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科院校的大学生学习《纲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使得很多学生感觉《纲要》课程在内容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影响其学习兴趣。第二,农科院校大学生大部分以涉农学科为专业背景,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不是很感兴趣,对学习《刚要》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也就不多。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史论结合,突出政治理论性,避免与中学课程简单重复。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材近50万字,课时非常充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只有20多万字,周课时也只有2课时。如果全面讲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的历史,课时不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避免简单重复讲解中学历史所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在有限的课时中,为学生梳理出一个清晰明了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纲要。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有史有论。史,立足于过去,是“论”的基础和依据;论,则是在对“史”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给现实实践提供借鉴。《纲要》课应该强调史论结合,以史鉴今,而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课。
二、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有新意。
《纲要》要激发起以涉农学科为专业背景的农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要“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的当代大学生燃起学习近现代史的兴趣。
(一)采用的史料要“新”。由于大学生对于一般性史实已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重复引用学生已经熟悉的历史知识,引用的史料重点应该是学生现有知识层次难以接触到的、让他们感觉耳目一新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需求。但是,强调史料之“新”,不能追求“猎奇”,更不能用“野史”娱乐学生。相反,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查阅和搜集资料,并且做到史论结合,史料为达成《纲要》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服务。
(二)课堂讲授要联系“新”现实。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落脚点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因此,《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并非简单地再现历史,事实上,今天的许多现实热点问题,与近现代史密不可分。《纲要》课教师在讲述历史时要敢于和善于以史鉴今,联系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直面网络环境下大众文化中提出的“新”问题。近年来,影视界对历史的各种戏说,大众文化以权谋、英雄史观等解读历史,这些错误信息借助大学生最常接触的网络媒介传播,导致大学生极易被误导,加之大学生思维的复杂性,这就对《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力度提出新要求。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一)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关键在于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教师要对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首先,要有端正的政治态度,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当作职业来做,而是当作事业来做,要坚持共产主义崇高信念。只有自己信马列,讲授起来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更好地说服那些“信仰动摇”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目标。其次,要以饱满的政治激情授课,循循善诱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要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二)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行互动式研讨型教学模式。1、实行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是打破目前任课教师各自备课的格局,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解为若干个专题来讲授,每位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选择1到4个专题进行准备,准备的讲稿老师之间互相交流,等几个学期以后,这几个专题讲熟了,再准备其他专题,这样互相轮换、定期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以保证每一讲的内容有深度,完全可以避免与高中历史课的重复。2、要求任课教师一定要精心做好课件,《纲要》课历史资料非常丰富,必须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3、要重视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师生的互动研讨,讨论中要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和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4、学校教学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以及电化教育,必须要突出实效性。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