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老子教育观点(庄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2022-11-01  本文已影响 32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离开了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是空中楼阁。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拥有最优秀的教师,最了不起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西方教育理论席卷而来,在不少人忽视中国自身的教育成就和教育长处、盲目效仿西方教育的今日;在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讲座、名目繁多的“育儿经典”把家长们弄得手足无措的今日,我们有必要,更应该去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传统,静心体悟中国古老的教育智慧,否则,我们的教育将会在千古悔恨之中迷失。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教育思想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渊源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崇尚自然,提倡思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睿智之光,亦能给现代家庭教育诸多的启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因王朝政乱,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的要求,写下《道德经》五千余言,此后便不知所终。①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一 自然无为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精髓,老子对“道”的描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只注明章节)。道是一种充满着无限生机的生命力量,是万物的本原,是事物变化的动力。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第一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老子所说的“道”,是天然的、是一种人生理想的寄托。同时,对于人在宇宙中的价值,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第二十五章)四种最大的东西中,人是其中之一。天地由道生,人由天地生,按照天地规律办事,天地按照道德规律运行,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万物都要按自己的本性自然生长,人也如此,倘若对人的发展强加了外界干预,会违背了生命特性。由此,老子是把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作为最高的追求。只有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真正让生命价值得到升华。任何不合理的人化过程,都是一种破坏。因此,“道”的规律就是自然无为的法则,人的生命价值是在遵循“道”的规律中不断被体现出来的,追求生命的自然价值是老子哲学的宗旨,这是老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也要道法自然,提倡自然无为。“无为”也是一种“为”,就是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本性。但目前很多家长不顾孩子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特长;另外,不少家长在孩子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又给孩子请家教,额外布置大量作业,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孩子身心俱疲。这种过高、过多、过早、过急的教育方式时间久了会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违背自然法则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与身心发展规律的相背离,结果往往导致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教育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发展,“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压抑和异化的过程,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文明的合理压抑和异化,但现实情况是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额外压抑,人被异化为某种机器,从而丧失了人的本性。”② 因此,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本性和身心特点给予合理的引导,“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让孩子有自由探索和选择的权利,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家长不要过多限制、干涉;要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保护好孩子的天赋。如果急功近利,强加干涉,只会对孩子的个体发展造成破坏,欲速则不达。

  家庭教育要自然无为,另一方面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跑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而每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父母要能从容冷静的思考。如果家长盲目攀比、操之过急,就等于起跑太急太快,后面的路程就没有力气跑下去了。所以要允许孩子进步稍慢些,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

  自然无为,也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合理。每一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龙凤”的过高标准反过来却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残缺,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一样。这样做违背了“道”的规律,扼杀了孩子的自然本性和生命的本真面目,最终将抹杀孩子正常个性的形成。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五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愿望喜好,尽自己的所长所能去行为处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快乐、随缘、踏实、坦荡,还能保持着婴孩时代的清澈与纯净,他一定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生活,充分地发挥自主意识,会比别人更多地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感,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二 不言之教

  老子强调“不言之教”。他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这与他提出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一致的。老子认为,不用言辞的教化,无所作为的裨益,天下很少有人能懂,多言的教化已扰乱了天下。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不言之教,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是指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许慎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③ 家庭教育是一个上施下效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

  但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却重言传、轻身教,有的家长整天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训诫、督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对于这种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孩子十分反感,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行为,亲子关系紧张。有的家长将言传和身教割裂开,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要孩子多读书,自己却从不读书、不看报;要孩子讲礼貌,自己却满口脏话……这样做,孩子不仅难以信服父母,还耳濡目染,滋生了坏习惯。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既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自我教育,以身作则,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垂范,避免不良的示范作用,“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在“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示范中,不断促使孩子向善。

  家庭教育中倡导“不言之教”,也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的渠道,受传统影响,中国的家长在家庭中有绝对权威,孩子在家长面前难以有平等、民主。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老子的“不言之教”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 贵师

