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我国民族教育的现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现状)

2022-10-30  本文已影响 35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我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建立的。1950年,我国民族地区共计有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280人。2013年,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数量发展至212所,在校人数增长至1972832人。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和无数为民族教育而努力奋斗的教育工作者的拼搏下,民族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21世纪,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不断向前迈进。但在辉煌的成绩背后,我们还应注意到,与全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规模相比,民族高等教育仍然处于弱势。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末我国少数民族共计111966349人,占全国人口的8.41%。其中,接受大学专科教育的共计4256818人,占全国比重为6.2%。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共计2803101人,占全国比重为6.14%。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共计182926人,占全国比重为4.42%。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接受者,其比例均低于所占全国人口比例。本文试图从宏观方面总结并分析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自21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力图提出相应建议。


  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整体状况

  1.1学生发展状况

  1.1.1全国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总体发展状况

  根据表1显示,2000年,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在校人数为31.9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8%。到2013年,少数民族在普通高校中人数增长至183.74万,占在校生总数的17.7%。2013年少数民族在校生数比2000年增长了474%,而2013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比2000年增长了344%。结合少数民族在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逐步提高这一现象,表明自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等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另外,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比上年增长率以及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比上年增长率这两类数目的平均值(2000年至2013年,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年均增长率为14.7%,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年均增长率为12.5%),也能证明以上观点。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量虽然处于绝对增长态势,但是根据三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2005年、2010年这三年少数民族所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重仍然大大低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理论上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的比例是对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一种反映,这种比例基本上应该与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相当。低于人口比例,说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仍有差距。


  1.1.2民族学院(大学)在校学生总体发展状况(见表2)

  根据《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4》中所记录的13所民族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办学规模方面,2000年时,这13所院校的在校人数均未达到8000人。到2005年,54%的民族院校在校人数已上万。到2012年,只有两所院校未形成万人规模。民族院校规模发展迅速。在这13年间,西北、西南和中南民大在校生人数增长最快。2012年这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48%、376%、232%,发展迅猛。


  2高校发展状况

  2.1民族院校发展状况

  民族院校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一种特殊的集中体现形式,它是为具有中等教育基础的少数民族提供传授高深专门知识服务的地方,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院校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族群差异,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现已形成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2000年,全国共有民族院校13所,到2008年底发展至15所,2013年增加至18所。可见,我国的民族院校一直秉承着内涵式发展模式,以缓慢稳定的速度增长。


  2.2民族自治地方高校发展状况

  不同于民族院校的內涵式发展模式,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走的是外延式发展道路。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普通高等院校共计97所,2013年发展至212所,以8.2%的平均速度增长。这种蓬勃发展使得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为少数民族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结合图2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3年,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与全国13所民族院校基本持平。可以说,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功不可没(见图2)。


  2.3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总体情

  2.3.1接受高等教育总体状况(见表3)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1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比重8.35%。而从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来看,专科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6.2%。且高等教育层次越高,接受人数越少。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者,均低于其人口比重。在全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时代,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2.3.2少数民族接受各种层次与形式的高等教育状况(见表4)

  根据2013年的民族教育统计数据,就读成人本专科的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比例为7.79%),其次为普通本专科(7.44%)、研究生(5.78%)。这说明,学历层次越高,接受相应教育的少数民族越少。另外,少数民族以网络形式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很低,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建设步伐有待加强。


  2.4少数民族高校教师发展状况

  2.4.1全国高校少數民族专任教师发展状况(见图3)

  经过多年的发展,少数民族高校教师发展迅速,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增加。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仅有2.51万人(图3),2013年发展至7.94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16%。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拥有少数民族专任教师79439人(表5),占少数民族教职工数的64.8%。成人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826人,占少数民族教职工数的57.8%。全国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为64.6%,低于2013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所占教职工比例。


  2.4.2民族学院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专任教师中正高级、副高级职称人数所占比例是评判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根据表6显示,2013年,13所民族院校共有专任教师13273人。其中,正高级、副高级比例为48.6%,中级为36.3%,初级为10.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民族院校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达到30%。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民族院校的专任教师结构是合理的。若与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职称情况相比较,全国普通高校中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6.4%,中级职称占40.0%,初级职称为9.4%。以上数据说明,在教师结构方面,民族院校近年来注重努力提升教师职称水平,其职称结构相比于全国其他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而言,更为合理。


  3民族自治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3.1总体状况

  2013年末,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为18915.9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9274.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为49.03%。研究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根据表7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民族自治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内蒙古、西藏、宁夏的增幅在400%以上。民族自治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虽然其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模之间的差距在拉大,但是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


