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有些研究涉及到某些具体语域,如网络流行语,手机流行语等。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本文试图从言语社区这一视角来分析我们身边颇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变体——大学生流行语,并探究这一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语;形成原因;社会功能
一、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从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拓展,社会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语言变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那么究竟何为大学生流行语?大学生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从社会学、社会语言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流行语,并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二、“流行语”的定义
“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学就是为了给发音,音节,词,句子,和语言提供正确的定义。”然而,“语言学家发现这些概念(声音,音节,单词和句子)往往难以界定。”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流行语是指由某一群体在某段时间广泛使用的语言。它由两类组成:词汇和谚语。(郭熙,2005 :117)
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非常时髦的语言。(李娜,2002)
流行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通常在口头使用,同时对书面语言产生影响。(赵佳,1994)
流行语是指由媒体广泛使用的词句,广泛应用于某个地区和某个时间段。(祈伟,2002)
尽管以上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流行语不能仅仅由它的语言特征决定,必须同时考虑其社会和文化特征。事实上,流行语也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作者在参照以往的不同定义的前提下,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将流行语定义如下:
流行语是由某个言语社区在某段时间内广泛使用的时尚的词汇,短语和其它表达方式,它不断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口语特征。
在所有使用某种语言的社会群体中,年轻人是最容易使用和更新流行语的群体。大学生正是这个群体中最积极活跃的部分。他们所使用的流行语与整个流行语范畴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学生流行语对于考察整个语言系统以及语言规划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大学生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主观原因
大学生流行语形成的主观原因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征决定的。当今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心理和文化上都经历着重大的变化。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亟待解决的几对矛盾。
1.“旧”与“新”的矛盾
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受过的相对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去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因此,这种两难境地迫使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出口达到平衡,即,在追求“新”的同时保持与“旧”的紧密联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法:在标准的语言系统和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在正式的场合,他们会用标准的语言系统与他人沟通;而在非正式场合,他们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相互交流。
2.“共性”和“个性”的矛盾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不再被称之为“象牙塔的宠儿”。他们必须学习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同时,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也促使他们更快地去适应并遵守很多规则:他们使用同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同一种语言,甚至穿着同样风格的服装。在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个性。而使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正是表达个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3.“现实”和“理想”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充满了想象力,然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在他们幻想美好未来的同时,现实却常常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学业压力,恋爱压力,求职压力等等。在渴望释放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创造了大量的流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从同伴中获得了心理安慰和支持,找到了心理上的认同。本文作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流行语中的许多时尚的单词和短语都是表达学校生活的种种压抑和无奈的。
(二)客观原因
1.互联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统计数字,到2011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505000000,期中13.29%是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约为67100000。在所有大学生用户中,有66.3%每天在互联网花费时间为3-4小时。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根据笔者的调查(2007),来自计算机领域(包括互联网)的流行语词汇占流行语的比例约为26%,可见网络是流行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2.大众传媒
本文所考查的大众传媒包括电影,电视节目,流行歌曲等。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通常为流行明星。他们关注甚至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关注最新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且发现和传播其中出现的一些新鲜词汇和短语。另外,他们关注有趣的广告,并且把其中的台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笔者调查(2007),来源于大众媒介的流行语所占比例约为21%。
3.外国语言和文化
众所周知,外语尤其是英语在中国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为了出国或找到一个好工作,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接触外国语言和文化,并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中的一些单词和短语来显示他们的个性或者博学。近年来,随着外国电影和电视大量进入中国,作为电影电视的主要受众群,大学生在欣赏电影电视的同时,也接受了其中很多常用表达方式并运用在日常交流中。根据笔者的调查(2007),来自于外语的流行语所占比例约为21%,与来自于大众媒介的比例相似。
4.方言
大学生通常来自不同地区,他们在很多方面相互影响,包括各种方言的融合。以南京为例,本地方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普通话,但许多发音和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来自其它地区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一些发音和表达方式。经过一段时间,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很可能进入流行语的范畴,而广泛应用于各高校。根据笔者的调查(2007),来自于方言的流行语所占比例约为27%。
四 结束语
本文将大学生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这种独特的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大学生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从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关系出发,对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无论是作为言语社区之一的大学生群体还是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大学生流行语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考察流行语的发展对于研究整个语言系统以及语言规划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顺娣. 大学生流行语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