  老子很重视教师,但他的“贵师”观与孔子不同,孔子认为师有“善”与“不善”之分,“择其善者而学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却提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善人”不尊拜“善人”为老师,“善人”不吸取“不善人”的教训,这种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一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老子的“贵师”观认为一个人应该向所有人学习,不仅向善人学习,而且还要向不善者学习。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深蒂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积极上进的学生交朋友,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拉开距离;不去看坏的现象,不去听坏的话,不去接触坏的事物。但是,孩子面临的是一个随时都在变化的复杂社会,只是单纯地灌输给孩子美好的东西,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体验真实生活的机会,将导致孩子对现实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也会比较片面,把事情看得太美好,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或挫折时,他会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必然会在理想和现实中遭到沉重打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或事端,有的孩子想方设法逃避困难,有的还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应对,往往导致事倍功半或惨遭失败。所以老子的“贵师”观告诉我们,家长应当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去体验和欣赏美好,理解和认识善恶,明辨是非,提高孩子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对生活失望和沮丧,从而更理性地看待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家庭教育中需要借鉴一些反面人物,可以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这是孩子学会判断是非善恶,引发孩子更深层次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辩证地看待荣辱得失,荆棘坦途。

  四 贵柔

  老子的“贵柔”思想是指以柔弱为贵,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不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后身体就僵硬了,就像万物草木活着时,枝干柔弱,死后才枯槁坚硬。如果军队强大了就会被消灭,树木强大了就会被折断。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处于劣势,柔弱处于优势。老子还以水为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柔弱的东西能强大,在于柔能克刚。

  现今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滥施家长权威。不听话,骂;成绩差,罚;闯了祸,打,如此严厉又简单、粗暴。结果是事与愿违,导致家庭关系冷淡、紧张,孩子人格扭曲,性格异化,报复心、仇恨心理强烈,为孩子以后走上犯罪道路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要争,争名次、争先进、争荣誉,无形中形成了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培养孩子不服输的劲头固然好,但有句古话——出头的椽子先烂。不顾一切一直勇往直前,只想永远站在最高、最抢眼的地方,其负面的影响是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只能赢却输不起;不懂得包容、退让,自以为是;不考虑人际关系的好坏,刚愎自用;禁受不住挫折,不懂得爱惜生命;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在成人后对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的成绩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与幸福。

  老子“贵柔”思想启示家长对待孩子的过失不应动辄体罚施暴,应尽可能地以说服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开导、理解尊重,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安慰,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孩子在充满温情的教育中更懂得亲情可贵,更容易轻松愉快的学习,更能树立起自信,也更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要让孩子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不是尽力往前冲才是唯一的路。人生需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和退让,才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此外,老子的“贵柔”思想还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人之道,为而不争。”(第七十七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与世无争,正由于它与世无争,所以世上许多的人和事都像流水一样流逝了,但水却依然亘古流淌。正因为生命“柔弱”,所以我们要教导孩子一辈子都要珍视生命,让生命像水一样充满柔性。

  现今的教育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遇事爱钻牛角尖,缺乏抗挫力,思维单向而偏激,受到打击就不能正确对待,每年都有学生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老子“贵柔”的思想正好启示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生,在这条永远的单行道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全身心地去享受生活的各种滋味,“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就是快乐的真谛。凡事不争即可得,不是一时受挫,生命便永远黯然无光。所以对生命要用心体会,倍加珍惜。

  五 结束语

  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家庭存在,也就有家庭教育存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在教育也随经济发展而躁动不安的今天,丰富、睿智、深沉的老子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启示。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积极地借鉴先哲的教育思想,无疑会给我们的家长以极大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真正地成为“人”的教育。

  注 释

  ①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②王刚、朱兵香.道法自然:老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考试周刊,2008(14)

  ③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崔仲平.老子《道德经》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赵忠心.家庭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卞敏.哲学与道德智慧[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4]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杨启亮.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7]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8]丁钢.先秦道家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职业学校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上一篇: 论职业道德教育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哪(论职业道德教育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