生在冷气团一侧,暖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前,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因此雨区在A、D两处。通过本题练习,能使学生把锋面知识与气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总之,遵循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师生互动,符合认知规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创设了条件,符合新课改理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