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体育课改反思(体育教学改革的看法)

2022-11-01  本文已影响 60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学领域广泛开展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体育教学完全的否定,本文从体育教学的本职是运动技术的传习;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无需与专业学科对接;强调学生的“学”不应贬低教师的“教”三个方面加以反思,对传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才能让改革少走弯路,加快进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的蓬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不断涌现,“创新”一词似乎成为主流。然而,改革的重要在于演进而不是突变:是继承和发扬,是摸索和试错,最后才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对传统加以否定,要认真地审视,不断地反思,才能加快改革的进程并少走弯路。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如此。
  一、追求健康但也要回归体育教学本职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美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服务是勿庸质疑的,但健康是一个大系统,追求健康也有很多种途径:养生保健、习惯饮食、居住环境、良好心态……体育教学也只是其中一种,每周2~3节体育课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体育教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运动技术的传习。运动技术同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健康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职工作。毕竟学生来校上学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如果是为了健康,会所和俱乐部未必是一个坏的选择。
  二、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无需与专业学科对接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不同体育教学这一命题,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探讨,建立有中职特色的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专业学科服务,以就业为中心的思想并不科学。
  首先,从学科划分来说各学科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为造成的主副课之分其本身也不合理。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专业、非专业,主课、副科的划分无形中会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其次,从体育的本质来说,体育是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机械、模具等专业是生产性的,并不适宜作为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这也是我们不把模具工人搬运工件的活动看做是体育运动的原因。体育是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才会进行的个人余暇的活动。试想,一个工人在疲惫的工作后还会有心思去进行体育运动吗?
  最后,从目标体系来看:国家的目标是尽快建成世界级体育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大批造就有美德有真知有健康的学生,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体育教学的目标自然就是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终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无需与专业学科对接。

  三、强调学生的“学”不应贬低教师的“教”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样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学生有一个由潜在的学习主体成为现实的学习主体的过程。根据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特殊方式,这种加工方式是通过以前的多次学习逐渐形成的,并且保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指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各种表象、事件、判断与技能,即过去的经验与知识)而完成该信息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成为现实的学习主体之前,教师的教更为重要。按先后来讲,教师先给予,学生后接受,不强调怎么更好的给予,反而去强调怎么接受,不因材施教,反过来因材替学,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学习,难道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其实,教师在“教”的同时本身也包含了对学生“学”的指导,名师出高徒就是教师“教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造彬,金江.偏正式教学关系[j].中国科教博览.2005,(3).
  [3]季浏,胡增荦.学校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朱万银.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思考与实践(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思考和建议)上一篇: 职业教育学院英语(职高英语教什么)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