  3.2各民族自治区高校基本情况

  根据表8显示,5个民族自治区中,西藏的高校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高校的数量还是教职工数量均远远落后于其他4个地区。从2000年到2013年,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自治区的高校在数量上获得了翻倍的增长,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自治区的教职工数量也呈现出同样的态势。5个地区2013年的专任教师平均比例为66.4%,略低于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所占比例(69%)。5个自治地区专任教师平均数量为2000年的3倍,表明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且结构素质不断提升。


  4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4.1情况总结

  促进民族高等教育以更高质量快速发展,培养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应用和复合型人才,缓解少数民族地区高级人才缺乏的局面,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产物。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教育倾斜、经费支持、民族对口支援等措施下,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少数民族高等院校迅速增长。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共有18所民族院校,其中本科院校14所,高职专科院校4所。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共计212所,其中内蒙古49所,广西70所,西藏6所,宁夏16所,新疆41所。而2000年时,民族院校的数量为13所,民族自治地方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7所。

  第二,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逐步提高,民族院校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31.99万人,占到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5.8%。到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达到183.74万人,占到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7.7%。13年间,我国少数民族在校生数量增加了近5倍。截至2012年底,13所民族院校中只有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未形成万人规模。西北民大、西南民大和中南民大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23708、25942、23433人,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448%、376%、232%。

  第三,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且素质不断提升。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仅有2.51万人,2013年发展至7.94万人。并且,在13所民族院校的专任教师中,正高级、副高级比例为48.6%。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相关规定,民族院校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得低于30%。从13所民族院校的情况来看,远远高于这一要求。

  第四,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高等教育格局。随着民族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学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除了民族学科与人文学科以外,理、工、农、医等学科体系已发展较为齐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主要由本、专科教育组成,同时兼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


  4.2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如何使民族高等教育由大向强,使民族高等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功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但是在国家的政策帮助下和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原有的基础较差,因此某些方面的质量还需要提高。具体来说,民族高等教育还面临以下困境。


  第一,民族特色的缺失,特别是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民族艺术身份的模糊化问题更显突出。民族高等教育是以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其本身就拥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是一种“人无我有”的优势,存在即优势,这种存在是融入学生血液里的民族属性,学生本身就是民族艺术的活化石。但是近年来,不论是独立的民族院校,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十分重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学科门类的齐全,学科建设与发展趋向国际化。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国际优越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过滤了学生血液中的精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应该遵循现代教育的共同规律,还应当兼顾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在专业、学科课程设置等方面更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重视民族艺术的传承性。民族高等院校中,设计艺术学专业是在继承民族传统技艺的同时又趋向国际化的专业,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特对其剖析,以便正视民族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对策。首先从设计艺术学学科发展历史来分析,中国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应该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关于中国的艺术设计学学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图案阶段”,指晚清的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终止,改良离不开“中体西用”;(2)“工艺美术阶段”,民国政府时期到抗日战争终止,民国政府所进行的现代化改革是中西参半;(3)“艺术设计阶段”,这是中国艺术设计全面转型的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自今,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是对传统专业的大踏步“西化”。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学科工艺美术学科逐渐被质疑,1998年,教育部将工艺美术学科正式更名为“设计艺术学”。由此可见,无论是洋务运动、民国的现代化改革还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传统的技艺逐渐被淡化,工艺美术学科逐渐解构。其次从艺术设计学专业本体属性来分析,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学科工艺美术,不仅研究中国传统造物的准则,更多探讨匠意,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而国际化后的设计藝术学专业是以一种标准构成式的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作为道也是国际标准化下的造物风格或主义。在教学中,传统的工艺美术时期的写生课也逐渐转化为艺术设计教育中必备的“构成”课,这是艺术个体向艺术共性的转化。由此可见,国际化必然导致民族艺术身份价值的丧失,这是民族高等教育艺术设计学学科面临的困境,民族高等教育中设计艺术学科国际化了,同时艺术也被大众化了,研究如何保留并发展民族艺术的课题必将是解决现在困境的决策。


  第二,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下转第47页)(上接第25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2013年,全国各类高校中仅有99441名少数民族研究生,占学生总数的5.785%,高层次民族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民族高等教育结构,探索更加合理的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制度,完善研究生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努力提升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配备充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2000年,我国民族院校共计13所,到2008年发展至15所,2013年增长至18所。我国的民族院校一直坚持的是内涵式发展模式,重视通过教育资源和教育结构的优化来提升教育质量。而我国民族地区的高校一直秉承着外延式发展模式,从2000年的97所高校发展至2013年的212所高校,扩张速度惊人。从理论上来看,外延式发展保证了内涵式发展所必须的规模要求,而内涵式发展则能提高并优化外延式发展的质量,二者是相互统一协调的。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可以通过适当增设新的学校来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则应通过合并扩大规模,合理调整学科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争取更多教育资源等方式来加强自身的建设,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焕忠.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4.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作者:王静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有关针灸推拿的论文(实用针灸学论文)上一篇: 加拿大教育制度的特色(加拿大高等教育普及率)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